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老子》整本书阅读教学刍议

作者: 周志云

高中《老子》整本书阅读教学刍议0

摘 要:开展《老子》整本书阅读教学既是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的重要手段,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路径。通过四个任务的驱动,并结合教育信息化2.0的要求,能够有效推动高中《老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老子》;整本书阅读;教育信息化2.0;任务驱动

《老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典,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文化经典著作阅读推荐书目。在高中阶段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老子》整本书阅读教学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老子》一书在高中阶段几乎没有进行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受课时、场地、师资、学情等多方面的限制,一般中学很难开展全员《老子》整本书阅读教学,所以我们借助教育信息化2.0的要求开展《老子》整本书阅读教学。

根据语文学科4大核心素养和12个课程目标,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要求,确立《老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一是学习《老子》一书中极具特色的语言,积累语言素材,推动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二是大致读懂《老子》每一章的内容,理清老子全书的内在逻辑,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三是撰写自己对《老子》一书的见解,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和对经典文化的审美鉴赏;四是学习老子的精神价值(如关照世界的角度,对个人名利的蔑视等正面价值),以及正确看待负面精神(如对社会发展的恐惧等),推动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搭建好学习平台,二是要建立合理的任务驱动。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重点。其中任务驱动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即从形式到内容,由浅易到深刻,做到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形成任务情境化、序列化。

一、搭建《老子》整本书阅读教学平台

一是搭建教学人员平台,在高一、高二年级选取对《老子》一书感兴趣的学生组成《老子》整本书阅读兴趣班,每周安排1节课外阅读时间;选取有志于开展《老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二是搭建教学平台,并依据教育信息技术2.0“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要求,建立QQ群和微信群,读书的任务布置、提问答疑、交流展示多在线上展开,其中视频分享会在腾讯会议App上进行,建立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学习平台。三是搭建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的竞争平台,推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二、设置任务情境,推动整本书阅读

我们设置4个基本任务,这4个任务持续驱动,环环相扣,整体推进《老子》整本书阅读教学。在评价时,每一个任务赋分25分,4个任务总共100分。同时,每一个任务设置一个评价量表,总分100分;每个任务完成后形成评价结论,并以总分25分折入总成绩;4个任务完成后形成总结性评价。一个任务评价量表如下页表1。

(一)成语寻踪添乐趣

这个任务就是为落实第一个目标。我们从《老子》一书的显性语言特征出发,设计了寻找成语的任务,要求学生到书中逐章去寻找成语,要标出每一个成语的章数出处、了解成语的含义、收录成语的成语字典名称及其页码,并按要求填好列表,找到的成语不少于80个,涉及的章数不得少于32章。我们在任务开展之前根据刘万国、侯文富主编的《中华成语辞海》进行了整理,其中收录出自《老子》的成语共132个,涉及章数为52章。学生完成后通过微信群小程序金山文档上传,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要去通读文本,梳理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进而助力理解《老子》每一章的含义。在这一环节结束后,通过腾讯会议APP举行《老子》一书成语宣讲会,促进师生对《老子》一书的理解,增强学生对《老子》一书的阅读兴趣。

(二)概括章节明内涵

为了落实第二个教学目标,即让学生在反复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概括《老子》每一章的具体内容。我们制定了“《老子》整本书阅读教学之章节概况表”,让每一位学生先逐章反复阅读章节内容,然后概括每一章的大意。为降低难度,对一章只有一节的就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如《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一章可以概括为“揭示现实社会的丑陋”。对一章分为几节的,每一节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如《老子·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这一章可以分为三节,第一节讲道的作用,第二节从反面来告诫失去道后的灾难,第三节讲事物是相反相成的,所以侯王应当甘于处下,立足根本。当然,要全部梳理出81章的内容,并掌握每一章的内部关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老子》这样一本哲学书籍,有其自身的话语体系,而且这个话语体系与当时通用的语言体系有距离。如果我们对“道”“德”的理解用现在所讲的“道”“德”去理解,那一定会出现理解的大偏差。完成章节内容概括后,同样进行作业提交和举行概括章节内容的心得体会。具体情况如表2。

(三)专题重组理逻辑

这个任务为了落实第二个教学目标,并为第三、四个目标的落实做准备。《老子》一书内容极其丰富,且81章之间的联系并不是特别紧密,这为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在逻辑增加了难度,但是我们应当有一个基本认知,即《老子》81章之间肯定存在某种逻辑。在反复阅读中思考梳理各章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理顺《老子》81章之间的关系是可能的。当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学者说自己已全面把握了老子的思想,易中天都曾感叹《老子》是“老、大、难”的。为了不让高中《老子》整本书阅读进入太玄乎的境地,我们在任务二概括章节含义的基础上,把《老子》81章进行主题分类,大致分为论道、论德、论修身、论治国、论兵五个方面的专题,当然这种分类也是不精确的,只是为了简化内容。可以参考林语堂的“七分法”和饶尚宽的“六分法”,把同一个主题的章节进行重排,如“论兵”有30、31、68、69四章,其中第30章反对用兵,第31章反对战争,第68章讲求善战不争,第69章讲用兵不要轻敌。这四章可以按原序排列,先反对战争,不得已而战时又要善战不轻敌;也可以把68、69章放在前,表示发生战事要善战、不轻敌,但从思想根源上又要反对用兵和战争。要引导学生去反复阅读文本,进一步理解文本。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样重排并非没有依据,据不少学者研究,认为《老子》一书可能不是一时完成的,还有学者认为《老子》可能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此外《老子》一书开始是竹简本,它的摆放顺序不一定和现在通行的版本一样。这也就是说,《老子》一书章节的顺序是存在调整可能性的。完成每章专题分类后,同样进行作业提交和举行专题分类的心得体会交流会。

(四)《老子》认知一二三

这个任务为了落实教学目标三和四。即在完成前面3个任务后,每一位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撰写1篇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内容是自己进行《老子》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或两点,可以赞同也可以批判,但要做到有论有据。如可以学习老子关照世界的角度,《老子》一书反映老子的思维跟当时绝大多数人不一样,他善于从人民不在意、不愿意、甚至是反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从“少、弱、反、俭、小、静、下、无”等方面来关照这个世界,极具创造性;同时还有“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方式。此外,《老子》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极富特色的写作技巧都可以成为重要的心得,还包括辩证思维、类比思维、反向思维等。如《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一章充分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思维,用8组对立的事物来论证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作文写完后把电子版发到指定的邮箱,纸质版交给指导老师,然后举行学习成果分享会。教师把学生的成果汇编成册,供全体参与者互相观摩学习。

这四个任务环环相扣,任务1着眼了解《老子》的语言特色,任务2着眼深入研读章节,任务3着眼推动《老子》整本书逻辑的构建,任务4着眼学有所得、提高升华,从朗读、背诵、理解、运用、评价都要收获,而朗读、背诵环节又是贯穿全部4个任务的。

总之,《老子》整本书阅读教学通过任务的驱动,从语言形式、内容概况、专题研讨、成果展示等方面设置任务,然后环环推进,有效推进《老子》整本书阅读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EB/OL].(2018-04-18)[2022-09-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刘万国,侯文富.中华成语辞海[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3]老子.老子[M].汤漳平,王朝华,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2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林语堂.老子的智慧[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

[6]老子.老子[M].饶尚宽,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