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鲁班工坊建设研究

作者: 李彦 刘盛

摘要:从肯尼亚鲁班工坊建设背景入手,回顾了肯尼亚鲁班工坊项目建设过程,阐述了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完善教育体系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效。然后,从专业合作、共享文化成果、多元协同等方面对鲁班工坊云计算与信息安全专业合作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一带一路;鲁班工坊;云计算与信息安全;合作模式;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6-0010-06

作者简介:李彦(1965—),女,硕士,天津城市职业学院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刘盛(1981—),男,硕士,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计算机技术。

鲁班工坊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致力于培养合作国家熟悉中国技术、了解中国工艺、认知中国产品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大创新[1]。鲁班工坊坚实地走出了自主创建模式,合作制定标准,协作办学培训,协同开发教材、资源,与世界分享职业教育创新成果,形成了令人信服的教育合作成果。

肯尼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Kenya)简称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东南濒临印度洋。肯尼亚鲁班工坊作为在非洲建立的第二个鲁班工坊,致力于为非洲培养信息与通信技术(ICT)领域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云计算与信息安全专业在职业化领域的建设探索出一条国际化道路。

一、肯尼亚鲁班工坊建设背景

(一)“一带一路”倡议为肯尼亚鲁班工坊建设提供机遇

中肯两国于1963年12月14日建交以来,相继签署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建立了双边经贸混委会机制。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创立以来,中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果[2]。2013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肯尼亚政治稳定,经济运行平稳,成为中非合作的重要桥梁。2017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中肯两国共同签署《中肯国际产能合作协议》,使中肯关系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2018年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提出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3]。截至2021年4月,天津院校在非洲共建设了11个鲁班工坊,26个合作专业,进一步证明了职业院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先行者作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不断推进,中非双方进一步分享信息通信发展经验,共同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2019年12月14日,由中国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和肯尼亚马查科斯大学共建的肯尼亚鲁班工坊揭牌启运,旨在为非洲培养优秀的ICT人才。

(二)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肯尼亚鲁班工坊建设提供基础

肯尼亚作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国内市场不断扩大。肯尼亚《2030年远景规划》指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提升肯尼亚创新性领域全球竞争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肯尼亚政府对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在教育体制上推行“2-6-3-3-3”学制,即2年学前教育、6年小学教育、3年初级中学教育、3年高级中学教育和3年大学或职业技术教育。

为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青年职业技能水平,肯尼亚多部门联合行动,如肯尼亚制造商联合会(KAM)为技术培训机构和制造业相关企业搭建合作桥梁,密切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与肯尼亚中小微企业之间的关系,为肯尼亚青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肯尼亚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升级到技术大学,这将更加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为肯尼亚鲁班工坊建设提供条件

近年来,肯尼亚经济快速发展。肯尼亚有农业、服务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等重点产业,其中,农业在肯尼亚的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肯尼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此外,肯尼亚的经济腾飞也得益于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及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崛起。信息技术产业是肯尼亚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产业,年均增速超20%,同时也在促进制造业等其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在服务通信领域发展上,华为公司承建了由中国政府提供资金援助、肯尼亚通信部和ICT管理局负责执行、当地企业负责运维的国家骨干光纤项目(NOFBI)和智慧城市项目。截至2018年底,华为公司已在肯尼亚架设了超过3500个移动信号塔,帮助肯尼亚打造了覆盖全国47个郡的国家骨干光纤系统,极大促进了肯尼亚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当地医疗水平、教育条件和治安管理能力。

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肯尼亚要实现经济发展、人才升级与产业整合,需要不断增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对人才需求的适应性,提高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行业产业的相关性,还要加强对人才制造业技术技能和数字化能力等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与调整,肯尼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计算机相关专业技能人才[4]。

(四)鲁班工坊的特质得到肯方的认同与支持

平等合作是鲁班工坊的建设原则与发展前提,需要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相互认同与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在合作方尊重并认同的基础上,肯尼亚鲁班工坊运用具有中国特色及国际视野的教学模式,国际化专业框架标准,中国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双方院校合作、合作国校企融合。肯尼亚鲁班工坊建设之初,天津城市职业学院、马查科斯大学、华为公司就肯尼亚鲁班工坊建设内容、建设方式等进行了充分沟通。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和马查科斯大学互访,拜会了双方教育主管部门,在充分理解、相互认同的基础上,共商合作共建方式、课程实施路径、专业需求设计、课程内容整合、校企资源共享等。肯尼亚鲁班工坊的建设过程充分体现出在有需要、有条件的国家开展平等合作、相互认同的建设原则。

二、肯尼亚鲁班工坊建设

(一)多方协作共建肯尼亚鲁班工坊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是天津市河北区政府主办的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建校以来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积淀了浓厚的校园文化。学院大数据专业群是天津市高水平建设专业群,其中,信息技术专业是教育部第一批现代学徒制专业,与联想集团、华为公司等信息技术企业有深厚的合作基础。

马查科斯大学成立于2011年,是肯尼亚一所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其提供的课程和项目已获得官方认可的颁发高等教育学位资质。同时,该校与华为公司合作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参与华为ICT大赛。

