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黄炎培职教思想精髓推进现代职教理论与实践创新
作者: 吕景泉摘要: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教育家,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本文从与炎培精神结“缘”、与炎培职教思想结“识”、传承创新炎培思想结“果”三个方面,讲述了黄炎培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刊《教育与职业》、创建中华职业学校,梳理阐释了黄炎培职教思想精髓,并分析其当代价值。借此,文章从传承“建教合作”,构建“大职业教育”;传承“对群义务”,构建“适应性职业教育”;传承“学战”思想,构建“国际化职业教育”三个维度,论述了传承转化、创新发展黄炎培职教思想,推进中国职教理论EPIP教学模式、中国职教品牌鲁班工坊项目实践的成功探索。
关键词:建教合作;大职业教育主义;EPIP;鲁班工坊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5-0005-05
2022年5月6日,是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05周年的纪念日。成立于1917年5月6日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与中国职业教育相依相伴走过了百余年历程,黄炎培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同道们提出的一整套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是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宝贵的思想源泉。可以说,黄炎培职教思想精髓,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达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高境界。传承转化、创新发展这一思想,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2017年5月,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华职业教育社致贺信。贺信指出:中华职业教育社是我国成立最早的职业教育社团。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中华职业教育社本着教育救国的宗旨,致力于改革传统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参与爱国民主运动,投身民族救亡,成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追求民主进步的爱国社团。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职业教育社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广泛联系社会各界和海内外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人士,为发展职业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00年来对于改革中国传统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等方面所做的贡献。
一、与炎培精神结“缘”
笔者从事职业教育三十余年,始终在研学诸子经典,特别是不断体悟墨子的“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名实耦,合也”等观念,对我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有着重要影响;而近代的陶行知教育思想、黄炎培职教思想,特别是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对我影响极大,也是我探寻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之“道”的重要基石。
(一)两次会议
2014年5月6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颁奖大会在京西宾馆隆重举行。大会评选出“黄炎培优秀理论研究奖”8名。笔者和其他七位职业教育研究人员获此殊荣,并代表获奖者作题为“传承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构建中国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大会发言。张榕明、马培华等同志出席了会议。
2018年9月25日,纪念黄炎培先生诞辰14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隆重召开。笔者有幸与钟秉林、刘占山等七位代表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作了发言,大家共同追忆黄炎培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特别是他以毕生精力为改变传统教育脱离社会、脱离生活和脱离生产的现状,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陈昌智、黄孟复等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会议上,我有幸结识了黄炎培的亲属,并获赠全套16卷册的《黄炎培日记》。
(二)一道一园
2011年4月,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工作24年的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现名“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入驻天津海河教育园区,在校园内最为重要的道路中,规划设计了三条以中外人士命名的道路。一条“行知大道”,一条“炎培大道”,用以昭示学校坚持“知行合一”“手脑并用”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另一条是“易慕道”,纪念德国专家易慕先生对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所做的贡献。
笔者现在工作的学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园内有“一湖六园”,六园中有“行知园”“炎培园”。2022年5月6日,为庆祝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05周年,“炎培园”焕然一新,整装开放。师生共同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贺信,并举办系列活动,天津中华职业教育社为学校颁授“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成果推广中心”,并参与共建“鲁班工坊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这都昭示着学校将继续秉持“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理念,传承黄炎培职教思想,致力培养“工匠之师”和“中国制造卓越雕塑师”的决心与信心。
二、与黄炎培职教思想结“识”
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教育家,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关注研究职业教育的前身“实用教育”,1913年,首先写出《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的商榷》文章,不久之后,将其具体化为“职业教育”,开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之路。
(一)立社创刊办校
1905年,江苏学务总会(后改名江苏省教育会)成立,黄炎培被推为常任调查干事。江苏六十三县,他的足迹踏遍四分之三。在调查江苏省各中学毕业生去向时,他发现少数能升学,多数需就业,却难于就业。他想在“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上面做些工作,提出了教育与生活、生活与劳动不应脱节的主张。1917年5月,他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其宣言里,深刻说明了这些情形与主张;他作词的社歌,开头便是:“惟先劳而后食兮,嗟我人群之天职”。
黄炎培在《立社三十五周年纪念日一封公开信》中写道:职业教育,在三十五年前是一种革命性教育。革什么命?革“封建”的命。教育与社会需求、个人生活,完全脱节,我社就在这时候产生出来的。他接着写道:我社首先办一刊物——教育与职业,办一学校——中华职业学校,教学生一面学习,一面做工——铁工、木工……,穿了工衣、打铁、刨木……。学生大起劲,官僚们、绅士们、洗不清封建气息的教育家们大惊!大叫!“反了”!“反了”!
