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P模式下埃及鲁班工坊建设与运行实践研究
作者: 李云梅 张如意 张梦龙 王妍
摘要:鲁班工坊已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重要形式,应对其建设与运行及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化归纳并提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建议。EPIP即“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是将“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归纳整合后所体现的项目实施路径和策略。将EPIP模式应用于鲁班工坊建设,将鲁班工坊建设与运行过程作为工程实践并进行项目化管理,从中体现项目建设中的创新,可以进一步针对鲁班工坊建设与运行中取得的成效进行归纳和提升,对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持续性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EPIP;埃及鲁班工坊;建设;运行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10-0010-06
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既是非洲联盟重要会员国,也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所在地,作为开启“一国两坊”先河的国家,埃及的两个鲁班工坊由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两所中方院校分别与素有埃及“清华大学”之称的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和埃及教育与技术教育部直属的开罗高级维修技术学校共同建立。埃及鲁班工坊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即Engineering、Practice、Innovation、Project)为教学模式,以开发的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作为基本依据,以中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装备作为重要载体,以“师资培训先行”及教学资源为必要保障,对当地学生和企业员工开展学历教育、技术技能培训,旨在为埃及培养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1]作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的重要探索和尝试,埃及鲁班工坊在整体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将EPIP理念贯穿其中,遵照EPIP“四元”的内涵与要义,将工程化、实践性、创新型、项目式四个元素与工坊建设有机融合,重点突出埃及鲁班工坊工程化项目建设特色及实践性的项目建设方式,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建设与运行模式,为埃及鲁班工坊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埃及鲁班工坊的工程性
EPIP“工程化”的内涵是指生活化、生产化、现实化及社会化。EPIP的“工程化”,其核心就是“真实”,教学、实践、创新及项目实施,都是基于真实的工程任务开展[2]。而这种真实的“工程化”理念不仅体现在项目教学模式之中,更是贯穿于埃及鲁班工坊建设与运行的全过程。
埃及鲁班工坊项目立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充分分析和考察埃及区域经济发展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探索援助非洲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是基于真实对象、真实需求的工程化项目。按照遴选境外合作院校、确定合作专业及建设场所、开发标准与配套教学资源、培训境外鲁班工坊教师、安装调试实训设备、鲁班工坊揭牌启动运营“六步骤”开展建设,埃及鲁班工坊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工程化建设体系。整个工程建设目标明确、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内容真实,各项建设任务之间联系紧密、相互支撑,从具体环节到整体工程,都严格按照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的理念与内涵推动实施。
(一)开展实地考察,遴选境外合作院校
中方建设院校与在埃中资企业中非泰达集团等企业实体建立合作关系,依托国际产教融合机制寻找埃及当地适合的院校作为合作伙伴;同时借助中国驻埃及大使馆的力量开展广泛调研,基于真实的调研情况选择埃及鲁班工坊项目的合作伙伴。
(二)了解实际需求,确定合作专业及建设场所
基于前期真实调研情况,中方两所筹建院校先后多次出访埃及,对埃及鲁班工坊选址进行实地考察,对校园环境、办学情况及具体建设场地等真实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判,最终确定艾因夏姆斯大学和埃及开罗高级技术维修学校为埃方合作院校。通过与两所院校的深入研讨和沟通,充分考察两所院校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与痛点,依托中方两所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专业,确定了埃及两个鲁班工坊的5个国际化专业,即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新能源应用技术、汽车运用维修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汽车维修技术[3]。
(三)围绕真实问题,开发标准与配套教学资源
EPIP的“工程化”,是指职业教育要让学生学会解决“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真实实际、现实生活中得心应手地工作、生活。埃及鲁班工坊围绕人才培养需求以解决真实问题入手,将在埃中资企业及岗位需求融入专业标准及教学资源建设中,将工作岗位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学习任务,通过在高度还原真实工作岗位的实训室中开展学习,有效运用在线课程、虚拟仿真等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真情境”的学习。
(四)基于教学实际,培训境外鲁班工坊教师
师资培训关系到埃及鲁班工坊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埃及鲁班工坊将培训境外鲁班工坊教师作为鲁班工坊建设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埃及鲁班工坊在开展境外教师培训之前,会组织教学团队对当地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精准的分析,全面了解埃及教师的真实教学情况,为进行定制化的高水平师资培训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埃及鲁班工坊师资培训始终围绕真实的教学实际需求开展,通过确定培养方案、设计培训课程,帮助埃及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EPIP教学模式和先进的国际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埃及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此外,埃及鲁班工坊师资培训注重培训场景的“真实”,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开展实践调研,带领教师了解工作岗位的真实环境、实际流程和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适用于埃及鲁班工坊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