鲁班工坊坐落于肯尼亚马查科斯大学,针对肯尼亚教育特点,在现有条件基础上进行定制化和体系化设计,为肯尼亚提供急需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共享优秀的中国职业教育成果。为确保高质量地完成鲁班工坊“五到位”(场地、设备、标准、教学资源、培训)的建设要求,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先后联合多家企业、机构完成了采购、运输、安装与调试工作;为提高肯尼亚青年职业技术能力,满足云计算未来从业者所需的实践环境要求,建设了技术学习专区、智慧教室展示体验区、空中智能教室交流区,以及面向华为云计算平台高级工程师认证的教学提高区,建设场地设计体现了多元化和实践化的特点;为最大程度地满足马查科斯大学短期培训、日常教学和学生对云计算操作体验认知需求,配置了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

(二)双方协同实现肯尼亚鲁班工坊高水平建设

1.专业建设,适应需求

结合肯尼亚产业发展现状和人才培养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中肯双方确定在肯尼亚鲁班工坊开设云计算与信息安全专业。以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等专业多年积累的优秀教学资源为支撑,以中国职业化国际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与肯尼亚马查科斯大学共同制定肯尼亚鲁班工坊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方案,开展学历、学位教育并融入肯尼亚国民教育体系之中,为肯尼亚云计算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培养专业性人才,为肯尼亚信息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课程体系建设和共商过程中,采用EPIP教学模式,突出“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掌握云计算系统安装调试、平台管理与维护、系统软件开发、项目设计与规划等云计算相关岗位要求的技能。

2.师资培训,切实可靠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鲁班工坊建设的重要保障。天津城市职业学院联合相关企业开办了“肯尼亚鲁班工坊实践创新项目师资研修班”,为马查科斯大学优选的骨干教师在天津进行专业培训。参考企业相关实际案例与技能要求,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特点与理念,课程设计融入参训教师工作经历与教育背景,形成模块化培训内容。参训教师经过培训后基本具备云计算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授课能力,可以熟练掌握实训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3.完善体系,共赢发展

肯尼亚鲁班工坊的建立标志着中肯两国在深化人文交流方面迈上了新台阶。肯尼亚鲁班工坊揭牌后两个月内即接纳近百名师生开展实训和创新项目实践,接待肯尼亚当地各界人士近千人次参观学习。

肯尼亚鲁班工坊专门开展了云计算培训,对肯尼亚东南大学、马查科斯大学的19名教师和工作人员进行HCIA云计算的理论培训、实操训练,包括云存储设计、云平台创建、云方案管理与运维等项目。由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主导,马查科斯大学依托肯尼亚鲁班工坊完成的“云计算与信息安全”四年制本科学历学位课程方案获得肯尼亚大学教育委员会的正式审批。这个方案使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设备来完成,结合当地人才需求,为肯尼亚国家级智慧城市孔扎科技城(Konza Technology City)提供人才支撑。这是非洲第一个由中方职业院校主导建设的进入对方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本科专业,具有里程碑意义。马查科斯大学现已有两届58名学生进入鲁班工坊开始本科专业的学习。与此同时,为实现教学内容多元化,开发了多本国际化专业教材与音视频配套教学资源,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实现肯尼亚国民教育体系与中国职教标准的有机融合。

4.利用网络,协同创新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专业团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空中课堂与肯尼亚马查科斯大学开展云计算应用技术专业的技术交流,开展新设备运行维护培训、重构教学资源等活动;研发并开通了中英双语物联网教学资源平台,提供云计算与信息安全专业28个完整的实训项目资源,供马查科斯大学的师生线上教学和实训,保障了肯尼亚鲁班工坊人才培养的有效进行。2020年12月,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和肯尼亚马查科斯大学在线共同举办了“肯尼亚鲁班工坊揭牌启运一周年庆祝仪式”,双方校长、合作企业代表、创新创业研究专家及参与肯尼亚鲁班工坊建设的两校师生代表等参加了庆祝仪式。期间,双方互聘创新创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为创新创业导师,指导两校师生共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并以此为契机,将肯尼亚鲁班工坊打造成为技术交流、课程开发、项目实践平台。

为推进鲁班工坊高水平建设,双方合作创新教学、比赛、培训的线上模式,加大双语教学资源建设。目前,已编写出版了2本教材、17本讲义,均为双语内容,满足了合作院校的教学要求,同时教材配备了双语教学视频,方便了师生的教与学。此外,开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利用大数据专业群资源库建设优势,加快素材资源、标准化课程资源和个性化课程资源建设,满足国际化教学、高端培训需求,有效助推线上学习;通过职教云平台、资源库,探索理论课程教学、实训课程云端教学的相关内容,积累网络课堂教学资源、学习成果认定与转化的经验。

5.效果显著,彰显优势

马查科斯大学电信与信息技术专业四年制的本科生按照中肯双方共同开发的云计算与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方案进行学习,“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和专业实训课都是在鲁班工坊内完成的。鲁班工坊内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完善的实训教学资源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为服务器搭建、云端系统配置、数据中心设置等实操提供了真实的环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