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职业教育国际品牌,构建职业教育国际话语
作者: 张磊 刘铭摘要:鲁班工坊,是天津原创、首创并率先组织实施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是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重大创新实践。《鲁班工坊核心要义——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是首部系统阐释、确立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专业性著述,包括理论基础、品牌内涵、体系构架、建设原则、项目实践、保障体系和服务平台等内容,多角度翔实论述了鲁班工坊的品牌内涵、创建历程和重要成果。该著述基于鲁班工坊建设实践,建构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与国际话语,聚焦中国本土化教学模式、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国赛世赛赛项装备、“双师型”师资培养培训、中外双语教学资源等方面建设,提供了指南性操作方案和可借鉴性实践案例。
关键词:鲁班工坊;班墨文化;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赛教互动;五业联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6-0005-05
作者简介:张磊(1979—),男,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鲁班工坊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刘铭(1990—),男,硕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鲁班工坊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国际化。
基金项目:2022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课题“鲁班工坊本土师资能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CJE220065)
1866年,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发端于福建马尾的“船政学堂”。2016年,世界上首个“鲁班工坊”在泰国古都大城府揭牌运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境外建立实体性教育合作机构,为当地培养培训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从“引进来”到实现“走出去”,中国职业教育奋斗了整整150年。
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鲁班工坊的创新发展首先要跳出传统的以借鉴国外理念、模仿国外模式和套用国外经验为特征的合作模式,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国情、世情,与世界分享中国职业教育在模式、标准、装备和资源等方面的优秀成果,要建构起中国职业教育的话语体系、标准体系和资源体系,以此提供让世界信服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服务发展的整体解决方案。这是中国职业教育实现“走出去”,进而实现“走进去”的关键问题,也是服务“一带一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必要环节。
吕景泉教授(以下称编著者)编著的《鲁班工坊核心要义——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一书为此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该书立足对鲁班工坊建设实践进行主体性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建构,系统确立并完整阐释了鲁班工坊的核心要义及其实现路径,为鲁班工坊项目建设与品牌创建提供了指南性操作方案和可借鉴性实践案例[1]。
一、有关鲁班工坊著述的主要文献脉络
2015年9月,编著者组建团队,启动以“鲁班工坊”命名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平台项目研发计划。当年底,研发团队在鲁班工坊的项目目标、建设任务、实施路径、内涵模式与发展策略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基本形成了解决方案[2]。
2016年3月,泰国鲁班工坊揭牌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鲁班工坊;2017年5月,英国鲁班工坊揭牌运营,这是在欧洲也是在发达国家启运的第一个鲁班工坊;2019年3月,吉布提鲁班工坊落地运营,这是非洲启运的第一个鲁班工坊,成为落实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在非洲建设10个鲁班工坊”的务实举措。
2019年9月,《鲁班工坊核心要义——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编著者组织编撰了《鲁班工坊 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支点——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鲁班工坊”建设纪实》[3],主编了《鲁班工坊》[4]之后,完成的首部有关鲁班工坊“理实并重”的研究性书籍,是鲁班工坊实践探索、理论研究、经验总结、模式推广的“集成性”成果,也是开展鲁班工坊研究的奠基性著述,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与国际话语建设作出原创性贡献。2021年,该书受中宣部“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任务清单项目”资助外译为英语版和葡语版,由境外出版社出版发行[5-6]。编著者以此为基础,又相继编著了《鲁班工坊(LUBAN WORKSHOP)解析》[7]《鲁班工坊研究溯源·要义·标准·策略——吕景泉“鲁班工坊”主题论文集》[8]《鲁班工坊品牌·内涵·布局·目标(中英双语版)》[9]以及鲁班工坊国别研究系列丛书等著述,成为鲁班工坊项目建设与理论研究的权威性著述。