1917年10月28日,黄炎培创办在中国历史上首个将“教育”与“职业”两词“连体”的刊物——《教育与职业》,在社会上推行职业教育。1918年8月20日,经过千辛万苦筹资募款,在上海南市陆家浜,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以“职业学校”命名的学校——中华职业学校办了起来。“劳工神圣”“双手万能”的大匾、徽章出现了!
黄炎培认为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改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
(二)“定义”职业教育
黄炎培在1931年作《三十五年来中国之职业教育》一文,文中讲:吾国新教育制度之创始,作者认为宜断自清同治初元北京及广东之设同文馆与上海之设广方言馆。而职业教育制度之最初成立,乃在同治五年(即1866年)(考自黄炎培《中国教育史要》欧化时期的教育)。1866年,福建马尾船政学堂(求是堂艺局)开始建校。
1918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宣布职业教育之定义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名曰职业教育。该社宣布职业教育之目的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该社还宣布职业教育之分类为:农业教育,工业教育,商业教育、家事教育、专门职业教育等五大类。
黄炎培推崇的职业教育,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三)怎样办职业教育
1923年,黄炎培提出:凡平民教育性质之职业学校,最合现今社会所需要。但其一切设施,须使勿远于社会之生活状况,否则其结果将与其宗旨日趋而日远。
1927年,黄炎培提出:办职业教育而不脚踏实地,其失败比其他教育还快。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许关了门干的,也绝对不许在书本里讨生活的。一种职业社会,即有一种环境。欲使所培养的,适于他的环境,进一步更须改善他的环境,必须使其知道他的环境是怎么样,才可以下手。
1931年,黄炎培在《教育与职业》发表“怎样办职业教育”文章,提出:第一,办职业教育,万不可专靠想,专靠说,专靠写,必须切切实实去“做”。因为职业教育的目标,很简单,很分明,是给人家一种实际上服务的知能,得了以后,人家要去实地应用的。第二,办职业教育,必须把试验业已有效的授给人家。在“先知觉后知”之外,还需“先能授后能”。第三,办职业教育,不但着重职业知能,而且还要养成他们适应这种生活的习惯。这三点,可以说是办职业教育的通则。
(四)大职业教育主义
1926年之后,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认为“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他提出,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要更多地探寻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以普通教育学校为正统的教育,以职业学校为偏系的教育,这种陈旧观念应彻底铲除。办职业学校的,须有最高的热诚,参与一切;须有最大的度量,容纳一切。职业教育应能包容一切。
黄炎培的建教合作之“道”,是把教育和实业联为一体,是教育应切合实用;是教育与职业相沟通,学校与社会相沟通,一切学校设施,皆以社会为根据;是既要培养职业知能,又要培养职业道德与服务精神。
“盖今世商战、工战,无非学战”,这是黄炎培为我们得出的极富警世意味的结论。
三、传承创新炎培思想结“果”
(一)传承“建教合作”,构建“大职业教育”
黄炎培教育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认定沟通教育与职业是当时教育改革的关键;黄炎培职教思想归其一、归其要是“建教合作”,是“大职业教育主义”,是职业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结合。用当今的话语,笔者归结为:“五个坚持”,即坚持动脑与动手最真实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最真实结合,坚持学校与企业最真实结合,坚持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最真实结合,坚持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最真实结合。这里的关键是“最真实”,它不仅是理念,更是方法、路径、启示和探索。
进入新时代,天津职业教育继国家职教试验区、示范区、升级版建设之后,开启了部市共建“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的新征程,传承创新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观,办好中国特色、天津特质的职业教育,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主导、政府主推、行业主办、教育主管、企业主体的“五主”体制,形成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产教融合机制,凝聚区域(区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五方携手”合力,区校联手共建16个立足区域、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辐射社区的职教集团,打造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联合体。
天津职业教育要继续坚持以质量为核心,对接经济结构优化和新动能引育需要,主动融入“一基地三区”,建设应用技术转移中心、产品工艺开发中心、紧缺人才实训基地,打造兼具产品研发与制造、工艺开发与改进、技术升级与推广和大国工匠培育“四功能”的职业教育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天津职业教育要继续畅通“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完善中职、高职、职教本科、专业硕士、特需博士的人才培养通道,探索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中高本硕贯通系统培养等招考办法,深化探索中高、中本、高本、本硕系统化衔接培养新机制。推进职业教育“横向融通”,推进学分银行在天津落地运行,推动创立京津冀跨区域资历框架,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课程互认、学生学习成果等值互换制度。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机构试点实施完全学分制,建立弹性学制与自主选课制度,实现学习者职业经历、工作能力和培训经历等的等值转化。将职业院校建设成为中小学生体验技术技能、学习科学知识、养成职业观念、拓展素质训练、劳动教育实践的培养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