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艺术化带班的策略
作者: 范素清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展,网络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小学生,加之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这要求班主任要更新班级管理理念及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艺术化带班,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增强班级凝聚力。基于此,文章阐述了艺术化带班的必要性和小学班主任目前面临的困境,以及小学班主任艺术化带班的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化;带班策略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既要敏锐地发现自身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客观科学地看待,又要学会更新自身的班级管理理念,及时转变班级管理的策略,做到艺术化带班,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班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艺术化带班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阶段,班主任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下一学段。但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很繁琐,当其面临一个个琐碎的班级问题时,毫无疑问会感到心力交瘁,从而影响其班级管理水平,不利于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因此,艺术化带班是必要的。艺术化带班,能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班主任的教育,能不同程度地激励学生,促进班级中个体的进步,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及自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友好互助的班级环境中成长,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利于家校深入合作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校合作,学校、教师、家长三位一体,形成教育的铁三角,缺一不可。班主任,就是学校、科任教师及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教育中,除了学校及科任教师的努力,还需要班主任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促使家长积极配合,发挥家校合力的作用,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学校和家长看待教育问题的角度是不同,但出发点是一样的——都希望学生健康成长。当家长与学校在沟通中产生分歧时,班主任应巧妙处理,发挥积极的调解作用,化解家校合作过程中的矛盾。由此可知,班主任在向家长传递学校通知或某项规定时,应准确而有温度。在向学校反馈学生家长的意见时,应及时而委婉。总而言之,做好家校合作工作,需要班主任具有极高的艺术化管理能力。可见,艺术化班级管理,利于家校深入合作。
二、小学班主任目前面临的工作困境
(一)工作压力过大
当下,班主任不但要承担学科教学任务,还要关注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身心健康情况,可见其任务之重。双重压力下,班主任分身乏术。若遇到学生心理或生活方面的问题时,非常需要谨慎处理。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损学校的声誉。总的来说,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强度过高,会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也会影响学科教学工作的质量。因此,班主任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兼顾学科教学及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二)信息技术的冲击
目前,信息技术属于高速发展阶段,电子产品得到了大范围普及,这让大部分小学生自低年级开始就使用电子产品,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对他们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冲击,致使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被网络不良信息而误导,导致思想不正确。无形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又增加了。因此,班主任需要做到艺术化带班,提高工作效率,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艺术化带班的策略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及奖惩制度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公约,简而言之,就是全班学生一起制定的班级规矩。小学是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制定班级公约,能让学生互相监督,懂得自我对照,进而自觉约束自己的各种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也可以让学生从小培养“讲规则”“遵纪守法”的意识。
此外,班主任还应该制定适合的奖惩制度。如果只有班级公约,没有奖惩制度,会让学生觉得犯错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长此以往,学生就不会那么认真地遵守班级公约。因此,有奖有罚才有意义,能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也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当然,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能一味责罚,而是妥善地处理。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和谐,才会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特色活动
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定要懂得创设丰富多彩的班级特色活动。例如,抓住传统节日或五一、国庆等具有意义的节日,开展丰富多元的活动,感悟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引导学生爱国,引导其树立志向。除此之外,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了玩具小汽车拼装比赛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感悟了劳动的快乐,收获了成果,也学会了感恩劳动者。
总而言之,班级特色活动一定要紧扣班级发展目标,发掘系列化的特色活动,以此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这更有利于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三)创设温馨有爱的班级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这句话清晰地道出了学校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实,课室也是如此的。班主任引导学生一起规划课室的环境布置方案,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工制作出装饰实物,或让他们动手去布置,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化班级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审美能力,学会了合理规划,加强了动手能力,增强了班级荣誉感,可谓是一举多得。而温馨有爱的班级环境,又恰恰能每天“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
因此,班主任要带领学生一起创设温馨有爱的班级环境,增强班级软实力。
(四)班主任以身作则树榜样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是班级的核心人物,其言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具有非凡的意义。班主任,在言行上应该是学生的表率,“为人师表”这个词语充分说明了班主任以身作则的重要意义。
对于整个班集体来说,班主任的良好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带班艺术。例如,笔者一进课室必然走到清洁工具摆放区,检查班级的垃圾铲是否干净、扫把是否摆放整齐。久而久之,有的学生经过工具区就会自觉多看一眼,动手摆一摆。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五)培养活泼得力的班委
班委是班级管理中的核心团队。全班共同选择班委,是尊重班级每个学生的意愿,也是更有利于后续管理的一个妙招。班委选出后,班主任要在班会课举行一个简单而隆重的聘用仪式,以此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与自豪感。在班委履行职责的过程中,班主任应指导他们进行工作小结,学会发现问题,从而不断地提升班级管理意识和能力。对于班委做得好的方面,班主任要善于鼓励,在全班学生面前肯定他们,让其获得满足感,从而带头把班级管理得更好。
在班委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提升,也成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榜样,有助于班级的整体发展,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这种艺术化带班方式,虽然平凡,但并不平庸。
四、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的冲击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班主任具有艺术化的带班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懂得艺术带班,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一种有效方式,是班主任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秀琪.探究专业化视角下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J].华夏教师,2019(01).
[2]袁淑娣.探究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班主任管理水平[J].华夏教师,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