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工坊话语体系:动因、内涵与架构
作者: 李聪 云蔚 刘铭
摘要:构建鲁班工坊话语体系有助于传播与中国职业教育相应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保护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规范鲁班工坊项目建设标准,提高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并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内涵是将中国职业教育的理念、教学模式、专业标准、技术装备、教学方案以一种解释文本呈现给合作国受教育者,理解这种话语体系并按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实践运用,就表明受教育者接受了这种话语体系所代表的知识理论和价值观。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特征可归纳为品牌属性、功能、路径、内涵及建设原则,这五种特征也是架构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基础。
关键词:鲁班工坊;话语体系;职业教育;EPIP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8-0022-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鲁班工坊话语体系是关于中国现代职业教育跨境办学的国际行为,其哲学基础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班墨”文化,它也是“工匠精神”的本源。“班墨”文化中“班”指鲁班,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科学创新的典范;“墨”指墨子,是墨家学说的缔造者,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既述且做,崇尚创造发明。鲁班和墨子是同时代的人,鲁班的工匠精神与墨子的墨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班墨”文化。“精益求精、创新进取、崇尚科学、心系百姓、胸怀天下、造福人类”是“班墨”文化最核心的内容[1],也是鲁班工坊话语体系所要继承与发扬的重要价值观。本文所讨论的鲁班工坊话语体系是以吕景泉教授编写的荣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系列丛书《鲁班工坊核心要义——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鲁班工坊(LUBAN WORKSHOP)解析》《EPIP教学模式——中国职业教育的话语体系》《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解析》及金永伟、杨延主编的《2020年鲁班工坊建设与发展报告》等作为研究基础,通过对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解析,研究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构建动因、内涵及架构,希望有助于鲁班工坊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理解鲁班工坊的本质,准确把握鲁班工坊的核心理念、建设体系、技术属性、实践模式及发展路径,更好地建设鲁班工坊。
一、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构建动因
(一)保护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2018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021年11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中国将继续同非洲国家合作设立‘鲁班工坊’,鼓励在非中国企业为当地提供不少于80万个就业岗位”。自2016年第一家鲁班工坊——泰国鲁班工坊的创建至2021年12月,天津职业院校已经在亚、非、欧19个国家建成20个鲁班工坊,共50多个国际化专业在境外落地。随着更多国内院校的加入,越来越多的鲁班工坊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鲁班工坊的主要首倡首创者吕景泉教授提出:“坚持规范标准,采取因地制宜,提供高质量服务,最为关键。”[2]目前,该项目在亚、非、欧的建设成果已具有良好的品牌效应。为保护鲁班工坊这一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需要构建鲁班工坊自己的话语体系。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构建是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再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的过程,有必要对其中蕴含的知识体系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进行正确的解读和有效的辩护。
(二)规范鲁班工坊项目标准
鲁班工坊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开启了上合组织等区域建设的新征程,然而,迄今为止尚无全国性的独立机构对鲁班工坊品牌进行顶层设计、开发、运营与推广,只有天津地区的院校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索与开发,形成了健全的地方授权机制。鲁班工坊话语体系是将抽象的理论通过中介环节(话语)转化为可实际操作的知识与方法,提高实践者对于鲁班工坊建设的认识能力。构建鲁班工坊话语体系来阐述和解析鲁班工坊这一当今中国职教领域的新事物,有助于规范鲁班工坊建设标准,为已建立的鲁班工坊设置有效的评价准则,并为未来的鲁班工坊树立标准化的模板。
(三)提高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
在密切的全球经济社会交往中,应当不断调整国际传播思路,搭建一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话语体系。在应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构建鲁班工坊话语体系能够发挥中国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优势,助推中国职业教育走向国际,把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推向世界,在国际上得到更多的认可和遵循,提高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四)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的生动体现就是话语,它是民族文化观念和价值理念的代表,更是民族精神内核的外在表征。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哲学基础是“班墨”文化——“工匠精神”的本源。传承班墨文化,就是以墨子的爱心做人,以鲁班精益求精的精神做事。构建鲁班工坊话语体系,一方面可以促进形成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把中国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输送到世界其他国家;另一方面,鲁班工坊话语体系构建的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话语场”,是将中国的现代先进技术与中华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相结合传授给他国学生的话语体系,它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将当代中国的职教创新成果与传统文化传播出去。鲁班工坊话语体系彰显了中国文化自信的一面,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需要。
二、 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内涵
要理解什么是鲁班工坊话语体系,首先就要理解鲁班工坊的本质和话语体系的含义。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核心术语也源自鲁班工坊的核心术语,或称核心要义。
根据鲁班工坊的核心要义,其本质可以归纳为:鲁班工坊是中国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以跨境办学形式在海外实施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与世界分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方案的合作办学实体[3]。鲁班工坊项目的主要建设目标是在境外当地培养了解中国工艺、熟悉和掌握中国技术、认知中国产品的境外本土化技能人才。它是国家在鲁班工坊的创始策源地天津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多年实践取得的成果,也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模式的创新,它的核心要义可以凝练为“12345”,即一块品牌、两种功能、三条路径、四个内涵、五项原则[4]。该核心内涵也是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本质所在,同时也为研究鲁班工坊话语体系提供了基本建设思路和逻辑框架。