二、埃及鲁班工坊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教育教学整体过程的实践性活动。在工程背景下,教育教学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真实任务为驱动,其过程中所使用的情境与载体应为真实的,或是依据真实的现场进行工程化仿真。在打造真实环境的过程中,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工程化实现虚实结合和软硬结合,此外,也可以开展校内与校外、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结合[4]。
埃及鲁班工坊在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是充分利用埃及鲁班工坊5个高水平的国际化专业教学实训室开展专业教学与技能培训,通过实训反复应用和检验理论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帮助埃及鲁班工坊学员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内化,使其能够胜任真实工作岗位需求。二是深化产教融合,积极与企业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将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工坊国际化专业的建设紧密结合,实现职业与专业的无缝对接;同时整合企业岗位资源,开展岗位实习,让鲁班工坊学员通过在真实岗位中的锻炼进一步强化自身技能。此外,埃及鲁班工坊进一步丰富实践性活动的内容,在传统实训、企业岗位实习等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技能竞赛。通过组织埃及鲁班工坊师生参加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与中国及其他国家选手进行职业技能的交流与切磋,在竞技过程中提升能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强化埃及鲁班工坊技能人才培养效果的同时,扩大了其国际影响力。
三、埃及鲁班工坊运行与项目化管理
埃及鲁班工坊自2019年建设以来,目前已运行三年多时间,在此期间受新冠疫情影响,鲁班工坊运行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线下教学在较长时间内无法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非洲国家又存在着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等问题,在当前情况下鲁班工坊的可持续运行与项目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埃及鲁班工坊亟需研究实践项目化管理模式,为非洲鲁班工坊乃至世界鲁班工坊更好地发展提供借鉴。
(一)项目目标
1.总体目标
结合埃及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针对埃及特点,构建埃及鲁班工坊运行与项目化管理模式,促进埃及鲁班工坊有效合作和可持续发展,并为非洲其他国家鲁班工坊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2.鲁班工坊建设与运行模式
经过埃及鲁班工坊几年的实践,将埃及鲁班工坊的建设与运行模式总结为“一体两翼”,即以支持鲁班工坊所在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体,通过“搭建中外人文交流桥梁”与“服务国际产能合作”为两翼,以“一体两翼”建设与运行模式保证埃及鲁班工坊的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组织
鲁班工坊建设主体为中、外双方职业院校或应用型本科院校及中资企业,三方就合作国当地职业教育急需的专业开展合作,为合作国家培养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5]。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了鲁班工坊建设流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按序进行;也可将鲁班工坊的建设过程视为一个完整的工程(任务)项目,要处处体现创新性与实践性。鲁班工坊建设流程为:遴选优质海外合作院校→确定合作专业及建设场所→开发课程标准与配套教学资源→培训境外鲁班工坊教师→安装调试实训室设备→鲁班工坊揭牌运行(如图1所示)[6]。埃及鲁班工坊运行过程中以外方独立运行及开展教学、培训为主,中方院校指导和监管。
(三)项目实施
1.遴选优质海外合作院校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接到建设埃及鲁班工坊任务后,积极与天津滨海新区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联络,以泰达集团为桥梁进行中埃合作。通过泰达集团联络寻找埃及当地合作院校,经多方沟通,多次互访,最终遴选确定了埃及鲁班工坊建设合作境外院校。
2.确定合作专业及建设场所
在埃及建设两个鲁班工坊是目前境外鲁班工坊项目建设中在同一国家建立两个鲁班工坊的特例,其目的是帮助埃及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升中等技术教育,并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体系[7]。中职层次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考入高职对应专业参与更高层次的学习,以此打通埃及中高职衔接的路径,为埃及更多专业形成中高职贯通的模式作出示范[8]。
3.开发课程标准与配套教学资源
为保证埃及鲁班工坊建设能够真正落地实施,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境外合作院校及相关龙头企业合作,多方共同开发课程标准与配套教学资源。在充分调研埃及对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中埃双方共同开发、编写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丰富教学资源。
4.培训境外鲁班工坊教师
2019年6—7月,艾因夏姆斯大学选派六位专业教师来到天津参加鲁班工坊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新能源技术专业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师资培训。后续因疫情,通过中外教师线上交流、培训、利用资源库里的网络课程的学习及在埃中资企业入校指导等,达成培训目标,埃方教师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
5.整体施工进行实训室建设
2019年4月开始,埃及鲁班工坊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根据已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埃及两个鲁班工坊实训室改造工作均由中方提供设计方案,埃方负责施工。6月完成了工坊内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9月份开始,设备整体打包运往埃及,12月底,校企双方组成团队赴埃及进行实训室设备的安装、调试与试运行,并与埃方师生一起再次进行实训项目的训练和考核。
6.鲁班工坊揭牌启运
2020年11月30日,埃及鲁班工坊“云揭牌”启动仪式在中埃两国同时举行[9],天津市副市长曹小红、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大使廖力强、埃及驻中国大使馆大使穆罕默德·巴德里、埃及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副部长和埃及基础教育与技术教育部副部长等在两国五个分会场通过互联网共同见证埃及鲁班工坊揭牌启动运营。埃及鲁班工坊从建设到揭牌启动历时两年的时间,通过双方努力,实现了五个“最”,即场地建设面积最大、专业建设数量最多、培训师资层次最高、国际化标准最完备、立体化资源最丰富,已经成为了非洲鲁班工坊的标杆项目。
(四)项目控制
1.管理制度
中埃双方共同组建埃及鲁班工坊协调管理小组,采用3+1+1+1机制,即由中方两所院校及埃及一所院校、中国驻埃及使馆、天津市教委、埃及教育部门组成,及时协调沟通鲁班工坊运行中需解决的问题。鲁班工坊管理小组负责鲁班工坊管理,协调落实鲁班工坊工作部署、做好鲁班工坊的管理与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