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鲁班工坊“一体两翼”建设模式实践探索
作者: 王娟 戴裕崴摘要:印度鲁班工坊创建了教产同行、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模式。其产生是中印两国合作的产物,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在印度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体两翼”鲁班工坊核心服务功能,即形成了以服务合作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主体,以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中文人文交流为两翼的新范式。
关键词:印度鲁班工坊;教产同行;国际产能合作;一体两翼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10-0005-05
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2016年,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携手中国企业与印度金奈理工学院共建印度鲁班工坊。2017年12月8日,印度鲁班工坊正式揭牌启运,是中国在金砖国家建立的第一所鲁班工坊。印度鲁班工坊是中印“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两国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举措,完整诠释了鲁班工坊品牌的核心要义,在推动鲁班工坊品牌塑造、内涵深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印度鲁班工坊在探索国际化产教融合方面,创建了教育产业同行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模式。在印度本土化师资团队培养方面,系统开展了标准化、递进式EPIP师资培养培训,创立印度EPIP教学研究中心,推广中国职教教学模式,开展鲁班工坊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装备研发、国际化标准建设方面成果丰硕。深入开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助推中国企业技术装备走进印度,服务在印中资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得到当地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师生等各界的高度认可。
一、印度鲁班工坊建设缘起
(一)“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
随着中印经贸合作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建厂,2017—2021年,对印投资四年累计涨幅超200%,印度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国之一。同时,印度还处于工业革命中期阶段,本土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中资企业和本土企业对高技能技术工人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对于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印度职业教育发展始终处于缓慢状态,存在着院校数量少、专业设置覆盖不全、办学资金短缺、社会对职业教育认知程度不高等现象,高技能人才供需缺口较大。
印度鲁班工坊紧密对接印度的产业和“一带一路”建设需求,以天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优质资源为支撑,以天津研发的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为教学模式,将中国优质职业教育和中国优质产品技术与印度分享,培养当地熟悉中国技术、产品、标准的技术技能人才。项目建设秉持平等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坚持共研、共建、共享、共用、共赢的“五共”机制,配合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1]。
(二)中印产能合作需求
印度鲁班工坊是首个校企共建的鲁班工坊,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国际化发展实践,赋予了鲁班工坊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使命,服务中国装备走出去整体方案实施。印度鲁班工坊项目建设促使中方院校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校企合作关系,企业在赴印度发展过程中,发现在印度当地找到合适的员工非常困难,为此希望中方合作院校伴随企业走出去,帮助企业培养培训懂中国产品、中国技术,会操作及维修中国设备的技术人员。在这一需求导向下,教随产出,中方院校“走出去”携手在印中资企业与当地知名院校合作建设印度鲁班工坊。
二、印度鲁班工坊建设路径
(一)调研先行,科学规划
印度鲁班工坊建设前期经过了严密的设计与调研。中方建设院校充分调研了印度职业教育的历史与沿革、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职业资格框架制度及学徒制等,为鲁班工坊精准匹配提供依据。调研发现,印度职业教育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为相近,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印度职业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印度具有较为完善的职业资格标准及其相应的框架制度,从而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做到了纵向递进、横向贯通,这种递进和贯通的机制完全通过国家相对固化的职业标准进行推动。印度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各自具有纵向递进的通道,职业教育可以从初等到高等,也可以读职业教育的硕士和博士,体现了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的基本特征。印度在职业教育体系方面具有先前学习认定制度,这为后续教育提供了依据,需要学习的人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间断和不间断式的学习,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链。
印度职业教育具有相对的先进性和较为完善的体系,这为中印职业教育高质量合作、相互融合、互相促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鲁班工坊落地印度提供了较好的土壤。
(二)双向遴选,优质优先
印度鲁班工坊是首个两所中方院校携手与一家印度本科理工类院校合作的项目。合作之初,印方学校曾两次赴中国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对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办学理念、产教融合办学模式、EPIP教学方法、办学条件、实训设备等进行了深入了解。同时,印方学校也考察了日本和德国的职业教育,经过比较,印度校方认识到中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更加适合印度学习和借鉴。
中方同样对印方合作伙伴进行了遴选,在企业的介绍下,中方邀请了五家印度院校及教学机构来华,举办交流洽谈会。五家机构各自宣介了自身的办学情况及表达了合作意愿,最终中方院校确定了基础最好的印度金奈理工学院作为合作伙伴。
(三)标准引领,规范建设
鲁班工坊已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建设方案。印度鲁班工坊建设主要经过六个步骤:遴选合作院校;确定合作专业及建设场所;开发专业、课程标准及配套教学资源;培训境外骨干师资;安装调试实训室设备;揭牌启运。严格周密的设计及标准的建设流程,保障了鲁班工坊建设严格遵守平等合作、优质优先、强能重技、产教融合、因地制宜的五项基本原则,为后续鲁班工坊建设提供了参考。
