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思与行

作者: 张文珍

摘 要:文章旨在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改进策略。通过对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反思活动中的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行动建议。文章强调,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有效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解决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通过综合性的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该活动课程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从思与行的角度,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行深入探讨。

一、课程实施现状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同样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从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来看,还是显得步履艰难。我们认为问题的实质不在于课程自身,而在于学校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师资少,基本没有专职的教师,导致开展校本综合实践活动教研,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机会也很少;而综合实践活动是跨学科实践性的课程,理念新颖、备课资源较少,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无从下手;又或者活动缺乏新意,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二、解决策略

(一)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兼职教师,是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的重要途径。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建立校际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互学、互鉴。邀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的专家、学者作指导,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和研究。

(二)构建多元化教研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搭建教研平台,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学水平。定期组织校际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成功案例。建立线上教研平台,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和远程协作。鼓励一线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通过科研活动提升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三)丰富备课资源,优化课程设计

备课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开发丰富多样的备课资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教师团队,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开发适合本地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备课资源包。建立备课资源共享平台,鼓励教师上传和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加强对备课资源的评估和优化,确保资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鼓励教师整合学科课程资源,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机融合,实现跨学科教学。

(四)创新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通过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建立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从而调整活动方案,提高活动效果。

三、具体做法

(一)建立教研工作群

作为一线教研员,笔者要求自己先认真阅读理解《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掌握课程理论。然后经常到学校了解教学情况,并对梅江区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师资进行调研,成立梅江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理事群,以便布置学科教学工作。

(二)选拔人才出成绩

做好青年教师技能比赛,组织全区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技能比赛,从第二届到今年的第五届比赛,我们都通过海选的形式选出最优秀的教师代表梅江区参加市级比赛,以赛促研,以赛促教。其中,梅师附小的曾嘉倩和客都小学的张贝芬老师分别代表梅州市参加了广东省第二和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技能决赛。这激励了教师的自信心,带动了我区学校越来越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今年的区级第五届技能比赛,全区31所学校,有26所学校报名参加。按照市级文件要求,还设了课堂教学比赛的环节。为了激励参赛教师,除了颁发比赛奖状以外,还额外发了区级公开课证明,得到学校教师和评委的一致好评。

(三)开展活动助推教学热情

通过开展全区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录像课例的评比,让教师充分展示对学科教学的理解。及时评出一、二等奖,颁发奖状,在全区范围公布评比结果,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热情越来越高。

(四)年度督导促提升

每年结合教育局开展的年度督导考评工作,特别是近一年,在蹲点视导活动中,对学校的学科教学工作进行推门视导。通过广泛的听课评课,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采用多元化评价和综合考察。对教师进行培训,示范引领,采用微讲座的形式指导辖区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指导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有效实施。

(五)推广案例,凝练成果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笔者注重收集和整理优秀的教学案例。这不仅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模式,也激发了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热情,凝练教科研成果,提升整个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主要成绩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师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1. 区级获奖。2021年,在梅江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录像课例评选活动中,笔者的课题组成员叶春媚老师执教的《魅力梅州,舌尖美食——家乡特产》荣获一等奖,王晶晶老师执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书画》荣获二等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 市级得奖。2022年梅州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中,廖子金、罗艳燕、钟庆和等4位教师论文荣获全市一等奖。

3. 省级荣誉。在2019年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示交流活动中,廖子金老师制作的微课程《奇妙的剪纸》被评为省级优秀作品,陈绮老师录制的课例《我是小车迷》被评为省级优秀作品;2021年实验小学、元城小学、风眠小学3所学校的项目式学习案例作品分别被评为省级二、三等奖。

4. 学生能力风貌提升。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渗透德育教育,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体现了新时代接班人的良好风尚。各实验学校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徐钰姝,“梅州市新时代好少年”吴梓聪,“梅州市优秀少先队员”廖楷锋、温明秋、杨刚凡、姚智娴、陈梓煜、陈涛林、张竣鑫,“广东省少先队红旗中队”“梅州市少先队红旗中队”等。

2021年,笔者被遴选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基地成员,被评为梅州市教学工作先进教师,评上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高级教师;2023年,笔者主持的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获梅州市第十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五、反思展望

1. 加强培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活动性较强的课程,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提高教师的学习、领悟和指导能力,加强专业培训,如选派骨干教师参加高端的省级培训。

2. 政策支持。目前,综合实践活动严重师资不足,几乎都是兼职教师,期盼学校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3. 家校共育。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具体考试的指标任务,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鼓励合作。如何使每一位家长和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实现家校共育,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

4. 基地助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我们需要创建、使用规范的教研实践基地,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六、结语

学习永远在路上!我们的实践、思考不断向前,新的实践、新的思考,一定能带给我们新的发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实施现状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和行动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同时,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加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共同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改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J].天津教育,2024(11).

[2]卫佳男.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J].教育艺术,2023(08).

[3]晏璟.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1(0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