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 周金堂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是本科职业教育,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是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目的。在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要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必须在坚持政策引领,优化类型定位,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任务,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创新与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先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新兴与紧缺专业,定准人才培养规格,完善教育教学标准,提高办学质量,提升育人水平,增强适应性等方面种好“试验田”,当好“先行者”。

关键词: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试点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5-0061-07

在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特别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1]的要求,积极推进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试点工作,我认为需要关注和紧盯的问题是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本科职业院校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优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德技并修,富有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品质,能服务于技能型社会建设、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一、引言

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适应国际、国内优化高等教育供给结构新形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新需求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技能人才求人倍率保持在1.5倍以上,高技能人才表现得尤为突出,甚至达到2倍以上。这一方面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上印证了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培养更具就业竞争力的本科层次人才的重要性、可行性;建立和完善学士学位制度,形成职业本科教育的终端闭环,可以有力支撑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既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又回应和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就业和教育的需求,顺应了世界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当前,在我国发展起步晚、起点高、投入大、标准高、要求严、需求旺、前景好的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其示范、引领、带动效应就显得更为珍贵、更为急迫、更为重要。如果职业本科教育能在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有效缓解“教育焦虑”,真正形成能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其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的作用就更加突出。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必将在有力推动和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建设、人才强国建设等过程中释放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更加强劲的动能。

事实上,职业本科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目前还处于既缺少现成理论指导、经验借鉴,又面临着试点起步多种问题、矛盾、困难、挑战的阶段。2018年12月,全国9省市15所民办高职院校获批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各校在保持原名称不变的校名后加上“(本科)”。经过半年的完善提高和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测评指导后,2019年5月,教育部行文批复各校校名统一名为“XXXX职业大学”。到2021年12月20日,教育部批准设立的职业本科学校32所。通过21所民办高职院校办学层次升格、9所公办高职院校“借壳”独立学院合并转设、3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申办职业本科专业、1所公办高职院校直接升格等途径,目前,已有34所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开展了职业本科试点工作,承担了探索我国举办职业本科层次教育改革创新“探索者”的角色。

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发展大势所趋,更是党和国家政策保障和驱动的结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10月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明确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保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发展不变。”并且制定了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的目标任务。202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提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确保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授予学士学位质量,促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稳步发展。”并且提出,要坚持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两种类型、不同特色、同等质量,将职业本科纳入现有学士学位工作体系,按照学科门类分别授予学士学位。同时,在证书效用方面,还明确了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两者价值等同,在考研、考公、就业等方面具有同样的效力。

做好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必须依据法规与政策规定,顺应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大势,坚持因地因校制宜,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积极创造条件,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观察与思考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改革任务重、关注主体多、设计难度大、实施问题杂的复杂系统工程。如何观察与思考试点工作,我以为,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类型定位,推进职普融通,完善学校设置条件并达到专业建设标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五个大的视角上来观察与思考、研判与分析。

一看是否紧密结合实际,按职教改革的要求,优化类型定位,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任务。

围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坚持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制度政策和环境,强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为切入点,不断加大改革探索力度,强化和巩固类型特色,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多元办学格局,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能保障。为此,要注重从五个方面来观察试点工作:

一是能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教育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和塑造人的工作,任何教育都内在地具有价值引领的作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更不能例外。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综合统一,围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特别是思政课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育人模式和方式方法。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面提升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二是能否围绕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推动职业教育层次纵向贯通和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上,学校要主动做好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育才方案的衔接。尤其按照长学制培养要求,做好培养周期长、技术技能要求高的专业建设,为更好衔接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工作创造条件。坚持以依托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推进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为抓手,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上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目前,我国职业本科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塔顶”,必须坚持把职业本科教育聚焦在落实类型教育、打通职业教育关键一环、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美誉度、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上,为吸引更多中高职毕业生报考职业本科高校搭建好人才培养平台。

三是能否按照优化职教育供给结构的要求,坚持以重点特色专业为引领。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专业集群建设,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导向,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革命趋势,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供主动服务,为满足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需要,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一线人才质量需求层次上移带来的的新需求服务。试点学校要因校制宜,优先发展和办好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加快建设学前、护理、康养、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专业,改造升级传统专业,撤并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形成具有学校办学特色,能对接产业链、创新链,能支撑社会和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体系。

四是能否坚持对标对表设置标准,建好用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根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要求,用好行业企业搭建的平台或校政企共同搭建的共建共享共用平台,为协同推进产教融合,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丰富学校办学形态上做好试点工作,发挥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在以城市为节点、以行业为支点、以企业为重点,立足各省、市、自治区实际,建设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打造产教融合标杆企业,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推进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建立的全国性、行业性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建立中国特色学徒制,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满足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需要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为开辟本科职业教育新路径,延伸本科层次学校办学空间,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打牢基础、创造条件。

五是能否坚持以内涵发展、提质培优发展为导向,在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勇创新路。试点学校要通过校内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开展与优质企业的多边技术合作,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技术转移机构等,不断提升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开发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软硬实力、办学整体水平,实现人才强校、特色美校、质量立校的发展目标上有新作为和新贡献。要坚持在学校内涵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把握本科职业教育既不是专科高职教育的简单升级,即依托高职优质办学资源、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发放本科文凭、高职院校具体承办的“4+0”培养模式和三年高职+两年本科的“3+2”培养试点,也不是普通本科的简化改造,更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模仿跟进,而是高层次职业教育类型实体呈现的类型特色和层次特点“新平台”,是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结果,是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果,是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是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举措和根本途径。

二看是否注重宏观、中观、微观的有机结合,办学行为是否有利于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纵向贯通。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加快构建,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直接相关。新设职业本科高校必须围绕不断增强服务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和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能力来实施办学。学校要围绕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再到人才强国的转变对职业本科教育的要求,尤其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上,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在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等“三个转变”的过程中,在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大幅提高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实践中种好“试验田”,当好“排头兵”“先行者”。

职业本科试点学校要在做好宏观、中观、微观布局与结合中把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围绕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人才培养服务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学校布局,特别是专业设置,有利于与市场需求相对接等方面开展试点工作。要看到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有效链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用系统、辩证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来看待链接过程中出现的宏观、中观、微观问题,积极而稳健地推动和促进试点工作的有序发展。

宏观:需求导向。主要是看一看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质量与目标是否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是否有利于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发展,是否有利于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是否有利于加强省级统筹,确保公平公正。学校是否按照办学许可证规定,体现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学校类型和“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办学内容。学校的办学行为能否与政界、行业界、企业界等实际需要实现有效对接,是否与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规格相匹配、相协调,是否真正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