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验数学乐趣

作者: 郭惠芳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验数学乐趣0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0~71页“小小设计师”相关内容。

二、教学思路

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渗透几种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进一步巩固对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运动的认识,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并总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带着思考走出课堂,在生活中继续体验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做出漂亮的图案,巩固轴对称和平移等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做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做出漂亮的图案,巩固对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变换的认识。

难点: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让学生做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策略

实践操作、谈话交流,在课堂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交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讲述自己的想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我们前段时间学习了图形的运动,大家记得有哪些吗?(平移、旋转、轴对称)

2. 下面我们来回顾下这三种图形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直线直直地运动,位置变了,但大小、形状、方向不变。

旋转:物体或者图形绕一个点或轴转动,方向、位置变了,但大小、形状不变。

3. 联系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1)欣赏生活中的图案。

(2)认真观察从中找出轴对称、平移、旋转等运动方式。

4.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的。

这些美丽的图案里面还隐藏着许多我们学习过的数学知识。那么设计师们到底是怎样设计出这些图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当小小设计师吧。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欣赏生活中图形运动的实例,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初步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的运动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探究新知

1. 呈现素材,从欣赏的图案中选取三种,说说是哪种图形的运动。

图案一:图形的平移,也可以是轴对称。

图案二:图形的旋转。

图案三:轴对称。

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旋转等变化而得到的。

设计师们也是利用了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对图形进行了变换,从而设计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吧!

2. 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运动。

(1)研学任务一:请描出每个图案基本图形,选择喜欢的图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经过怎样的运动得到现在的图案。

(2)操作演示,选取其中一种图形设计出不同的图案。

(3)研学任务二:4人为小组,每人选择一幅图案素材,运用我们学过的“图形运动”的方法,设计出喜欢的图案。

操作要求:①确定基本图形;②选择运动方式,想象图案效果;③在方格里摆一摆、贴一贴;④和同学说一说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运动得到图案。

(4)小组汇报,请一组同学汇报展示通过图形的运动设计的图案。

(5)小结提升。

我们用基本图形可以设计出新的图形,而新设计出来的图案也可以当作基本图形,再设计出新的图案。(教师操作演示)

【设计意图】采取自主合作的方法,运用探索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独立完成图案设计制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创作练习

研学任务三:在其中一个方格纸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作为基本图形,想一想经过图形运动后会形成什么样的图案,自己尝试画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把美术学科与数学学科进行整合,通过动手画图,培养学生对设计产生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从而创造美。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尝试做了一次小小设计师,发现了我们不但可以将一个图形进行变换,还可以将一幅图案进行变换,从而设计出很多有趣的图案,看来大家的创造能力挺强的,请你在研学任务单的评价表中对今天自己的表现做个评价。

七、板书设计

小小设计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