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小学乒乓球教学现状及对策

作者: 林锦标

摘 要:文章响应国家体教融合政策导向,以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地区、规模的多所中小学展开调研,涵盖广泛学生群体。通过访谈师生及考察教学设施资源,收集乒乓球教学数据。研究发现中小学乒乓球教学存在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内容与方法缺乏创新、设施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深入分析现状后提出改进对策,以构建完善高效的教学体系,这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也为其他体育项目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乒乓球教学;体教融合;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如《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等的出台,为体教融合指明了方向。体教融合已成为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路径。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当前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小学乒乓球教学仍面临诸多挑战。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业乒乓球教师匮乏;教学内容与方法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设施及资源利用不充分,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因此,本文将深入剖析中小学乒乓球教学的现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为推动中小学乒乓球教学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小学乒乓球教学现状

乒乓球运动作为一项能提高智力和工作效率的体育项目运动,其健身和娱乐价值成为一种全民性的运动。由于其所需的设备和场地比较简单,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体育爱好者,且不受室内室外以及天气的影响,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进行,因此,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喜爱,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一)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在中小学乒乓球教学中,师资队伍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诸多学校在乒乓球教学的师资队伍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无论是教练还是教师,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都存在专业技术水平的严重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其一,乒乓球专业师资严重匮乏,致使教学质量呈现较大差异。许多学校的乒乓球教师并非科班出身,缺乏系统且深入的专业知识以及规范的教学技能。其二,师资培训机制存在缺陷,使得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难以通过有效的培训途径得到实质性提升。其三,乒乓球教学团队的合作意识淡薄,教师之间缺少高效的沟通交流与紧密协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进而对中小学乒乓球教学的良性发展带来阻碍。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滞后

在当前中小学乒乓球教学中,教学内容与方法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无法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具体而言,教学内容主要聚焦于基础技术动作与简单战术,对学生竞技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严重不足。在教学方法方面,过于传统单一,缺乏创新性与趣味性,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再者,乒乓球教学与科技的融合程度较低,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手段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种滞后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亟待改进,以适应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

(三)教学设施与资源匮乏

教学设施与资源乃是保障乒乓球教学质量的关键基础要素。然而,当前众多中小学在乒乓球教学设施与资源方面呈现出严重匮乏的状态,极大地阻碍了教学与训练的顺利开展。一方面,乒乓球场地极为有限,器材数量也严重不足,这使得学生难以获得充足的练习机会。学生在学习乒乓球的过程中,由于场地和器材的短缺,无法进行充分的实践练习,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乒乓球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场地和器材的维护管理工作存在诸多不善之处,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练习效果,还对学生的安全性构成了潜在威胁。此外,乒乓球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严重不足,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强大的平台支持,无法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

二、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小学乒乓球教学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都与体育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时代的变迁,体教融合的沁润,应认识到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内部的矛盾发生了变化。针对师资队伍建设不足这一突出问题,中小学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引进具备专业素养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乒乓球教师。专业素养能够确保教学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丰富的教学经验则有助于更好地应对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专业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教师交流和协作机制,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共进。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小学乒乓球教学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推动乒乓球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中小学需创新乒乓球教学内容与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应丰富教学内容,不仅涵盖基础技术和战术,还要加强团队协作、竞争意识等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教学方法,如利用多媒体展示比赛视频、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比赛场景,提升教学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注重因材施教,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通过这些举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竞技水平,切实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推动乒乓球教学不断进步。

(三)完善教学设施与资源

针对教学设施与资源匮乏的问题,中小学应当高度重视并积极完善教学设施与资源建设。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对乒乓球场地和器材的投入力度。增加场地数量,可规划更多的乒乓球活动区域,满足更多学生同时参与的需求;提升器材质量,确保学生使用安全且性能良好的乒乓球设备。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场地和器材的维护管理。制定科学的维护计划,定期检查场地的安全性,及时维修损坏的器材,确保其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共享和交流。通过完善教学设施与资源建设,为中小学乒乓球教学提供坚实有力的物质保障和支持,推动乒乓球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体教融合实践探索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小学应加强乒乓球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实践。将乒乓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与其他项目结合,构建多元化课程。开展乒乓球课外活动和竞赛,如班级赛、校际联赛,增加练习和展示机会。同时,注重乒乓球教学的育人功能,培养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和坚韧品质。通过这些举措,推动乒乓球与体育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小学乒乓球教学未来发展方向

(一)构建乒乓球教学与体育教育融合的特色课程体系

中小学肩负构建乒乓球与体育教育融合特色课程体系的重要使命。需优化乒乓球教学内容,涵盖基础技术、战术训练和竞技比赛,形成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同时,注重与其他体育项目融合,如借鉴篮球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乒乓球双打配合度,利用田径体能训练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形成多元化课程体系。此外,将思政教育融入乒乓球教学,以乒乓健儿卓越表现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集体荣誉感,强化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些举措,推动乒乓球与体育教育深度融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贡献力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体育素养,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繁荣发展。

(二)搭建乒乓球教学与竞技训练相衔接的平台

中小学应积极搭建乒乓球教学与竞技训练相衔接的平台。需建立完善的竞技训练体系,配备专业教练团队、建设标准训练场地、组织多样比赛活动。同时,将竞技训练融入日常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为竞技训练输送潜力学生。加强与专业乒乓球俱乐部和机构的合作,邀请教练指导,组织学生参加活动。通过这些举措,推动乒乓球教学与竞技训练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为学生提供专业训练、比赛机会和更多学习展示平台,促进学生在乒乓球领域的全面提升,为体育教育事业注入活力。

(三)推动乒乓球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在未来发展中,中小学应大力推动乒乓球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一方面,积极建立乒乓球教学资源库和平台。资源库可涵盖教学视频、训练教案、比赛案例等丰富内容,通过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在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享和交流,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教师参与体育区域研修共同体的教师,可以根据体育学科特点、学情,研发课程观察量表。另一方面,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智能化管理。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准推送适合的教学资源;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资源分类和检索,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资源,自主安排学习进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竞技水平。通过推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为中小学乒乓球教学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支持和服务。

四、结论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小学乒乓球教学既面临诸多挑战,也迎来发展机遇。本研究为推动中小学乒乓球教学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路径,为培养高素质乒乓球人才贡献力量。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中小学需采取切实措施,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专业人才并提升现有教师素养;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完善教学设施与资源,确保教学顺利开展;加强体教融合实践探索,促进乒乓球教学与体育教育深度融合。同时,在未来应积极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搭建教学与竞技训练平台、推动教学资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为中小学乒乓球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乒乓球人才。

参考文献:

[1]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EB/OL].(2020-08-31)[2024-11-25].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1/content_5545112.htm.

[2]王志东.中小学乒乓球教学开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

[3]马苗苗.绥化市中小学乒乓球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信息,2012(24).

[4]李泳坤,杜平,李浩.深化“体教融合”——陕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运动训练学分会)[C].2023.

[5]李昊.体教融合背景下安徽省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后备人才培养路径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3.

[6]邹植阳.困境与突破:小学体育教师区域研修共同体的构建策略探析[J].体育师友,2024(0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