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基于大概念的中职英语深度学习研究

作者: 蒋军海

大单元教学:基于大概念的中职英语深度学习研究0

摘要:为解决中职英语教学内容碎片化、知识学习浅表化、语言识记机械化的问题,在中职英语新课标新教材知识容量不断增加、课程理念更新迭代、素养要求节节提升的背景下,通过大概念统领关联和整合教学资源,搭建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网的大单元教学平台,着力于学科教学内容的单元整合,进行纵向梳理知识框架、横向关联主题语境,实施思维可视化、多模态语篇、语料库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策略,推动大概念引领的英语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大单元;大概念;英语;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8-0081-05

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英语学习习惯和方法有所欠缺,究其原因还是教和学的方式存在缺陷。虽然中职英语新课标、新教材都已正式使用,新课改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但仍存在英语教师思维固化,采用从字、词、句到语篇的线性教学模式,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思维僵化、课堂互动单一、教学效果“高输入,低产出”的现象[1]。

因为缺乏上位“大概念”的引领,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知识碎片化、学习浅层化和识记机械化的明显特征。学生学习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到的都是孤立的、点状的、碎片化的下位知识[2]。“大概念”统领的缺失导致学科内横向联系和跨学科纵向综合能力不足,对英语知识技能学习系统构建不利,影响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迁移。点状的碎片化学习不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只有以“大概念”为径,进行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网的大单元整合,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才能形成纵横间关联的知识网络结构[3]。

一、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基于学科大概念,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单元整合、学段整合、跨学科知识间的关联和整合,从教一个lesson、教一个Unit向大单元教学新思维转变,打破课程和教材原有编排体系,提升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和单元整合的能力,在“大概念”引领下进行单元主题重构,建立同一主题下各话题间的深度联系,形成深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一)内涵

立足于中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打破原有教材编写体系,以学科大概念统摄,围绕单元主题、话题创设问题情境,倡导大观念、大主题与大过程,开展英语真实任务型学习[4]。面对知识爆炸现实,只有从“知识本位”向“素养为本”转变,注重对学生终生发展所需的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育,对中职英语学科进行大概念统领下的课程内容统整,对教材内容实施跨单元、跨学段、跨学科、跨媒介的创新性重组、整体设计及二次开发,进行情境目标、任务驱动、内容统整、增值评价为主要特征的结构性统整和科学设计,从而让中职英语学习从浅层次学习走向深度学习。(见图1)

(二)特征

1.以大概念为统领

大概念(Big Concept),也称为大观念(Big Ideas),最早提出者是美国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哈佛大学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指出:大概念是决定课程内容的重要观念、原则、理论和问题等,具有使具体的知识点结构化、体系化作用并促进对课程内容持续性的理解,推动学科知识迁移到学科内或学科间的其他情境中[5]。“关注大概念的课堂指向深层学习,解决浅层学习问题;指向系统性学习,解决碎片化学习问题;指向有意义的学习,解决机械学习的问题。”[6]

2.践行深度学习理念

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布置具有层级特点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破简单重复,戒机械性学习,着眼于知识和技能的深层次理解,不囿于死板记忆和机械训练,在兼具广度、深度和关联度的知识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架并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二、大单元教学整合的途径

《中职英语新课程标准(2020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由“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自主学习”四方面共同构成中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观,同时指出需重视主题意义的探究对语言学习的作用,教师应学会灵活创设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语境,将单元主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职业建立关联。在此基础上,通过主题意义探究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培养思维感知能力,学会鉴别、评判,深化对主题语境的体验、理解,实现学科育人目标,使英语学科教学从“教书”走向“育人”,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7]。要让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需遵循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在单元大概念下整合主题意义相近的单元,从而实现从学科内容逻辑的“单元”教学走向单元目标上位大概念引领的“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以改变教师仅关注单元碎片化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而轻视上位大概念统领下的大单元主题语境为目的,重视大概念下单元主题语境的整合、重组,强调创设具有职业情境、生活情境的关联性学习任务、活动。见图2。

中职英语新教材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3大主题语境进行编排,3大主题下又包含8个子主题23个话题,如“人与社会”下包含“社会交往、社会服务、历史与文化、科学与技术”4个子主题,但同一学科大概念下各单元话题分散于各册教材中,不利于单元主题领域深度教学的开展和实施。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按照中职英语学科大概念统领单元主题进行同一单元大概念下单元整合,基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重组和整合[8],“建立不同语篇、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课时与课时间、活动与活动间、语篇与语篇间的壁垒,要求教师围绕大概念制定单元目标,组织学科、单元教学” [9]。

(一)不同年段单元整合

利用大概念重组教材中同一主题单元学习材料及相关教学资源,在同一主题下就各种话题精心设计听、说、读、写学习任务和意义探究活动,通过围绕同一个主题创设不同话题或教学情境,多元推动单元主题深度学习有效实施。“教师不能局限于自己所教授的年级,而是要深入了解所授学科的各年级教材,深入探索该学科跨年级的大概念。提取跨年级的大概念后,教学内容的关联从隐性变为显性,使学生形成不同年级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意义关联。”[10]表1是以“环保意识、智能网络”两个单元大概念为例进行跨年段大单元教学的案例。

