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作者: 韦花办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在“双减”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化阅读教学策略、丰富阅读资源、创新阅读方式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途径,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阶段;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全民读书,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应提升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阅读作为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尤其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一)优化阅读教学策略
1. 借助趣味元素导读。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借助趣味元素进行科学导读,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动画视频、组织朗读比赛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注重科学方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是提升阅读素养的关键。教师应传授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如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精读时进行批注、摘抄优美语段等。
(二)丰富阅读资源
1.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
学校应加大投入,改善图书馆条件,增加藏书量,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选择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读物,以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阅读兴趣。
2.利用网络资源。
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如通过电子图书馆、在线阅读平台等途径获取丰富的阅读材料。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信息检索和筛选能力。
3.推广绘本阅读。
绘本以其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深受小学生喜爱。教师可以利用绘本进行阅读教学,通过图画与文字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三)创新阅读方式
1. 全时空拓展阅读空间。
学校应坚持“时时都是阅读之时,处处皆是阅读之地”的理念,全方位营造适合学生阅读的时空场域。通过拓展阅读空间,如设置图书角、漂流书架等,将图书“请”出来,课余时间学生可以随时阅读,与学生不期而遇,形成处处飘书香的校园格局。
2. 打造立体式阅读场域。
将传统纸质阅读与线上阅读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日常学习+节假日”的组合拳,为学生打造深度融合的立体式阅读场域。
(四)加强家校合作
1.家长参与阅读监督。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阅读过程的监督,促成学生“好/读书”的阅读自觉。家长在家有时间尽量陪孩子阅读,引导孩子做阅读小报、思维导读、阅读卡、写阅读感悟等等,通过陪伴阅读、设置阅读计划等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2.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家庭是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家长应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家庭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设置阅读区域:在家中设立一个专门的阅读区域,如书房、阅读角等。这个区域应安静、舒适,并配备足够的照明和适合阅读的家具。
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根据家庭成员的年龄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包括书籍、杂志、报纸等。确保阅读材料易于获取,方便家庭成员随时阅读。
定期阅读活动:组织家庭阅读活动,如共读一本书、阅读分享会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培养阅读习惯。
创造阅读氛围:在家中营造一种重视阅读的文化氛围,如悬挂阅读名言、展示阅读成果等。这有助于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阅读。
三、案例分析
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学校在“双减”背景下,积极探索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通过学科整本书阅读学习、全时空拓展阅读空间、打造立体式阅读场域以及实施全素养评价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四、学科整本书阅读学习
1.选择合适的阅读资源
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阅读书目,这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推荐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如绘本、童话、寓言、科普读物、经典名著等。同时,要确保所选书籍的内容健康、积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人文素养。
2.激发阅读兴趣
利用课堂导航: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导读、推荐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播放与书籍相关的电影片段、讲述书中的精彩情节或展示书中的插图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分享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如讲述书中的有趣故事、表达对人物的看法等,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3.指导阅读方法
制定阅读计划:鼓励学生结合书籍内容和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教师可以提供阅读进度表或阅读日志等工具,帮助学生跟踪自己的阅读进度。
培养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边读边思考、做读书笔记等。这些习惯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4.组织交流分享
开展阅读交流会: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展示阅读成果: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如制作手抄报、撰写读后感、表演课本剧等。
五、结论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通过优化阅读教学策略、丰富阅读资源、创新阅读方式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途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将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更好的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