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现代学徒制参与性研究
作者: 卜立新 程立军 冷静洁 齐士杰
摘要:发展现代学徒制能够促进就业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企业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体,但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强问题。分析中小企业存在融资、经营、培训、人才短缺等困难,吸收发达国家对参与现代学徒制企业优惠政策经验,提出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会产生经济效益。但相对我国中小企业困难,国家应该针对性给予优惠及其他支持措施,使企业明确感觉到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益处,并积极参与其中。
关键词:中小企业;现代学徒制;困境;优惠政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5-0055-06
近年来,国家给予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职业教育已经不是普通教育的补充,而是作为一个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而存在,职业教育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职业教育也进入了由量的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时期。现代学徒制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一种模式和提升就业的一种培训形式,在国际上得到许多国家认可并得以快速发展。
近些年,我国也大力提倡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与推广。2014年,针对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发展困境,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强调将技艺培养和生产实践密切结合起来。2015—2018年共分三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500余所中高职职业院校和多家行业企业参与其中。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指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强化学生实习实训。”2020年10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出“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 。2021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正式通过,在法律层面上规定“国家推行学徒制度”。现代学徒制是国家、企业、学校(培训机构)等多方参与以企业为主的培训模式。中小企业是我国企业的主力军,本文将从企业角度阐述中小企业应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以及国家该如何支持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
一、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学徒制是解决失业问题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的一种有效培训手段,通过未就业者或职业院校学生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或协议),并参加在企业学徒实践和在学校(培训机构)理论学习双主体的职业培训而获得技术技能、资格证书、综合职业素养。
与基于学校的全日制职业教育相比,现代学徒制不仅是“为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更是“由企业”和“在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企业充分参与是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1]。企业充分参与的现代学徒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一是学徒是不是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或培训协议;二是企业是不是参与了现代学徒制专业标准的制定、培养方案的制定、培训过程的实施、学徒的考核评估以及企业的意见是否得到充分认可等;三是学生在企业实践时间占学生整个学习时长的比例是不是在50%~80%。如果不能满足以上标准,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徒制。以上标准处处体现企业主体性及其重要性,只有企业充分参与,学徒才能在企业实践中获得比在学校教育更丰富、更真实的经验,学徒才能在真实企业环境中获得高素质、高技术技能的培养。
二、中小企业生存困境
根据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中国统计年鉴2020》[2]的数据,截止到2019年企业(不包括个体工商户)总和为2 109余万户,而中小型企业占总企业数量的99%,约为2 000余万户。2019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58 026万人。从图1可看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担69.8%就业,私营企业承担39.3%就业,而除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外的其他企业(不包括个体)承担58.2%就业。可见,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离不开这些中小企业的积极参与。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也相当大,其现代学徒制大多是中小企业参与实施。但我国却存在中小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热情和主动性不高的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方特别是中小企业有其自身的苦衷和困难。
(一)中小企业资金困难
相对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合资企业等,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保障性不足、融资渠道比较狭窄。资金的困难会影响企业经营、扩大再生产、研发等投入,并且会压缩招收技术工人及对员工培训的投入。有学者研究认为,融资约束不但对中小企业的投资造成障碍,还会使较少的投资与较低的高技能工人比重显著正相关[3]。其结论验证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困难不但限制中小企业发展,并使中小企业不能在高端人才及高技术人才方面投入过多,只能从劳动力市场招收较多的初级技能劳动者。
(二)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是全球经济结构最合理、产业链最全面的国家,中小企业功不可没, 当然也离不开国家的重视。但根据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中国统计年鉴2020》的数据,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大型企业相比,其企业盈利能力却不高。特别是原材料、能源、土地等成本上升,更使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人薪资水平大幅度提升,为员工支付的社会保险增长等用工成本增加也使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加重,并造成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和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限制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企业技能人才缺乏
我国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由来已久。2017年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了未来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至2025年人才缺口超过400万的就有信息技术、电子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新材料四个领域。而根据人社部2018年1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就业人员7.76亿,技术工人只有1.65亿,其中高技能人才仅4 700万。2021年2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指出,技术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过2[4]。
