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堂练笔,提升写作能力
作者: 楼建玲【摘要】教学时,我们可以依托典型文本,解析精美语段,利用课后插图等进行训练。我们还可以根据结尾续写,改古诗为故事,抓共鸣写读后感。总之,通过多种方法,加强课堂练笔,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关键词】 练笔 写作能力
在统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小练笔的训练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让学生小练笔训练,让学生从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语言表达交流中,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有机地起来。
一、依托典型文本,模仿练笔。
仿写练习是小学生学习作文常用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课文时,我们只要紧紧地依托文本资源,抓住文中的一些典型的词句段进行仿写,学生就比较容易地掌握了基本的词、句、段的写法。
如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后练习题是让同学们从“操场上、花坛边、教室里、教学楼前”中选一个场景,说说自己的学校是怎样的,在学校里做什么。写话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熟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观察句子的写法特点,再启发学生进行仿写,这样,可以大大地降低学生小练笔的难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具体内容可写。学生能够通过模仿书中片段的写法,写出了高质量的小片段。
二、解析精美语段,练习写段。
在三年级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描写十分精彩的语段。文本中出现的这些语段,教师要引领学生反复朗读,寻找语段的特点,让学生进行有侧重地仿写。如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中的第三自然段,具体地描写了早上、中午、下午草地的颜色变化,观察细致,描写具体。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发现事物是不断变化着的,并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事物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向日葵、含羞草、牵牛花等事物的变化过程,并且把这种变化有条理有顺序地写下来,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具体,把变化写得清楚明白。同学们在观察和练笔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利用课后插图,想象练笔。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配上了生动鲜明的插图,课后练习也配了插图。如三年级上册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后面,一共安排了四幅插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图片进行练习。课文后面这些插图直观形象,是进行“总分结构”练笔的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在练笔前,指导学生了解“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方法,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具体的方法。课文中的精美插图让人浮想联翩,有不吐不快之感。接下来,让学生选择一幅图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局部到整体等,可以把事物的颜色、动作、样子、神态等写清楚,引导学生模仿书中用上总起句,用上“……像……”、“有的……有的……”等句式来写。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习作材料丰富了许多。
四、根据结尾续写,拓宽思维。
在三年级教材中,有的文章在高潮的时候,便进行收笔,其实这是为读者创造了一个自我想象的空间,也为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宝地,一个难得的机会。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原文内容,联系文本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续编故事,让学生在想象中发挥自己的潜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最后,是一个省略号,表示故事还没有结束,为故事的后续发展留出了预测空间。故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有的孩子认为鸟太太得到了长胡子,有的孩子认为鸟太太没有得到长胡子,有的孩子认为胡萝卜先生还遇到了其他人,有的学生认为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帮助了自己。学生想象力丰富,续写的故事读起来生动有趣。教师借助教材中的内容,恰当地引导学生推测,以小练笔的形式在结尾处加以补充。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拓宽了思维,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又起到练笔的效果。
五、深入理解古诗,改写故事。
三年级教材中,安排了许多首古诗。为了让学生对古诗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对故事内容重新组织,重新表达。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表达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教学《夜书所见》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诗人叶绍翁当时内心孤寂无奈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萧萧的秋风呀,吹动了梧桐树的叶子,发出了刷刷的声音,江面上也吹起了寒冷的秋风,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了?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把诗歌的内容写成了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这样,学生通过把自己当作诗人,去体会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一定会不同寻常,一定有话可说可写。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小练笔,既理解了古诗的内容,又进行了练笔训练,一举两得,收获颇丰。
六、抓住有共鸣点,写读后感
在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写得特别感人,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写一写自己读后的想法。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的生活,引发自己的感想,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和小女孩的生活进行鲜明的对比,明白自己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心身边的人。学生可以用《我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想对你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等题进行小练笔。既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又进行了写话训练,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只要我们用心安排,学生课堂练笔的机会是很多的,但不可以随时使用。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课后的每一处练习,安排学生写话训练。只有这样,课堂中的小练笔才能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练出课堂大手笔,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包茜琳.巧用“小练笔”,提升学生习作能力[J].作家天地,2024,(27):77-79.
[2]陈雨贤.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教学策略研究[C]//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第二届教育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城关街道和平中心小学;,2024:3.DOI:10.26914/c.cnkihy.2024.041348.
[3]魏颖.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中段读写结合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2.DOI:10.27011/d.cnki.gdbsu.2022.0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