《鲁班工坊核心要义——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编著者坚持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总结鲁班工坊建设实践,开展实践总结、理论构建与理论创新。基于历史研究,书中“纵览”勾画2500年前的班墨文化、150年前的船政学堂、100年前的行知思想与炎培理念,“博观”比照国际职教发展脉络,实施本土化创新,为鲁班工坊核心要义、EPIP教学模式、“五业联动”[10]机制的理论体系建构做出贡献;基于案例研究,书中解析了泰国、英国、印度、葡萄牙、吉布提等8个鲁班工坊项目的实施历程,阐释了鲁班工坊研究与推广中心、鲁班工坊建设·体验馆、鲁班工坊与产教融合国际论坛、EPIP国际教育联盟等功效作用,为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确立提供了真实完整的案例支撑;基于文献研究,书中解构鲁班工坊创建历程中的重要论述、政策文献、论文著述及媒体报道,多维度阐释了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实践研究,书中提出鲁班工坊是中国职业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成果的“集大成”,彰显了中国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的历史担当与价值创造;基于系统分析,书中从模式创立、标准研制、技术装备、教学资源、师资培养等要素系统分析品牌内涵,从目标功能、实现路径、发展策略等维度系统剖析品牌价值,从生态学视角系统解析“五业联动”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意义。
二、鲁班工坊的历史逻辑、核心内涵与论述阐释
《鲁班工坊核心要义——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开篇,介绍了鲁班工坊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创成的历史逻辑。“引语”即开门见山框定了鲁班工坊的概念定义、关键表述。此类文字是首次出现在公开出版物,成为广泛沿用、习以为常的鲁班工坊基本表述。该部分以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发轫“引进来”、中国职教品牌鲁班工坊的创建“走出去”为背景,系统梳理了项目发展历程、理论研究成效、品牌应用推广,系统总结了鲁班工坊项目的建设成果与运营成效,翔实描述了鲁班工坊成为国家重大行动的演进过程;并从班墨文化(兼爱非攻、行为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创新创造)视角探析了鲁班工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文化基因,从项目布局、区域布局、资源建设、平台搭建、基础能力、配套政策、拓展计划等方面对鲁班工坊品牌项目进行了透析与前瞻。
书中主体部分聚焦鲁班工坊的核心内涵。编著者提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国职业教育在新时代坚持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创设鲁班工坊品牌,传承中国职业文化,分享中国职教方案,贡献中国技术力量,是历史必然。该部分翔实论述了鲁班工坊的“发端起步”“品牌得名”“标识寓意”“发展进程”“国际布局”,详细阐释了鲁班工坊的核心要义,将其凝炼成为“一个品牌、两个功能、三个路径、四个内涵和五项原则”,同时对其进行了溯源性、机理性、专业性详尽分析与深度探究,创立了鲁班工坊品牌“名实相耦”的定义与框范。鲁班工坊核心要义表征为“12345”,其中,“1”即为鲁班工坊创建的“一个品牌”,其含义为鲁班工坊要通过为合作国培养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而创建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2”指鲁班工坊发挥的“两个功能”,其含义为鲁班工坊在合作国实施学历教育与技术培训,为当地培养培训熟悉中国技术、了解中国工艺、认知中国产品的技术技能人才;“3”指鲁班工坊建设的“三个路径”,其含义为鲁班工坊的建设与运营要依托校校间主体责任性国际合作、校企间服务保障性国际合作以及政府间政策支持性项目合作;“4”指鲁班工坊国际品牌的“四个内涵”,其含义为鲁班工坊的建设与运营在模式、依据、载体和资源方面要具化的内涵,即“以中国本土化、视野国际化的‘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为教学模式,以中外院校合作开发的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国赛世赛优质赛项装备为主要载体,以‘中外师资培养培训’及教学资源开发为必要保障”;“5”指鲁班工坊国际合作的“五项原则”,其含义为鲁班工坊的对外合作要遵循“平等合作、优质优先、强能重技、产教融合、因地制宜”原则。借此,鲁班工坊核心要义得以确立,它体现了一个教育品牌所含“模式、标准、装备、资源、师资”的全部内涵,从品牌、功能、路径,到原则、策略、评价,构建了教育品牌的内涵框范、学理支撑和话语体系,成为鲁班工坊项目建设的实践操作手册和理论研究基石。
