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相关概念的关联与相异初探
作者: 黄嘉宏摘 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知识结构化。”自此,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学习任务群等概念随之涌现。但这些概念需要明确界定,其相关联与相异点需要厘清。大单元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是否只是表达的各异,还是有各自的侧重,其关联点与不同点是什么,一线教师也期待进一步界定清晰。基于此,文章初步探讨了大单元教学相关概念的关联与相异。
关键词:大单元;大单元教学;大概念;大主题;单元整体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第二点“深化教学改革”中明确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要求。针对此,自课程专家至一线教师,都在进行“大单元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然而,随之出现的大概念、大主题、大观念之类,以及大单元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等表达,也充斥于理论研究者和实践探索者的文章或教学中。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是自说自话,还是互有关联,或是各有侧重,对一线教师而言确实需要厘清,以免造成理论与实践的困扰,从而影响育人效果。
一、大单元的相关概念的关联与相异
2022年版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发布之后,中国基础教育已全面进入课程育人核心素养时代,强调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服务于人的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程核心素养,使得教育真正将着力点落到或回归到人本身。要实现综合育人的目标,就需要跳出知识本位或知识教学的本位观,提升到素养导向的综合育人观。这就促使学科教学需走向课程育人的探索之路。为此,对“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等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应运而生。
(一)大单元的概念
大单元教学,其实并非本轮课程改革的新词汇。“在20世纪初开始的‘大单元设计中心教学’(吴奕光,1935)、‘大单元教学’(向钦,1948)、‘中心单元教学’(徐元昭,1940)等教学实验,基本都受到了杜威和克伯屈(Kilpatrick)思想的影响。”
在21世纪前后,我国课程论专家和一线教师对“大单元教学”进行不断探索。1994年第1期《现代特殊教育》发表了黎文华老师针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大单元教学”初步尝试》一文,创建“情境教育”理论的李吉林老师在1995年第12期《课程·教材·教法》发表过《优化教材结构,进行“四结合”大单元教学》,郑桂珍老师在1999年《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第16期发表了《更新教学模式,实现素质教育——语文大单元教学浅谈》。可见,大单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我国20世纪已有零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只是尚未形成系统化趋势。
2016年,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主持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核心素养目标跳出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藩篱,进阶到培育学生能够应对现实世界以至未来生活的复杂挑战、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高度。要能够达到这一育人目标,必然对课程教学做出必要改革,因为传统的只关注零散的知识点、技能点的教学已无法完成这一新时代的教育使命。
2022年最新一轮课改,随着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提出及课程方案的倡导,有关大单元与大单元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便呈现几何式增长。在这之中,曾担任国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专家组组长的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更是大单元教学的极力倡导者,他在众多的文章和讲座中都提倡开展大单元教学,2019年发表在《上海教育科研》的《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一文,就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台倒逼教学设计的变革,教学设计要从设计一个知识点或课时转变为设计一个大单元。”2023年10月,由崔允漷教授和王少非、杨澄宇等人编著的《新课程关键词》出版。其他理论研究者、一线实践者尝试大单元教学也呈风起云涌,甚至蔚为壮观之势。当然,也有不少课程研究论者与学科教学研究专家提出了不同视角的质疑和建议,这些也给大单元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了一个醒,在课程改革探索中不可盲从,要有深入而理性的思考与稳健而有效的行动策略。
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育人目标须体现国家意志,需要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落实国家对课程教学高质量的要求,这已成育人发展的应然趋势。那到底什么是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困扰一线教师的问题亟需厘清,才不至于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知所措。
(二)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学习任务群各有所指
关于大单元,崔允漷教授认为,大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大单元设计与教材原有的内容单元有所区别,是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整合学习目标、任务、情境、内容、评价的教学单位。一个大单元就是一个指向核心素养、相对独立、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或微课程,强调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整合化。大单元不只是同类知识内容的组合,而是目标、任务、情境、内容、学习方式、评价多种元素的整合。
关于大概念,浙江大学课程与学习科学研究专家刘徽教授认为,大概念可界定为反映专家思维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和大概念配套的动词是“理解”。大概念的“大”,不是“庞大”,而是高位、上位、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的“核心”概念,体现专家思维和生活价值,是学科或跨学科知识体系中居于中上层的少而精的特殊概念,能够反映学科本质,具有超强的知识统摄和迁移价值,能够将学科关键思想和下层知识有机关联起来,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落实素养导向教学的抓手。如语文教学中的“神话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创世大问题的集体意识”就是一个大概念。