企业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乏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企业存在大量农民工。农民工技术技能缺乏,只能做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二是我国技能人才培养数量跟不上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三是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与企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四是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企业也处于由粗放密集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大幅提高,诸多技能人才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急需综合职业素质强、能适应企业需求及未来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四)我国企业培训的现实困境
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少数企业通过加大培训投入使自身员工管理水平和技能水平有所提升。但从整体来看,诸多企业投入并且采取多样化形式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一是与职业学校系统的专业教育不同,我国企业培训内容与员工需求之间存在不协调问题;二是由于企业以生产为主,其培训缺乏系统性且不能持久;三是企业培训也缺乏整体规划,经常不能定时、如期举办;四是培训师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影响企业培训效果的一个方面。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培训尚达不到日本以企业培训为主的学徒模式水平[5]。另外,由于我国工人的流动性强,没有德国企业工人那么稳定,企业自我培养积极性也没那么强烈,企业资金困难也使企业不能在员工培训上投入许多。多年的实践表明,企业通过自身培训及学徒培养并没有摆脱招工难和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乏的困境。
三、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成本效益分析
近几年,职业学校尝试与企业合作实施定单培养、教学工厂、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职业学校为主的全日制教育模式,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徒制[6]。目前,我国实施的现代学徒制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缺乏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与企业利益相关,企业看不到在现代学徒制中获得的明显经济利益,并且还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尤其是企业认为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技能人才有流失的可能。发达国家学者曾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过细致研究[8-9]。他们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不参与学徒培训企业挖走培养的成熟学徒付出的代价与参与学徒培训企业付出的培训成本基本相同。企业肯定会从学徒培训中获得收益,甚至学徒培训成本很高的职业也比在劳动力市场直接雇用成熟学徒成本要低。
通过对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实施效果研究,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从长期效益来看是获利的,不管是经济利益还是人才利益。但效益不是立竿见影的,是通过先期投入后获得高技能人才创造价值而实现的。所以,企业只看到学徒制初期投入而看不到长期效益是短视的、不科学的,并且学徒企业自身培养的成熟学徒从岗位、技能、综合素质等均是企业自身需要的技能人才,能极大地促进企业发展。
四、国际经验介绍
企业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是普遍的国际性问题。发达国家主要是通过免税和给予补贴等激励机制来支持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看出,各国在资金上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给予相当大支持。有的国家虽然对企业征收中央基金或学徒税、雇主税、培训税等,但这些资金最终还是用在现代学徒制费用支出上,并且国家还给予企业一定优惠政策和额外补贴。发达国家将资金直接划拨给企业是对现代学徒制最有力的支持,减轻企业资金负担,使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培训付出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收益,从而推动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
五、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保障现代学徒制长期稳定运行
目前,企业员工流动性强,诸多企业、员工之间的协议合同对双方约束力不强。为解决参与学徒制培训企业的后顾之忧,要加强《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实施的重视。企业、职业学校(培训机构)与学徒在现代学徒制实施中有各自权利与义务,三方行为均要符合《职业教育法》等法律规定。2021年初通过的《职业教育法》修订案增加了现代学徒制说法,并且提到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方及参与学徒制企业的优惠政策。具体实施部门还需要根据职业教育法修订案制定相关细则。明确政府、企业、地方、管理机构、学校、学徒等各方权利义务,资金来源、投资金额及分配方式,培训内容和实施,评价考核、质量监督、管理及保障、企业优惠政策等,以便于指导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培训机构和个人。国家现代学徒制主管部门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三方的监督与管理,为中小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提供法律保障。
对于学徒与企业关系,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提出如下要求,确保企业与学徒关系的稳定。对于高端技术产业实行学徒满额制,即企业岗位需求多少,招收多少,学徒期满后全部企业留用,或学徒须完成一个服务期限后方可离开;对于一般中小企业,鼓励多招收学徒,学徒期满后除企业留用外,其他可由政府负责推荐就业或自由择业;小微企业由于自身局限性,不要求留用学徒,学徒培训结束后由国家推荐就业或自主择业。学徒就业后不能无故违反合同或协议,随意终止合同而离开企业;企业也不能无故开除学徒。确保企业与学徒雇佣关系稳定与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是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二)给予政策激励与资金支持,提升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
规模以上的企业或国有、集体企业,员工较稳定,提供的学徒岗位也有限,反而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量的99%。中小微企业应该是提供学徒岗位和就业岗位的主要力量。根据西班牙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发达国家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经验,企业规模对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有很大影响。规模越大的企业学徒培训的成本越低并能取得经济收益,规模越小的企业学徒培训的成本越高,小微企业还会产生负经济收益,也就是赔钱[20]。
企业是学徒培训中的重要主体,也是学徒的雇佣者,入学即就业能吸引大量失业者和职业学校学生。但由于企业自身追求经济利益的局限性,企业对学徒培训最关心的还是企业能否获得经济效益。根据我国经济学者的研究,对我国企业不宜增加学徒税或类似的税种,从而增加中小企业税费负担[21-22]。我国可以从解决中小企业经营困境入手,比如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提供金融优先的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等。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国家也可以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中小企业提供减税甚至免税优惠政策,对于提供学徒岗位越多、招收学徒越多的企业,要给予更多的优惠。而对企业进行补助是降低企业培训成本、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的直接有效方法。除了给予中小企业优惠政策外,国家还要加大投入,给予企业更多的资金支持。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企业技术技能转型和创新能力提升及中国制造2025如期实现,许多急需发展的专业还要加大投入,以促进技能人才快速聚集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