鲁班工坊建设与发展相关的重要论述与相关阐释也收录书中。在精要选编习近平主席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重要主旨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2017年5月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讲《携手推进“一带一路”》有关内容基础上,书中重点论述了鲁班工坊建设与运营的核心内涵——“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大成果,是编著者在汲取中国古代(墨子)、近现代教育思想(陶行知、黄炎培)的同时,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以其自身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长期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为积淀而创立的适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11-12]。书中首次系统梳理了EPIP的三个应用层面,即微观课程层面、中观专业层面、宏观教育层面,系统阐释了“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的四要素及其应用,探析了“真实”“完整”的主旨意义。书中还以EPIP应用为视角,围绕鲁班工坊的核心要义,剖析了“赛教互动”的机理[13],解析了基于工程实践的“赛项设计开发”,服务日常教学的“教学资源开发”,面向产教融合的“五业联动”机制。该部分还围绕国家职教示范区建设、鲁班工坊“优质优先”策略,论述了做强做优职业教育的“八个着力点”,提出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与国际产能合作同步布局的建设目标,回应了“鲁班工坊,是天津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主题。
三、鲁班工坊首倡者、品牌主要创立者
《鲁班工坊核心要义——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编著者吕景泉教授,是鲁班工坊首倡者、品牌主要创立者,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实践30余年,专注职业教育理论“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首创并探索实践了职业教育“五业联动”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和“核心技术一体化”专业建设模式[14];出版“鲁班工坊”著述8部、“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著述8部、“技能大赛”研究著述2部;主编EPIP系列规划教材12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6部次;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鲁班工坊主题论文近30篇。编著者首创并主导鲁班工坊项目建设,牵头组织研发鲁班工坊核心要义、模式标准、实施路径以及建设原则并在境内外推广应用,指导开展了鲁班工坊教材开发、装备研制、师资培养等工作;直接组织完成亚欧非8个“鲁班工坊”项目建设,布局15个鲁班工坊项目计划。
编著者以鲁班工坊首倡者、品牌主要创立者的视角,依傍时间顺序,依照实践逻辑,依凭研究脉络,集结饱含鲁班工坊激变与理性“韵味”的文字篇什,探究鲁班工坊建设实践与建设理论,集成于《鲁班工坊核心要义——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鲁班工坊研究溯源·要义·标准·策略——吕景泉“鲁班工坊”主题论文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设计实施,到实践探索,再到品牌创成,从项目溯源,到核心要义,再到发展策略深入剖析,这一史诗性的探索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鲁班工坊”为主题查询文献,在总量为280余篇文章中,“被引量”排前五的,编著者的文章占4篇;“被引量”排前二十的占9篇。
编著者连续受邀在首届产教融合与鲁班工坊国际论坛(2019年)、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国际教育联盟年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五届)、中非合作智库论坛(2021年)、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2022年)、第九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2023年)等10余个高端国际学术会议上以“鲁班工坊核心要义及其应用”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四、鲁班工坊著述的价值创造
新时代,教育部就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走出去”战略、技能大赛等提出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计划,鲁班工坊项目建设实现了重大实践突破和重大理论创新。这些突破和创新在《鲁班工坊核心要义——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中得到集中展现。书中阐释了“与世界分享的中国职教成果”“与世界分享的中国职业文化”“与世界分享的中国教学模式”“与世界分享的专业教学标准”“与世界分享的中国技术装备”“与世界分享的国际化教学资源”“与世界分享的‘五业联动’机制”“与世界分享的产教融合策略”的内涵机理、应用价值,是首部系统确立、完整阐释鲁班工坊核心要义的公开出版物,是首部通过境外出版社出版英语版、葡语版,向世界分享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五业联动、专业标准、技术装备等方面成果的学理性著述,也是首部面向国际社会内涵性阐释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国际话语的专业性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