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学水稻特色课程传承南泥湾精神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陈咏仪摘 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传承红色文化、弘扬优良传统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南泥湾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核心内涵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艰苦奋斗品质意义十分重大。文章旨在探讨利用小学水稻特色课程传承南泥湾精神的教学策略,通过实践体验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南泥湾精神;小学水稻特色课程;教学策略;劳动教育
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核心在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南泥湾精神,既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影响。小学水稻特色课程作为一种融合劳动教育、科学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课程形式,为传承南泥湾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载体。
一、南泥湾精神的时代内涵与时代价值
(一)南泥湾精神的时代内涵
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培育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是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南泥湾精神的本质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二是敢于创造、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活力之源;三是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奋斗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团结奋斗精神永远不过时,永远蕴藏着和汇聚起我们无坚不摧的力量,凝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二)南泥湾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新时代背景下,南泥湾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南泥湾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强大精神武器和力量源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切实把南泥湾精神融入教育中,对于教育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二、小学水稻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水稻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传承南泥湾精神的关键。在课程设计中要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跨学科融合为原则,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一)课程设计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南泥湾精神有效融入水稻种植的实践操作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南泥湾文化、感悟南泥湾精神。
跨学科融合:将小学水稻特色课程与数学、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注重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水稻种植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观察中成长。
(二)课程内容设计
南泥湾历史背景介绍:在课程的开篇,向学生介绍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背景,包括三五九旅如何在南泥湾开垦荒地、自给自足的奋斗历程。通过讲述南泥湾的故事,让学生理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
水稻种植与南泥湾精神的结合:在水稻种植的实践环节,融入南泥湾精神的元素。例如,在翻地、播种、插秧、施肥、除草、收割等过程中,强调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品质。引导学生理解,每一粒稻谷都来之不易,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努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珍惜粮食的意识。
跨学科融合:将水稻特色课程与数学、科学、语文等学科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学习内容。例如,在数学课上,让学生通过计算种植面积、预测产量等,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科学课上,通过观察水稻的生长过程,学习科学种植的相关知识;在语文课上,通过写作表达对南泥湾精神的理解和感悟等。
(三)教学方法创新
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设定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农民、军人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南泥湾精神。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代入感。
项目式学习:设计以南泥湾精神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体验南泥湾精神。例如:让学生分组研究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的某个具体事件或人物,制作手抄报或进行汇报展示。
实地考察与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南泥湾纪念馆或类似的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南泥湾精神的历史背景和实践价值。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南泥湾精神,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三、利用水稻特色课程传承南泥湾精神的教学策略
(一)融入南泥湾精神的教育目标
在水稻特色课程中,将南泥湾精神的教育目标融入其中,明确培养学生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通过课程目标的设计,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南泥湾精神的内涵,理解其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创设南泥湾精神的教育情境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创设与南泥湾精神相关的教育情境,如模拟南泥湾时期的劳动场景,让学生穿着劳动服、使用传统农具进行劳动。同时,通过播放南泥湾精神的宣传视频、讲述南泥湾的感人故事等方式,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结合水稻特色课程,开展以南泥湾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南泥湾精神知识竞赛”“南泥湾精神演讲比赛”“讲南泥湾故事”等。通过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南泥湾精神的内涵和时代背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强化劳动实践中的南泥湾精神教育
在水稻种植实践中,强化南泥湾精神的教育。如在水稻插秧环节,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在水稻收割环节,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感恩自然。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南泥湾精神的真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感。
(五)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教师在水稻特色课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师应具备南泥湾精神的相关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南泥湾精神的内涵。同时,教师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诠释南泥湾精神,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楷模。
(六)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家校合作是传承南泥湾精神的重要保障。在小学水稻特色课程中,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水稻种植的实践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变化。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中引导孩子进行相关的劳动实践,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独立生活能力。通过这种家校合作的方式,可以共同传承南泥湾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课程设计、劳动实践、主题活动和家校合作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南泥湾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集体协作精神。同时,这种教学策略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明.南泥湾精神[M].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8.
[2]李英姿.南泥湾精神的时代内涵[J].人民论坛,2021(04).
[3]孟亚玲,刘格.南泥湾精神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J].当代教研论丛,2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