教师在设计英语大单元教学活动时,需精确把握“大概念”这一统领教学内容的核心,在主题语境推进过程中让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合理关联、融合,从而推进主题语境的深度学习、系统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二)跨学科整合

大概念既可以引领同一学科,还可以在不同学科、相近领域统摄大单元教学,这就使跨学科实施大单元教学成为可能。如《新课标》明确规定中职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跨文化理解、自主学习四方面[11],而中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由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组成[12],见图3。就其构成和内涵而言,中职英语和语文的核心素养在语言、思维、文化三个层面大同小异,而第四个维度英语是“自主学习”,而语文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虽然两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框架表述不一,但共性仍很突出。英语、语文两科新教材都由基础模块、拓展模块和职业模块三大模块组成。基础模块是中职学校不同专业学生都需必修的课程内容,英语由“自我与他人、社会服务、自然与环境”等8个主题构成,语文由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8个专题构成,从新课标表述可以看出,英语与语文两学科的核心素养重叠性很高。

中职英语、语文学科围绕“语言”“思维”“文化”等学科大概念,在学科逻辑上表现出极大关联度和高度一致性。两门学科共性多,都非常重视语篇教学、情境创设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见图3)。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景剧教学,而中职语文第一册第4单元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英语可与语文进行“Hamlet”大单元融合教学,英语和语文教师进行双师共导,对剧本人物分析、剧情发展、语言分析、脚本写作、海报设计、剧场表演等进行共同指导、同堂教学。又如语文第二册第2单元是北宋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而英语第二册第1单元“Travel”是明代徐霞客游记,两个主题相近、内容相似,可尝试英语和语文跨界融通大单元教学。

三、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知识是教学内容经过分化、重组、整合而形成的富有教育意义又能帮助学生以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学习的知识序列。”[13]大单元教学整合教材内容,融入拓展资源,融合多模态语篇,进行主题意义探究,开辟课内外立体英语课堂,凸显了大概念下学与教过程的整合性以及学与教时空的开放性等特点[14]。

(一)思维可视化

在英语学习中,可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语言知识框架建构和结构梳理,特别是在阅读篇章教学围绕篇章话题进行文章结构、内容框架、时间线呈现时,利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和框架进行思维可视化处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在英语教学中利用树形图、概念图、鱼骨图、组织结构图、时间线图、流程图等常用思维导图对复杂思维进行可视化处理,对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以高教社2021版《英语》(基础模块1)Unit6 Food and drinks写作教学为例,教师以Reading and writing文章结构为范,利用向右逻辑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围绕How to choose a restaurant为即将来访的英国朋友Ann选择餐馆,写一段短文把选择该餐馆的理由等用Email发给她。

(二)多模态语篇

传统教学仅依靠语言文本,通过阅读语篇、分析其结构理解语篇意义。新课标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迭代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对教育生态重构,不断推动精准教学、个性化教学、智慧课堂等教育变革。在此环境下,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模态语篇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得到更多关注,人们更多利用图像、视频、动画、音频等流媒体媒介,调动学生的更多感官参与听、说、读、看等互动,多模态语篇使语篇输入形式更加多样化、交互化,对培育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更加有效。以基础模块2 Unit8 Green Earth为例,基于“绿色地球”这一单元主题,在大单元教学中主要利用以下几种多模态语篇:一个环境污染的短视频、一篇垃圾分类经验推广的媒体报道、一段美丽家园宣传影片、一次水污染案例的电视报道、一篇增强版视频期刊中空气污染防治的小论文、一份小流域生物环境生存状态调研报告。教育与技术的融合为中职英语教学开拓了多模态的手段、平台和空间,为学生多感官体验英语学习提供了新方法。

(三)语料库教学

语料库建设和使用对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创建单元主题语料库,对单元各类话题的核心语料进行有机融合,可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推动深度学习。如利用语料库在词汇、句法、结构、语篇等方面的优势辅助写作教学,在写作前让学生根据写作内容查询、检索相关语料库中写作所需的词汇、搭配、语境及相关范文,供学生写前进行观察、讨论,在写作构思、初稿撰写和润色修改方面提供深度写作所需的支持;写作完成后还可以利用作文自动评阅工具iWrite对学生作文进行自动化评阅,利用该评阅系统语料库功能对写作中涉及的词汇、语法等错误参数进行评阅,供学生写后参考。

基于语料库的大单元教学植根于单元主题,围绕单元话题情境,拓展与主题有关的学习资源,进行单元主题大整合,把零散的话题用单元主题这根主线串联起来,紧扣大单元核心概念。通过层层深入,不断深挖主题,立足单元结构和语境,培养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推动开展深度学习。

通过大单元主题语料库的创建和使用,整合的不仅是围绕大单元主题语境的核心语料,更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灵活、自主、便利地查阅、检索、调阅语料库资源,更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层学习,在导入、学中、课后不断拓展学习内容、开阔学习视野。

(四)项目学习

通过创设生活化、职业化的情境任务,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中进行查阅信息、设计流程、实施方案直到完成项目,在此过程中获得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主要由“明确项目要求、制定项目计划、实施项目方案、展示项目成果、评价项目学习”这几个步骤构成。在英语大单元教学中,通过设计与教学相关的项目任务,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作为组织者、监督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实现大单元沉浸式深度学习。具体案例见表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