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 赵本纲摘要: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不仅是开启民智,更是强国富民。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农村职业教育同步战略转型,为乡村振兴“升级”赋能增效。通过调研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发现并剖析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从四个方面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湖南;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3-0016-05
作者简介:赵本纲(1982—),男,博士,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职教高地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ZJGD2021275)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提出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大农村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当前,湖南省正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打造职教高地,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渠道与支撑保障。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根据2021年湖南省公办中职学校招生名单(257所),从中选取10所学校(每个市区一所)进行调查,其中县域职业中专5所,对在校学生随机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2份,回收率98.4%,有效率100%;同时,选取10个乡镇,针对基层干部进行了问卷访谈,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回收率97.0%,有效率100%,调查结果有效。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职业教育的具体做法与成效,采用实证的方法,较为深刻地了解湖南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其发展现状主要呈现在四个方面。
(一)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2021年,湖南省成为全国7个部省共建职教高地省份之一,在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同年的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工作报告显示,全省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达70.37万人,事业规模稳定,职教扶贫有实效。从性别来看,调查的10所中职学校,男生227人,占46.1%,女生265人,占53.9%,女生比男生人数要多。从年龄来看,18岁(含)以下有431人,占87.6%,19~30岁(含)有61人,占12.4%。不难看出,中职学生主要从初中而来,正处于向成年人过渡的关键时期。从所学的专业来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专业学生人数排在第一位的是“财经商贸类”,有122人,占24.8%;排在二、三位的分别是“旅游类”和“医药卫生类”,前者有115人,占23.4%,后者有96人,占19.5%;余下的依次是“教育科学类”有73人,占14.8%,“电子与信息类”有38人,占7.7%,“装备制造类”有20人,占4.0%,“轻工纺织类”有16人,占3.3%,“交通运输类”12人,占2.4%。
(二)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创业情况
新时代的中职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然而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现实往往与自身的心理预期相差较大。从政策方面来看,中职学生对就业创业的政策了解不深。对“是否了解国家鼓励中职毕业生乡村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这一问题,只有136人(占27.7%)选择“会刻意关注,了解”,有249人(占50.6%)选择“无意中关注,有些了解”,还有107人(占21.7%)属于“没有关注过,不了解”。从就业方面来看,在问及“毕业后获取的第一份工作期望的工作区域”时,有206人(占41.9%)选择“市及周边城市”,选择“省内一二线城市”的97人,占19.7%,选择“乡镇企业”的86人,占17.5%,选择“附近园区内企业”就业的48人,占9.8%,选择“省外一线城市”52人,占10.6%,选择“乡村”工作的学生最少,只有3人,占0.5%。不难看出,绝大多数学生都愿意留在省内工作,选择城市作为第一份工作地点的占压倒性优势。从创业方面来看,在对“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您是否会愿意到乡村创业”的回答中,有384人(占78.0%)愿意回乡创业,不愿意回乡的学生有108人,占22.0%。
(三)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振兴是产业、文化、生态、组织等的全面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支撑,务必要着眼于农村工作的现实需要[1]。调查组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建设基本情况为主题,对乡镇基层干部进行了采样调研,并收集需求建议。基层管理干部97人,其中村级管理干部68人,占70.1%,乡镇管理干部15人,占15.5%,二者为调研主体,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县级管理干部6人,占6.1%,可以提出较为中观的意见;驻村干部或其他8人,占8.2%,多为挂职第一书记。从人才需求来看,当问及“您所在地区急需哪方面的人员”时,有46人(占47.4%)认为急需“农业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有28人(占28.9%)认为急需“农产品销售人员”,有17人(占17.5%)认为是“回乡创业人员”,有6人(占6.2%)认为是“农村村务管理者”。不难看出,当前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依然是乡村振兴的第一需求。围绕精准需求,我们又以“哪些专业人才是乡村振兴最需的紧缺人才”作为论题,同对基层干部进行了访谈,排在前三位的答案分别是“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30人,占30.9%)、“种养殖专业人才”(20人,占20.6%)、“乡村规划管理专业人才”(15人,占15.5%),其余分别是“乡村水利建设专业人才”(12人,占12.4%)、“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12人,占12.4%)和“现代农业发展与管理专业人才”(8人,占8.2%)。
(四)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情况
