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小学英语思政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 高惠雄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开展英语课程教学活动,能够为我国培育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教师在开展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活动时,应当基于课程思政视域,积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充分发挥出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程思政;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一、分析小学英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在开展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品格。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重视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并将中西方文化进行有机结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使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素养的教学任务得到进一步落实。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和优秀的人生哲理,借助英语课堂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加强学生的民族自信,使学生认同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构建优秀的品行和正确的三观,对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有着重要意义。英语作为世界国际语言,应用范围较广,小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语言知识,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文化,并且能够深入掌握中西方文化和礼仪存在的差异性。在小学英语思政教学活动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在与外国友人进行沟通交流时,不知不觉将中华传统文化宣传出去,有助于加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学习。

另外,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加强学生文化自信”的要求。中华传统文化是小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通过开展小学英语思政课程教学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不同国家的文化理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这有利于学生对异同文化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能够形成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

综上,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构建思政教学课堂已经成为主要的潮流趋势。为了充分发挥出思政教学的育人功能,教师在开展小学英语思政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文化知识,并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使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发扬光大,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小学英语思政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构建小学英语思政教学课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思政教学活动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一)依托教材,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小学阶段开展英语课程教学活动,现有的英语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以及教师授课的重要内容与途径。因此,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依托教材,充分挖掘出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积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强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教学主线,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在教学“Occupations”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抓住“职业”这一关键内容作为教学主线,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职业的不同,以及中西方职场文化的区别。同时,在引导学生掌握“What does he/she do”这一重要句型结构时,可以要求学生对职业内容进行简单的描述,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每一份职业。在英语思政教学活动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提高了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效率,而且帮助学生由浅至深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促使小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创新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些育人资源,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小学英语思政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小学英语思政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Festivals”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视频,视频中主要是关于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我国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介绍。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我国传统节日活动当中。比如,在了解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时,可以引导学生掌握get together、have a big dinner、light fire crackers等关键词汇,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中全家团聚的场景,加强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再比如,在教学“Weather”这一课时,教师需要明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与天气有关。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先导入与“Weather”这个知识点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制作一期“草船借箭”的视频,将视频的时长控制在5分钟内。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草船借箭”这一典故,同时了解到军师诸葛亮是如何利用天气优势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通过观看视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对典故和名人事迹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意识,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

(三)中西对比,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难点,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语言表达出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例如,在讲到关于“食物”这个知识点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餐饮文化的不同。比如说,中餐注重食物的美感和口感,讲究“色香味俱全”。而西餐注重食物搭配的科学性和营养性,对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方式并没有过高的要求。通过对比中西方餐饮文化,学生能够理解中西方饮食存在的差异,使英语语言技能训练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满足“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三、结束语

综上,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想观念,要求在增强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同时,传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应当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开展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观点,加强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意识,促使学生的人文修养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珠芳.融课程思政理念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4(34).

[2]王蕾.大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小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英语教师,2024(21).

[3]曹佳炎.融课程思政教育元素 强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以译林版Unit 2 A new student为例[J].吉林教育,2024(31).

[4]张晓燕.德育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24(31).

[5]梁苑文.“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小学高年段英语语料库建设的实践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24(10).

[6]陈凌鸿.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1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