关于大主题,它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宏观概括与引领,其范畴相对比较广,能涵盖多个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通常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开放性,可从不同角度、层面衍生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和任务,为教学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框架,使教学围绕该主题展开一系列相关联、有层次的学习活动。
关于学习任务群,按照课程标准的解释,它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及教学实施方式,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注重学生在真实或拟真的情境中通过完成一系列任务来学习与运用知识,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学习任务群互相成就
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学习任务群四者之间的关系可谓是相互依存,相互成就。大单元是实现大概念理解的重要实践路径,大概念则为大单元教学提供目标与方向,二者相互需要,共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大主题可作为大单元的核心,统领大单元教学。而学习任务群可通过系列学习任务有效落实大单元及大主题的目标,促进学生对大概念的深度理解与掌握。四者都是素养导向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概念和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打破传统教学中知识碎片化、孤立化的局限,强调整合与重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情境、方法、评价与学习资源等要素,引导教师和学生关注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最终达成助力学生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素养提升。
二、大单元教学的概念以及与单元整体教学的联系与区别
除了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和学习任务群等概念交杂缠绕,需要明确厘清之外,当下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出现的大单元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是否是同一概念,相互之间有无联系与区别,也需要进一步界定与厘清。
(一)二者各有侧重
一是教学理念有所不同。大单元教学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基于学科课程标准,围绕大概念、大主题等组织教学内容,以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施方式,特别关注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迁移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体现素养导向的教学思想。
单元整体教学,则更多是基于教材自然单元,以知识结构为线索,强调对单元内知识的系统梳理与整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有机联系。总体而言,单元整体教学更倾向的仍然是体现知识与能力本位思想。
二是教学内容有所不同。大单元教学不拘泥于教材单元,鼓励对教材内容进行跨单元的大概念、大主题下的改造重组,也鼓励跨学科学习重组,教学内容范围更广,体现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当然也可对教材中体现大单元教学思想的自然单元进行微调改造。比如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边塞诗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以“壮美意象抒写家国情怀”为大单元教学主题,将小学和初中教材中的所有边塞诗统整在一起,且适度扩展相关边塞诗作,使之达成边塞诗学习内容的相对丰富性,以期更全面深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比如,创作新时代的盛世边塞诗)的能力与素养。
而单元整体教学,其主要针对教材既定单元,在单元框架内调整教学顺序、整合内容。更多体现的是相对传统的教材的教学思想。
三是学生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大单元教学一般采用项目式、学习任务群方式、问题解决式学习,让学生在真实或拟真情境中主动探究。如以大单元学习思想来教学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设计“善待动物,尊重生命——写给我的动物朋友”学习任务,以驱动该单元学习。学生不仅要学习教材中的四篇经典文章,还需走进生活观察动物且做好观察记录,记下思考所得,培育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情感等,最终写出有血有肉、有根有叶、有见有闻、有思有情的文章。
而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在教师引导下的系统讲授、练习为主,虽然也有安排学习探究活动,但学生自主性显得偏弱。且缺乏真实或拟真情境的创设,缺乏教材学习内容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多局限在教材内容学习。
(二)二者的相关性
大单元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二者仍有许多的联系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育人目标相一致。二者均致力于改变点状化、碎片化知识与能力教学的固定模式,强调育人的整体性,追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构建知识与能力体系,更重要的是提高广大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素养导向下的深度学习与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二是教学内容相关联。二者均重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整合与规划,打破单一知识点、能力点的教学局限,梳理教材单元内知识逻辑,使教学更具系统性,体现结构化,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系统思维等,全面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徽.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2]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9(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本文系2023年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科研课题“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课题编号:TSGCKT202327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