其次,话语体系究竟是什么?根据对现有文献的归纳总结,有关话语体系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从哲学社会科学角度解释其含义。郭湛、桑明旭提出:“话语体系作为语言符号在沟通交流的主体中得到运用。语言符号体系和理论知识体系相互统一的话语体系,具有内在逻辑,同时具有结构完整性和内容完备的特点。”[5]二是从中国特色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解释。韩庆祥、陈远章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话语体系集中体现了国家实力。国家的价值取向、文化代码及核心理论都包含于其中,是主流意识形态和国际话语权强弱的外在体现。” [6]王莉解释话语体系是集中表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运行状况和文化传统的关系[7]。三是从职业教育角度对话语体系进行归纳。周建松、陈正江提出话语体系是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呈现方式,既与政策体系、经验体系、理论体系、实践体系有差异,又存在着密切关联[8]。而对话语体系产生的功能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郭湛、桑明旭指出,话语体系的功能是在人类社会变革中一定时代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及体现形式,在国家内部与民族间有巨大的凝聚、融合以及教化的功能作用。各民族与国家提升国际话语权就需要相匹配的话语体系[9]。二是袁利平、李君筱指出,话语体系的作用在于解释事物的内在变化规则,增强认知本领[10]。三是张应强提出,话语体系具有自身学科特性,可以在各学科内建立联系,使核心概念和概念间的内在逻辑达成共识[11]。四是刘旭东、蒋玲玲指出,话语体系在根本上是认识途径和思考方式的表述,在其形成过程中,既有传统历史文化的体现,也有特定时代背景实践方式的突显[12]。
上述观点为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鲁班工坊话语体系可理解为将中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内容(教学模式、专业标准、技术装备、教学方案)以一种受到认可的解释文本呈现给合作国的受教育人员,受教育人员在对当代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领会和研习后,认识和掌握中国的某种职业技术或技能,并实践操作。鲁班工坊话语体系首先应是关于中国职业教育中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知识理论体系,这也体现了话语体系最基本的功能作用。按照《鲁班工坊(LUBAN WORKSHOP)解析》的观点,鲁班工坊应该遵循“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为教学模式,以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项装备为重要载体,以师资培训先行及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必要保障”[13]的核心内涵。在结合天津院校近5年的鲁班工坊项目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吕景泉教授总结和探索出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内行之有效的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也为中国职业教育跨国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系统的学习方法,同时这也是鲁班工坊话语体系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内实践方式的彰显。其次,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精神属性应该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中国当今的各种话语体系都有其历史渊源。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历史渊源植耕于中国古代优秀历史人物鲁班,鲁班不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工匠代表,在当代已演化成精湛高超的技术技能、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和精进创新的精神品格的象征。“精益求精、创新进取、崇尚科学、心系百姓、胸怀天下、造福人类”是班墨文化的最核心内涵,对于当今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鲁班工坊的教学为中国职业教育跨文化交流与对话创造了一个“话语场”,理解这种话语体系并按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实践运用,就表明受教育者接受了这种话语体系所代表的知识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本质上讲,“鲁班工坊除了提供有形资源为合作国培养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以外,还提供成熟的中国特色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做事方式,是中国职业教育的话语与标识体系、理论与应用成果”[14]。
鲁班工坊话语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的一部分,它蕴含着建设鲁班工坊的理念和方法,体现了中国职业教育的理念。丰富了世界职教教育理论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更是中国在职业教育领域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需要。另一方面,鲁班工坊话语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兼容并蓄,融通中外。目前,天津院校建成的鲁班工坊在立足和依托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基础上不断形成自身的“特色定位”,并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性效果。但鲁班工坊的故事及建设之路不仅是天津的,更是中国的和世界的,鲁班工坊话语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包容和世界性的话语体系。
三、 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架构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15]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构建一定是要紧扣鲁班工坊的核心要义,其意义在于使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内涵更明确,外延更清晰,即要使鲁班工坊的本质更明确,跨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外延设置更为清晰。根据核心要义,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特征可归纳为品牌属性、功能、路径、内涵及建设原则,并依据这五种特征来构建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框架。从形态上看,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特征呈现出金字塔状的静态构型(如图1所示)。
金字塔静态构型第一层级是品牌属性。鲁班工坊话语体系的品牌属性是指鲁班工坊既代表了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知名品牌,也代表着对外人文交流国际知名品牌。鲁班工坊品牌力量的影响力应该是使合作国受教育者体验到中国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先进的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品牌影响力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在鲁班工坊话语体系中具有统帅作用。
建立鲁班工坊话语体系,首先就要理解鲁班工坊品牌的内涵和内在价值,积极发挥国际交流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品牌效应。鲁班工坊这一跨国合作项目是天津职业教育首创和原创的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也是天津院校率先实践的中外人文交流知名品牌,其品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合作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等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于国际产能合作[17],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同时,鲁班工坊项目还有一个目标就是构建国际交流的品牌化实体平台,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助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让世界分享中国方案,提升职业教育对外援助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