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小学心理课堂的实践策略
作者: 邱玉纯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小学的重要学科之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人工智能(AI)已经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显现出其他教学手段难以企及的优势。文章以北师大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例,从“AI对话”“AI绘画”“AI游戏”“AI数据”四个方面讨论人工智能在心理课堂的实践策略,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人工智能;实践策略
一、AI对话,互动问答,激发学习兴趣
AI对话技术,是一种语言处理技术,能够让计算机理解并根据用户提问进行反馈。心理教师将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让其与学生展开沟通交流,不仅转变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教学。
例如,在教学“情绪万花筒”时心理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该部分内容的知识要点之后,结合AI对话技术组织学生开展一项趣味活动——我有一个小秘密。在活动中,每一名学生有一分钟的时间与“AI心理伙伴阳阳”进行“秘密分享”。在此过程中,“阳阳”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温柔的语调和巧妙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回应,解答他们的疑惑。与此同时,心理教师还可以让“阳阳”进入线上课堂。当学生有任何困惑或想法时,可以随时随地召唤“阳阳”聊天。而当“阳阳”在与学生聊天过程中一旦接收到“敏感词汇”,就会主动向心理教师发送“信号”。这种一对一的互动模式,增加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有利于教师通过AI技术敏锐洞察到学生的情绪变化。
二、AI绘画,以画为媒,投射内心情感
AI绘画技术能够通过识别学生的绘画作品来分析学生的内心情感和真实想法。将其运用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仅能够帮助心理教师了解学生真实感受,也为心理教师开展更为精准的心理干预提供了准确数据。
例如,在教学“转换心情”时,心理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两幅自己利用AI技术绘制的绘画作品,并让学生根据这两幅作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此时有的学生说第一幅画好像是一个童话世界,看起来很梦幻,那个小猫好像是这个童话世界的主人,正在舒舒服服地泡澡;有的学生说这两幅画让人看起来都很开心;还有的学生说,那只小猫看起来好像在思考些什么……学生的回答众说纷纭。此时心理教师可以随机邀请几名学生上台,让他们通过AI软件将自己当下的心情绘制出来,并让其他学生进行“心情猜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心理教师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推测出他们的情绪状态和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AI绘画的过程中,将他们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加深自我认知,学会转换心情。
三、AI游戏,寓教于乐,提升健康素养
游戏是学生探索世界的手段,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心理教师将AI游戏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不仅是对寓教于乐教育理念的切实践行,也能够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挑战性和互动性的游戏活动中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拒绝诱惑”时,心理教师可以提前制作一个AI趣味小游戏——诱惑“大闯关”。在游戏开始时,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人物身份”,如“百变精灵”“幻影勇士”“千面战神”等。进入游戏之后,学生要在AI游戏的提示下,穿越层层关卡寻找“理智”“清醒”“坚持”“我可以”等荣誉徽章。每收集到一个徽章,AI就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鼓励、肯定和奖励;而当学生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或未完成时,AI也会耐心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帮助学生寻找方法。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轻松掌握“拒绝诱惑”的方法,也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强化了受挫能力,提高了心理素养。
四、AI数据,精准评价,制定个性方案
评价是完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教师在运用AI技术展开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借助AI数据进行评价落实。一方面,AI数据能够实时、准确地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行为数据和心理数据,帮助心理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况,为后续的心理评估和干预提供支持;另一方面,AI数据能够对学生进行精准的心理评估和诊断,识别出学生是否存在交流、抑郁等心理问题,为心理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
仍以“拒绝诱惑”教学为例,当学生完成AI游戏任务之后,心理教师可利用AI系统对学生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如学生在游戏中的实际表现,学生在面对“不同诱惑”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以及学生在进行抉择时的犹豫程度等。之后,心理教师可以将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并利用AI数据技术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分析,识别出学生的潜在心理问题。最后再根据分析数据,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实际学情,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制作个性化教育方案。
五、局限与思考
面对AI技术的优势与局限,心理教师需审慎权衡。首先,心理教师在使用AI技术时,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伦理原则。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务必守住教师职业准则,确保心理工作的专业性和道德性。其次,心理教师在利用AI技术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连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倾听和关心,弥补AI在情感共鸣方面的不足,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怀。再次,不同的AI工具有不同的专长,有的可能擅长于数据分析,有的则可能更侧重于自然语言处理或图像识别等,心理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选择最适当的工具,并了解其局限性。最后,心理教师还应关注数据隐私与信息安全问题。在选择AI工具时,应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护学生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随着AI技术不断进步,学校需要加强小学生人工智能教育,小学低年级学生能够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小学高年级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心理教师也需保持学习状态,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温雷英,伍凤芝,董艳.人工智能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4(Z2).
[2]柯杰.人工智能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23(S1).
[3]刘靖文.中小学心理老师工作的AI赋能思考:应用、局限与建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