中印双方结合印度职业教育及产业发展状况,以及中印产能合作现状与需求,携手企业确定了四个合作专业领域,并结合印方教育基础和需求制定了适合印度的专业标准及课程标准,校企共同投入建设实训室及先进教学设备,递进式开展EPIP师资培训,校企共同研发了国际化双语教材及信息化教学资源,保障了印度鲁班工坊的顺利落成及运行。
三、完整诠释鲁班工坊核心要义
鲁班工坊,是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果为支撑,以平等合作、优质优先、强能重技、产教融合、因地制宜为建设原则,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为教学模式,以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装备为主要载体,以师资培训先行和教学资源开发为必要保障,通过国际化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和校政项目合作在境外创建的实施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实体化合作机构,是在境外为当地培养熟悉中国技术、了解中国工艺、认知中国产品的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而创设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品牌[2]。
(一)投入优质设备,共建专业标准及教学资源
印度鲁班工坊坐落于印度金奈理工学院内,占地1 200平方米,中印双方根据印度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结合中资企业需求,建设了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械设计与制造(3D制作)、工业机器人技术4个专业和智能电脑鼠项目、新能源车项目共6个实训区。双方共同投入实训室建设,6个实训区均采用了中国先进的教学设备,按照中方设计,以印方为主进行实训室改造建设。
结合教学需要,中方院校与印方教师研讨,开发、编写了4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5个课程标准,公开出版了5本国际化双语教材,并持续开发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分享到印度鲁班工坊使用。根据课程标准,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利用主持建设国家级新能源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优势,以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向鲁班工坊分享,为当地职业院校树立了典范。印度鲁班工坊运行期间,双方不断提升鲁班工坊资源建设水平,疫情防控期间,中方为助力印方线上教学,专门为印方录制《智能制造——未来制造业核心》课程视频等。中印双方在合作领域加强沟通,形成系列数字化资源,包括VR虚拟仿真数字系统、教学视频、微课等,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保持印度鲁班工坊的资源更新和数字化转型。
(二)师资培训先行,组建了高水平教师团队
师资质量是鲁班工坊发展的核心基础。服务鲁班工坊高质量发展,中印共同组建高水平骨干教师团队45人,中方31人,印方14人,印度鲁班工坊的教学任务由印方专业教师承担。鲁班工坊建设前期,中方院校专门在华为印度教师举办为期5周的EPIP师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对印方学校教学团队、管理团队进行系统化、阶梯式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培养培训,使其掌握职教新理念、教学新模式、技术新工艺,具备实际操作装备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综合应用的能力,培训企业员工掌握岗位技术技能实践应用的能力,为鲁班工坊在印能够独立教学和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鲁班工坊运行过程中,中方院校每年持续对印度教师进行递进式培训,其教师团队的教育理念、技术水平不断更新与提升。同时,中方院校按计划,也定期派出中方教师赴印度开展工学结合的现场短期教学。
截至目前,已为印度鲁班工坊在华举办了3期EPIP师资培训,两次派出中方教师赴印度开展了短期工学结合的鲁班工坊现场教学,累计培养印度教师及助教30余名。期间,由校企共同制定培训方案,采用理论学习、实践实训、企业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鲁班工坊的建设,中方院校也打造了一支具备国际思维和国际视野的“双师、双语、双能”的师资团队。
(三)全程采用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
印度鲁班工坊采用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实践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程项目为统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中印教师联合世界知名企业共同组建师资培训团队,讲授和训练过程都基于“真实工程”“真实世界”“真实生活”,与企业专家从头到尾真实地做一个全过程的“完整”项目。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导引,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结合具体专业知识,把握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该教学模式受到印度师生的广泛好评。印度鲁班工坊教师迪纳塞盖伦·阿鲁姆加姆(Dhanasekaran Arumugam)博士在接受津云采访时说道:“印度鲁班工坊的教学理念令我们印象深刻。他们的教学是以技能为中心的。这对学生非常有利。”印度鲁班工坊学生塞西达伦(D. Sasidharan)也说,“鲁班工坊采用的教学方法令人印象深刻。这里的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能够实时解决一些细节问题。”
鲁班工坊的学生考核与评价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以课堂表现为依据,终期考核则是对培训进行内部评价,理论占30%,实操占70%,得分高于60%的学生颁发证书。
(四)训赛结合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
鲁班工坊启运以来,已成为印度金奈理工学院理工科类学生的实训基地,除了对金奈理工学院本校学生开展培训外,还成为当地创新示范基地。目前,该鲁班工坊已累计培训学生、企业员工及各界人员3 000余人次,培训的学生技能扎实,质量较高。印度鲁班工坊2018年、2019年派出4个团队到天津进行培训并参加中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2020年1月,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派出学生赴印度,与印度鲁班工坊学生联合组队参加印度孟买科技节(Techfest)智能鼠比赛,取得了印度国内赛第一名和国际赛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学生获奖共计17人次。
四、形成“一体两翼”新范式
印度鲁班工坊在建设及运行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拓展鲁班工坊的核心功能,学院通过不断实践与研究,探索了鲁班工坊通过服务—提升—拓展而形成的“一体两翼”功能,“一体”即服务鲁班工坊所在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培养本土技术技能人才;“两翼”即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搭建中外人文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