职业教育与就业民生直接相关,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调研结果来看,当前湖南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来看,大部分基层干部(53人,占54.6%)认为,在农村,特别是在经济较差的乡村,职业教育“非常重要”;认为“很重要”的22人,占22.7%;认为“一般重要”的18人,占18.6%;认为“不重要”的4人,仅占4.1%。从政策知晓度来看,基层干部在“对本地区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是否熟悉”问题的回答中,选择“熟悉”(6人,占6.2%)、“基本熟悉”(29人,占29.9%)的人数不足一半,“不熟悉”的人员有62人,占63.9%。从职业教育功能来看,有68名(占70.1%)基层干部认为职业教育应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加强乡村振兴建设宣传,教育学生热农、爱农、懂农”;有55人(占56.7%)认为应力求“培养优秀的本土专业人才”;有45人(占46.4%)认为要“开展好农技、生产服务指导”;有25人(占25.8%)认为务必要“加强农民的生产技能培训与指导”。从职业教育的评价来看,问及“对目前贫困地区农村中职教育的综合评价”时,认为“满意”的有15人,占15.5%,认为“基本满意”的有42人,占43.3%,认为“不满意”的有40人,占41.2%。
二、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研判
2022年8月16日,《农民日报》评论指出,当下职业教育的“乡村焦虑”更多的是:如何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不断培养出更多回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乡村振兴实用人才[2]。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源不足、优秀人才资源紧缺依然是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瓶颈。不难看出,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大有可为”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
湖南省扎实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整体来看,农村职业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服务区域发展、服务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3]。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制约,农村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影响力不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学校学生大多不了解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回答“没有关注过,不了解”的有110人,占22.4%,选择“无意中关注,有些了解”的有297人,占60.4%,而“会刻意关注,了解”的只有85人,占17.2%,比重最小。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学生较为了解的依然不多,选择“没有关注过,不了解”的有107人,占21.7%,选择“无意中关注,有些了解”的有249人,占50.6%,“会刻意关注,了解”的有136人,占27.7% 。
二是县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不高。根据“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访谈,基层干部认为县级以下的乡村发展“一般”的70人,占72.2%,认为发展“不好”和“很不好”的各有1人,各占2.0%,认为发展“好”的有25人,占25.8%。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陷入“乡村焦虑”[4]。
三是职业学校所在区域的农村创业环境欠佳。从对基层干部的调研中得出,近四分之三的人不认可“所在地区的创业环境”,其中认为“一般”的有60人,占61.9%,认为“不太好”的有12人,占12.3%,认为“很好”的有25人,占25.8%。
四是职业学校毕业生回乡就业的人数较少。当问及“所在地区的青年在学业完成后回本地就业的情况”时,根据采样学生的回答,认为“不多”的有48人,占49.5%;觉得“不太清楚”的有33人,占34.0%,认为毕业生回本地就业“多”的有16人,占16.5%,不足五分之一。
(二)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湖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直接影响着省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目标不够清晰。根据调研,学生听说过“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词语且“非常熟悉”的有266人,占54.1%, 超过一半以上;回答“听说过,比较熟悉”的有178人,占36.2%;而“听说过,不甚了解”的有98人,占9.7%;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没听说过”的学生人数为零。然而,在实际中,针对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不理想。“经常”参加学校宣传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内容并组织乡村实践实习和培训活动的有130人,占26.4%,“没有”(76人,占15.4%)和“很少”(286人,占58.2%)参加的占绝大多数。
二是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实力不足。近年来,湖南省着力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与办学质量。根据县域基层干部的反馈,导致“农村中职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限选三项)”是“经济发展落后跟不上”(88人,占90.7%),其次是“教育体制改革不够有力”(70人,占72.2%)、“师资力量薄弱”(59人,占60.8%)。此外,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学校规模及硬件设施的限制和家庭观念的影响。
三是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与认可度不高。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立足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来长足发展。从对学生的调查来看,尽管有较多的学生(290人,占58.9%)认为所学专业知识对新农村建设有帮助,但还有202人(占41.1%)认为“没有帮助”或“帮助不大”。影响毕业生农村就业的障碍,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家长期望走出乡村”(130人,占26.4%),其余依次分别是“工资待遇不高”(104人,占21.1%)、“工作不够体面”(96人,占19.5%)、“工作环境较差”(80人,占16.3%)、“工作强度大,辛苦”(26人,占5.3%)等。
四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创业成本过高。新生代的学生正处于创新创业的时代氛围中,他们并不排斥创业,其不愿回乡创业的原因主要是“交通及通讯不够迅速”(33人,占34.0%)、“城市工作好,环境好,工资高,拥有更多的创业机会”(23人,占23.7%)、“基层在推动扶持政策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实际问题”(21人,占21.6%)、“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不够”(20人,占20.7%)。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创业渠道变窄,实体创业成本与创业风险都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