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勤练、常赛”视角下小学足球高效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张鑫林摘 要:足球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项目,其本身具有强身健体、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功能。小学体育足球教学必须创新教学实施方式,基于“教会、勤练、常赛”理念的指导,构建有效的小学足球高效教学模式。文章认为小学足球教学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足球技巧,优化足球训练形式以保障足球训练效果,在足球比赛竞技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道德,确保小学生全面掌握足球运动价值内涵,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体育;足球教学;实践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理念正在不断深入人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体育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关注体育教学育人价值的全面实现,从小学生足球学习特点出发开展多元化的足球教学活动,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保驾护航。面对传统小学体育足球教学的相关问题,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育思路,在足球技巧教学、足球训练活动以及体育竞赛等多个方面做出新的探索,为帮助小学生全面强化足球素养提供支持。
一、教会——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足球技巧
(一)利用微课推动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是小学足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足球技巧,教师应当重视自主预习活动的科学设计,在足球教学中借助微课引发学生的课前独立思考。通过微课材料推动学生的自主探索,为强化学生足球学习体验提供支持,在帮助学生掌握足球技巧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应当从任务驱动的角度出发,设置关于足球的自主学习活动,比如了解足球项目的起源、掌握颠球等技巧。在此过程中实现自主预习应有的价值,为帮助学生掌握足球技巧提供保障。
(二)渗透体育文化,强化体验
足球文化是小学足球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足球教学,必须重视对体育文化的深度挖掘,真正透过足球背后深刻的人文内涵,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足球运动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足球对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趣味性,通过足球带给学生积极体验,学生能够了解足球运动的价值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精彩的足球赛事,以帮助学生感受足球的竞技魅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介绍不同球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榜样,进一步实现足球文化的教育价值,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足球课堂。
二、勤练——优化足球训练形式,强化足球训练效果
(一)因材施教,合理控制训练强度
因材施教是小学体育足球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足球训练的组织设计方面,教师应当重视训练强度的有效控制,能够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选择恰当的管理方式。在训练强度的调节和把握上提出更高要求,以此为基础保障足球训练应有的效果。因材施教,意味着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真实学习表现,在相关足球训练的活动设计和管理上做好指导和统筹,既要考虑到基本的足球训练特点,又要关注训练强度等各方面的有效平衡与协调,在体现出学生真实发展需求的同时做好相应的调节。此外,关于训练强度的设置还应与时俱进,能够在考虑到学生具体情况的同时,做好分层管理,确保足球训练的实施效果。
(二)寓教于乐,开展足球游戏训练
寓教于乐是指导小学体育足球训练的重要理念。教师应当将增强足球训练趣味性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游戏带给学生积极体验,促使学生理解和感受足球的独特魅力。在寓教于乐理念下,开展多元指导和管理,真正凸显足球游戏的教育价值。结合足球训练本身的特点,教师应当对游戏的设计管理做好相应的延伸,一方面将学生感兴趣的足球游戏类型带到小学体育课堂,另一方面也要在足球游戏中明确教师自身的定位,既要成为足球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又要与学生共同参与足球游戏,在游戏中规范学生足球技巧,为提高足球训练效果提供支持。
三、常赛——在竞技体育中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道德
(一)扩大规模,增强足球比赛整体质量
足球比赛作为小学足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本身对激发学生足球运动兴趣、强化学生足球运动技能能够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此,教师在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应当格外关注对足球比赛的科学管理,适当扩大足球比赛规模以保障足球比赛质量。比如在班级内部开展足球比赛活动,选拔本班级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在此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足球比赛,选拔本年级的优秀足球运动员,再通过校级比赛等多种形式逐渐扩大规模,增强足球比赛的对抗性。
(二)做好过程监督,强化学生规则意识
全面做好过程监督是强化学生规则意识的关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足球比赛设计和管理上,教师应当做好对学生足球比赛行为的具体监测,能够始终将规则贯穿于足球比赛,并且基于对学生的指导管理,让学生能够在足球比赛中学会遵守规则,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样具备较强的规则意识。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真正强化学生体育道德,为学生足球运动能力的全面强化提供支持。
(三)设置奖励,调动学生比赛参与热情
在笔者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高年级女生不愿意参与足球比赛活动。结合这一特点,笔者通过激励机制的建构对足球比赛设置了相应的奖励,以调动高年级女生对足球比赛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扩大足球比赛的影响力。足球比赛的奖励设置应当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将其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根据学生在足球比赛中的实际表现,设置相应的奖励。除了关注足球比赛的结果外,更应考虑到足球比赛的实施过程,将学生表现出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作为重要的评价和激励依据,在建立相应奖励机制的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足球比赛。
综上所述,深入推进小学足球高效教学模式建构,是促进小学生足球运动能力强化的关键,也是促进小学生体育学习能力持续强化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当格外重视足球项目的教育价值,做好小学足球教学活动的优化调整,确保高品质的足球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何惠珍.新课标下小学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路径——以“水平一‘足球游戏’”为例[J].天津教育,2023(15).
[2]金珊丹.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足球绕杆训练的创新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4).
[3]刘从理.基于“教、练、赛”一致性的小学体育足球教学实践研究——以水平二为例[J].体育视野,2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