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在新起点推动创新发展 以高质量赢得时代先机 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全球职业教育的深度交流,提升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世界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搭建了重要的互学互鉴、共建共享的新平台。不仅如此,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
本刊特稿 | 模式创立、标准研制、资源开发、师资培养 摘要:以EPIP教学模式探索与创立、国际化专业标准研制与实施、竞赛装备及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中外“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与培训为主线,全面阐释了鲁班工坊这一“集大成”的实践与理论贡献 详尽介绍了鲁班工坊
专题研究:国别鲁班工坊研究 | EPIP模式下埃及鲁班工坊建设与运行实践研究 摘要:鲁班工坊已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重要形式,应对其建设与运行及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化归纳并提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建议。EPIP即“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是将“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工程化、实践性、
专题研究:国别鲁班工坊研究 | 基于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的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建设 摘要: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是基于工程实践案例的职业教育模式。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践行EPIP模式的国际化路径,基于EPIP教学模式的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教学平台,从工程认知、工程实践、自主创
专题研究:墨子教育思想 | 卓越匠心文化的内涵界定与基本特征研究 摘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卓越匠心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基本特征,是确保高职教育获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卓越匠心文化是墨子工匠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集中体现,具有技能的专业性、技术的精准性、态度的执着性、人格
专题研究:墨子教育思想 | 墨子工匠精神的深刻内蕴 摘要:工匠精神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墨家思想区别于其他学派的主要标志之一。墨子工匠精神内蕴深刻,主要表现为专业基础、组织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成果基础、拓展基础等六大基础,科学管理、职业教育、爱国
专题研究:墨子教育思想 | 墨子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摘要:在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的号角下,传承和弘扬墨子教育思想,了解其创立背景和独特性,能够更好地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新思路、新途径。文章通过对比孔子、墨子教育思想,得出墨子教育思想具有亲民
区域聚焦 | 现代学徒制区域治理的内涵、模式与实践策略 摘要:现代学徒制区域治理从理论渊源及实践发展,在我国呈现的是“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格局。天津市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形成了四方统筹治理、三方节点治理和双元育人与教学治
区域聚焦 | 湖南省现代学徒制的成效、困境与突破方向 摘要:以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湖南省试点单位为研究对象,梳理试点现状。分析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企业激励制度粗糙、现代学徒制标准缺失、合格的企业师傅稀缺、师傅育人主体地位未显。提出完善现代学徒制企业
职教管理 | 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提出充分运用校、政、行、企的教育资源优势,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双平台下四方协同育人,实施“岗课赛证研”相互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创新与改革策略,
职教改革与发展 |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研究的趋势、主题与展望 摘要:选取CNKI数据库收录的2001—2022年有关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277篇核心期刊论文,综合运用关键词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与社会网络图谱开展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研究呈现“
职教改革与发展 | 智慧型评价:智能时代中职学生评价的革新 摘要:勇于创新、个性化的高技能智慧型人才即将成为智能化时代的中坚力量。中职学生评价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紧跟智能化时代对人才的新需求做出调整,利用智能技术朝着智慧型学生评价转型,积极
职教改革与发展 | 普职协调发展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了普职协调发展,其对学生、家长和学校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保障普职协调发展的顺
师资培养 | 汽车类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根据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认识和企业实践经历,文章对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课教师如何进行企业实践进行探索,论述了企业实践是提高汽车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了途径分析,研究了
师资培养 | 基于产业学院的高职“工匠型”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自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来,培养“工匠型”教师成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工匠型”教师是“双师型”教师中具有“匠人气质”的群体,具有专家和匠人的双重属性,是多维度综合素质的有
课程与教学 | 应用技术大学“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生成的三维进路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更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动、协同推进。其中,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课程与教学 | 职业院校“浸入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课程思政工作中存在着专业课教师认识误区和能力不足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教育引导。采用“浸入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通过深刻分析教学大纲提炼课程思政主线、全面综合分析学情确定课程思政方向、教材内外相结
比较与借鉴 | 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摘要:自20世纪初职业生涯教育的前身“就业指导”产生以来,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具有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过程、系统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个性化的职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