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大课间活动实践案例

作者: 尹鉴超

“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大课间活动实践案例0

一、设计目的

(一)坚持“健康第一”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和运动的兴趣,在体育活动中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二)紧密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确保开足开齐体育课程规定,保证学生每天有一节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确保每个学生每天1.5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学校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做到100%的学生能每天锻炼1.5小时,98%以上学生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及以上标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三)依法治教,规范办学

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年度教学计划,每月一次“小小运动会”,以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

二、实践保障:责任到人,统筹资源

(一)明确责任

明确校长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运动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负全责。

(二)经费保障

增加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保证经费按一定比例投放于学校体育专项项目。

(三)器材保障

体育教师和后勤保障部门要随时注意器材的使用和维护,充分利用场地及器材,提高使用效率,确保学生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体现价值:强体魄,磨意志,陶性情

(一)提高身体素质,强健体魄

大课间的跑操要求学生走步规范一致,排面、站队整齐,使学生形成集体行动的概念,摒弃行为随便的不良状态,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热爱班级,自觉维护集体利益。

(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充分地运动有利于促进睡眠休息,提高睡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把大课间活动培养出来的优秀品质、意志、自制力、自信心等,科学地迁移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上,养成自觉、专心的习惯。

(三)身教胜于言教,融洽师生关系

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大课间活动,使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首先要求教师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论是跑步、走步、踏步还是体操,教师都要为学生做出示范。

四、实践与创新:场地少,大舞台

(一)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彰显特色

在明确了工作思路以后,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要求,紧贴自身特点,并依据广州市教体育局《关于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指导意见》,制定了每天1次40分钟大课间的阳光体育新方案。

(二)制度创新,确立进行大课间活动时间

学校在教学课程上确立每天下午第3节课为大课间活动,把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行大课间活动课程化管理。

(三)机制创新,确立师生全员参与的有机生态

校长和班主任都是第一责任人,学校领导是安全检查者,班主任是组织者,体育、艺术教师是开发者、指导者,科任及其他教师是协助者,全体教职工和所有学生都是大课间活动的参与者,以此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四)内容创新,凸显学校的文化理念和办学特色

1.“3套圈0形花样跑”

针对学生人数多、场地小这一校情,首创了“3套圈0形花样跑”。学校占地3200平方米,在校生1168多人,操场为纵深型,跑道一周只有150米,纵深100米。以前跑操采用以班小圈并排跑的方式进行,非常枯燥,而且24个班运动空间严重不足,但操场中间却闲置大量空间。同时,要调动24个班从做操队形变为跑步队形依次跑开,最少需要5分钟,还容易发生冲撞。经过体育组反复教研、实际测量、精密计算,首创了“3套圈0形花样跑”。即做毽球操后,全体学生在保持原有三路纵队的情况下,高年级10个班绕跑道成三路纵跑,形成一个纵深的“0”型,一个来回150米,跑操时间8分钟能跑900米。低年级14个班分成2组绕内环两个“0”型跑,8分钟内能跑750米。这样达到了预期的锻炼效果,也确保了活动安全。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区得到广泛推广,目前有许多学校在“3套圈0形花样跑”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了“3套圈0形花样跑行进间运球”“3套圈0形花样跑行进间踢球”等。充分利用、发挥有限空间,解决了场地不足导致学生运动量不足的难题,有效增加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达到了锻炼效果。

2. 毽球分层练习

毽球分层练习是大课间的一大亮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开设不同游戏,跟着广东音乐欢快的节奏,迈着悦动的步伐,把活动推向高潮。在跳绳活动中,根据高、中、低年级学生掌握的技术能力开展单人跳、双人跳和3人跳,充分利用活动空间锻炼学生。通过跳绳活动,提高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得到充分展现,更使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传承了学校文化。

五、有机融合:内容新颖,富有挑战

(一)做到“三个结合”

大课间内容设计与发展体能素质、提高健康水平相结合;与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水平相结合;与校本教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相结合。

(二)大课间活动过程

集合→进场→热身运动→跑操→“一校一品”项目活动→跳绳活动→放松→退场。

(三)活动内容结构

1. 进场:以班为单位,采用“齐步走”队形队列进场。2. 热身运动:Yes ok毽球操。3. 跑操:时间不少于8分钟,体现“跑出健康,跑出团队,跑出意志,跑出成绩”的理念。4.“一校一品”项目:每人一毽,全校师生参与活动,并根据各年级水平设计不同运动内容,体现各年段毽球水平的技能。5. 跳绳:单人跳、双人跳、小组集体跳长绳,体现“跳出健康,跳出团队,跳出活力,跳出创新”的理念,充分反映学生精神面貌和学校风气。6. 体能操:锻炼能使肌肉更加强健,能给关节更好的支持,使人不易受伤。跟随音乐节拍完成。7. 放松操:有助于全身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平稳呼吸,增强个体应付紧张事件的能力。8. 退场:跟音乐有序退场。9. 音乐:活动全过程由音乐调控指挥,全部音乐必须选用中华民族音乐。10. 教师参与:全体教职工参与活动,穿统一运动服。

六、实施安全保障

(一)安全人员职责及分工

(二)突发性伤害事件处理办法

1. 活动中,凡出现受伤情况,在场教师必须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保护并通知校医,及时向校长汇报,送校医室观察治疗或打120急救。2. 及时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妥善做好沟通、安慰工作。3. 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做好有关记录并保护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4. 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按《安全应急预案》上报上级相关部门。

七、实践中见成效

(一)依托大课间开展,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大课间的规范性和整齐度,能反映这所学校的管理水平。我校始终坚持“依托大课间,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工作思路。

(二)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

我校大课间活动的落实是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训练的。所以,从体育课堂教学入手,通过严格教学管理,加大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指导与评价,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目的性,强化并规范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三)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

班集体精神风貌得到了最大的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拼搏意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都在不断地提高,尤其是师生“同台”活动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使师生关系和谐、同学关系和睦,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

八、更多思考及提升空间

(一)大课间活动体现一所学校综合实力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一项综合性体育活动,它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所以在活动过程中要做到分工合作,才能切实收到实效。学校领导要做好总体策划,健全组织,提高师生认识,让大课间活动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不断提高大课间活动的活力与生命力

我们不断更新、不断创新,又融入了不同毽球踢法、不同短绳跳法,后来还增设了有活力的体能操和毽球操,并跟着跑操的节奏喊口号“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在活动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在大课间活动中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

安全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一向重视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在大课间活动中也是如此,尽可能地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力求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