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对策研究
作者: 陈倩坤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文章旨在探究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通过青鹿课堂、希沃白板等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方式等方面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供对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现代信息技术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赋能。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激发初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能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德育教育的深度,进而能够以整体为单位稳步提高学习的质量。作为一线教师,需要对教学实践当中多媒体、白板、智慧课堂等具体应用加以深入研究,并且结合时代具体要求、学科特征以及教学发展具体需求来对信息技术加以深入研究以及分析,探索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对策。
一、教学方法:巧借智能工具,革新教学方法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项目化学习开始走进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方法是教师在课前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课件、视频、AI等形式生成项目成果。当学生展示项目成果后,可以围绕项目成果进行小组探究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自主领悟和交流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例如,在“绽放生命之花”的项目成果展示中,教师在前期的项目任务指引中已给出一些明确的指引方向,要求学生寻找身边值得敬佩的人,通过制作PPT、录制视频等形式展示人物事迹。在传统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纸笔做好相关记录便于后续的小组讨论。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和初中道德与法治高度融合,学生可以通过青鹿课堂平板展示和讨论项目成果,实现“展示—回顾—讨论”三位一体,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二、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情境
如何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转化为直观、生动、实用的教学情境,从而增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依法行使权利”中,初中生已经了解过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不多,学生依法维权的法治意识有待提高。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中学生反向抹零维权事件”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拍摄三种不同的维权方式的微电影。将学生自己拍摄的微电影作为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在教学中设身处地领会维护权利的做法。在八年级下册“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统一”这一课,由于初中生对党的主张、人民意志、宪法等概念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难免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枯燥感,不但难以调动学生兴趣,而且学生难以理解本节课内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将一部分重难点内容准备好,创设相对应的情境,上传到“万彩动画大师”,在课堂中以AI老师讲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气氛热烈,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实践性课堂,要求师生走出课堂。但是由于课程时间紧迫、人力物力支持有限等限制,学生走出课堂难度较大。教师创设生动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AR的支持。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活出生命的精彩”中的一课,可以在武汉市新冠疫情纪念博物馆官网上找到“AR参馆”,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利用AR参加博物馆,了解疫情期间每一位医护人员、患者或者其他人员的故事,通过AR情境直观了解这些人物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
三、教学评价:巧用信息技术,赋能教学评一体化
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而言,教学评价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有相对应的学习评价,从而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高效课堂,实现教学评价对教学的引领导航功能。
在七年级上册“绽放生命之花”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借助青鹿课堂对教学评价进行设计。在环节一,学生汇报项目成果后,教师通过青鹿课堂发布“最佳小组”投票到每一位学生的青鹿课堂平板中,学生通过直接点击平板进行投票,能够快速准确票选出最佳小组,从而获得学生对这一教学环节的相互评价。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教师提前制作相关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的量表,并上传到青鹿课堂中,以“练习”的方式发布到学生平板,学生通过平板对自己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在青鹿课堂的教师端了解每位学生在学习任务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我评价,实现以评促学。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将教学、学习和评价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利用青鹿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直观、快捷得知学生的评价反馈,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程度,实现教育教学的整体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四、教学方式: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模式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容易让课堂成为教师和个别学生的舞台,没有将教学效果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应用青鹿课堂、希沃白板开展课堂教学,不仅能革新教学方式,实现高效互动,还能尊重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性,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
在课堂合作探究环节,学生可以巧用青鹿课堂的点阵笔,将小组讨论的成果记录到纸质学案上,教师能在教师端看到每位学生记录的内容,并将用点阵笔记录的内容投影到大屏幕分享,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同时,在课堂主观题的练习中,学生用青鹿课堂点阵笔进行主观题练习,教师能省时又直观地知悉学生的练习答案,对学生的练习和讨论内容有清晰的反馈,从而在课堂上调整学习的进度。通过点阵笔,可以关注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而实现因材施教。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小结环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件上做好完整的思维导图或者呈现思维导图的填空题,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并填空,从而完成本节课课堂小结。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缺少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时学生可以通过希沃白板在平板中绘制思维导图,或者可以通过青鹿课堂点阵笔绘制个性化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制作属于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比完成传统的思维导图填空更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将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度融合,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方式等方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主体性,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参考文献:
[1]吴宗彦.信息化时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实践——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08).
[2]郭露璐.道德与法治课项目化学习实施策略探究——以“国家行政机关”教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0).
[3]覃柏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J].中学教学参考,2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