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作者: 苏凯怡摘 要:小学音乐作为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的艺术课程之一,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审美,培养基本的审美观念,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动态交流,甚至一定程度上起到开发学生智力的效果。文章以小学音乐教学为核心,探讨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声势律动来开展教学。
关键词:声势律动;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声势律动是一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动态性和互动性比较强的教学方式,其要求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利用肢体动作配合音乐的节奏感,从而加强学生的沉浸体验,并加深学生对于音乐学习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小学音乐的学习效率,强化小学音乐的教学成果,全面促进小学生音乐审美的发展。
一、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逐句跟唱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形式比较单一且趣味不足,实施过程中比较枯燥,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而音乐教学作为艺术类课程,比其他类型的课程更加注重课堂体验,过于沉闷的课堂气氛会直接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而声势律动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的大脑参与教学,同时也能让学生的身体加入课堂,从而大大地提升课堂的互动性,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更加容易集中精神。此外,伴随着音乐执行动作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音乐课堂轻松愉快的课程氛围。
(二)更有利于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声势律动,一方面是能够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记忆能力。因为相较于传统教学,声势律动能够让学生更加专注和投入学习。再加上合适的音乐动作,声势律动就很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通过动作和声音之间的搭配组合,让学生不仅仅能从听觉上感受音乐,更能从自身身体的角度出发感受音乐。通过两个不同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从主观上更好地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情绪和内涵,更容易产生深层次的感悟,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音乐审美水平。
二、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通过声势律动,提升学生的情绪感受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它自然具备了一些艺术应有的要素,如情感、内涵、意境等。小学音乐有情感表达,而情感表达是声势律动的主要突破口和核心重点。在运用声势律动的时候,教师应当先判断教学内容的情感导向,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情感导向进行动作的设计和排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动作来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所学内容的情绪和情感,从而强化学生对于音乐的主观感受,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它的情绪表达是充满童趣的、欢快的、积极的。因此在进行声势律动的动作设计时,也应当以轻快、活泼、节奏性强的动作为主,让学生在学唱歌曲的时候身体也充分活动起来,并通过肢体活动充分感受这首歌曲的情感和情绪基调,感受这首歌曲所传达出来的童真、童趣以及丰富的幻想。
(二)通过声势律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节奏是相当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且相较于其他部分,音乐节奏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只是单纯地听以及简单地跟唱。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都相对有限,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想要让学生对音乐节拍有所领悟和掌握是比较困难的。而在运用声势律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在唱歌时插入一系列动作,从而让音乐的节奏更加直观,也让学生更容易把握节奏感。比如在学习《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这样的方式。《蜗牛与黄鹂鸟》本身就是具有较强节奏感的歌曲,在学习演唱的时候插入一些如拍手、跺脚之类的简单动作,让学生根据自己打出的节拍来感受歌曲的节奏。
(三)通过声势律动,将复杂的音乐简单化
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内容相对较长、旋律比较复杂的歌曲,而这些歌曲对于小学生来讲,想要单纯地通过记忆来学习是比较困难的。通过声势律动的动作演绎,可以将复杂的音乐变得更加简单。比如通过动作对复杂的音乐旋律进行分组,将音乐整体变成一个个首尾相连的动作组,从而让学生通过动作的变化来感受歌曲旋律中的变化,通过动作之间的规律探寻音乐之中的规律。简而言之就是将动作作为歌曲本身的映照和反映,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声势律动的动作,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歌曲,强化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学习技巧。
三、思考与建议
声势律动法是音乐学习过程中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互动性和动态性,并很好地顺应了小学生多动、喜欢玩耍的天性,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好的音乐课堂教学环境。但在利用声势律动法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声势律动应当是以教学内容为核心,与教学内容贴合,并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要以音乐教学为主,动作只是辅助手段。第二,音乐课堂是注重学生体验的课堂,在授课的过程中仍然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应用声势律动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动作的编排和创作中去,确保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法,既能够大大地提高音乐课堂的沉浸感,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较好的音乐审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并达到奠定学生音乐基础、激发学生音乐兴趣、提高学生整体水平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声势律动在教学中的应用,并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最佳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王丽杰.小学音乐律动教学中的声势律动妙用探讨[J].大众文艺,2021(03).
[2]冉嘉蓉.巧用声势律动妙解小学音乐课堂旋律教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06).
[3]张剑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声势律动的实践运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