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作者: 梁婉莹

摘 要:小学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规定的必修艺术类课程,是学校展开素质教育以及美育的重要途径,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美术修养,陶冶学生情操,并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扩展美术教学视野,强化对于校内外资源的合理性利用,积极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其中剪纸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其本身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从而打造特色校园。

关键词:非遗文化;小学美术;剪纸创新

非遗文化是祖先智慧结晶,也是民族记忆的代表,在学校中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传承,更多的是为了在继承中发展与创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要将更多非遗文化融入校园中。其中剪纸作为民间文化中的一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因此,文章围绕小学美术课剪纸创新制作展开详细分析,便于培养学生美术创新能力。

一、打造非遗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剪纸兴趣

在美术活动中要想让剪纸活动顺利长期进行下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当前学生的身心处于活跃状态,其自制力较弱,但是学生自身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剪纸活动作为一种手脑兼顾的艺术,其本身属性则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关注进一步提升,并延伸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长期保存。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则注重对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合理性把握,积极展开多样化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接受剪纸文化的熏陶,鼓励学生深入其中,打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并注重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具体性展开,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全方位参与其中,为学生后续剪纸活动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我们的动物乐园”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呈现各种不同剪纸造型的小动物,让学生共同说一说生活中的动物和剪纸中的动物在造型上有何不同之处?之后鼓励学生进行动物造型设计,共同利用剪纸的方式裁剪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各种动物剪纸造型,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感受剪纸艺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从而对剪纸艺术产生浓厚学习兴趣。

二、划分阶段创新教学,促进剪纸创意进行

在美术课堂学习中,学生对于相关美术知识已经有系统化的了解,并对于绘画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美术绘画知识与剪纸相对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剪纸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色以及需要学习的地方,因此在具体展开美术教学活动中恰当性融入剪纸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从0到1的发展历程。学生在学习剪纸活动初期,由于对剪纸知识认识不够深刻,美术学习基础不够牢固,因此这一阶段主要围绕模仿展开剪纸教学,并辅之以创新活动,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注重熟悉剪纸工具以及具体剪纸步骤等,以训练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便于学生在美术剪纸活动中有序完成剪纸任务。在此环节中,教师则承担引导者的角色,并对学生进行示范教学,当学生完成剪纸任务之后,教师对其进行鼓励,提出适当性改进意见,便于学生后续更好地完成剪纸任务,提升学生的剪纸能力。

例如“有趣的剪纸娃娃”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呈现对称剪纸娃娃,让学生寻找其中有几对剪纸娃娃都在哪个地方?并让学生学会运用身体语言表现出作品中的动作,为学生讲述对称剪纸娃娃的艺术特点,包含对称、夸张、变形以及象征等。接着,教师给学生示范剪纸娃娃的裁剪过程,首先描绘出半个娃娃形象以及装饰纹样,然后裁剪,裁剪出细小部分,再裁剪出较大的部位。最后,对不同学生的剪纸娃娃进行点评,对于初级剪纸学者则关注其是否对称,对于中级剪纸学者则关注是否有装饰,对于高级剪纸学者则关注其剪纸的纹样是否有寓意。学生在具体点评中改进自己的剪纸娃娃作品,有效完成剪纸任务,全方位提升剪纸能力。

再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剪纸课堂——房子系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剪纸知识设计以房子为主题的创意剪纸作品,学生各自发挥想象力,裁剪出属于自己的房子作品,有的学生裁剪水果轮廓,添加在房子上,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水果屋;有的学生裁剪出飞船轮廓,设计出可以飞的房子;还有的学生设计出树屋,希望有一天可以与小动物生活在一起。房子裁剪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

三、组织剪纸展示活动,提升学生内在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艺术教学活动还是文化教学活动,在具体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爱国情怀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具备传承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作为民间传统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剪纸活动的喜爱程度逐步被高科技手段所替代。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采取多样化方式创新剪纸教学方式。首先可以从情感入手,教师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讲述剪纸的来龙去脉,其中蕴含辉煌历史以及历史典故等,让学生带着民族情感展开学习。其次还可以邀请剪纸艺术的传承人走进美术课堂,进行现场授课,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剪纸文化所带来的独特的学习体验。最后则是带领学生共同走进剪纸艺术展览活动,对剪纸艺术进行参观学习,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以及学生学习兴趣,无形中学生的民族文化学习与继承的意识获得提升,全方位促进学生内在文化素养的培养。

例如“剪团花,巧装饰”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方式为学生呈现陕西剪纸能手——李秀花,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团花纹样的连续性、趣味性以及实用性,在欣赏与评述中感受团花剪纸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共同欣赏伟大民间艺术家们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民间作品都表现了什么,并有哪些共同性特点。学生共同讲述,了解到剪纸都有圆形的外形、对称的图案等,小到独立的造型,大到整个作品的外形等,处处呈现出一种规律、充满秩序的美感,从而进一步引出团花纹样。之后将学生的团花作品呈现出来,举办团花艺术展览活动,让学生进行剪纸欣赏,猜测剪纸团花作品分别折叠了几次。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并在欣赏中掌握团花纹样知识点,认识到剪纸折叠层次越多,那么团花的图案重复次数也就会越多,整体的纹样也就看起来更加丰富。随后寻找生活中的团花纹样的具体应用,其中有水杯上的团花图案、餐具上的团花图案、服饰上团花图案、灯笼上的团花图案等,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于团花学习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四、设计社团培训方式,提升学生自我素质

剪纸社团活动的培训形式则具体依据剪纸作品最终展示形式以及学校的机遇,如果是学生个人创作的精巧的作品,则可以在学校各个不同活动中进行展示,或者借助公益活动宣传的形式向人们呈现剪纸活动的艺术美,团队作品则可以借助学校大型节日、公益活动等进行展示,并注重彰显学生的团队智慧以及合作能力。在社团剪纸培训过程中,通过具体表格、投票以及奖项等多种方式,并由学生、教师以及社会等多种群体进行有效性评价,最后将学生的作品绘制成为记录单,收录学生的成长作品,让学生在不断改进中持续发挥优势,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例如完成“巧变虚形与实形”教学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美术社团,以立体纸为方向,为美术特长生进行专业培训。教师为学生呈现一下子变两只天鹅,直接示范正负形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直观地感受虚形和实形,从而进一步引入课题,具体探究正负形画面的构成规律,并运用彩色的纸做成立体的剪纸作品。每一个画面的结构为一层,利用泡沫胶粘起来,形成了创新型的立体剪纸作品。学生各自动手操作,完成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设计美术作品展,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览出来,寻找作品中的实形和虚形,了解到平面形的分解和对称重组等,之后选取出优秀的作品,并对其进行点评:以剪景的技法,表现物象的整体、简练的实形,与镂空实形后的虚形,形成虚实对比、对称有趣的立体画面,给人虚幻、轻松、深远的感觉。最后将作品收录在成长档案袋中,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有效提升美术综合素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剪纸活动可以进一步弥补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空缺。将民间剪纸活动合理性引入美术课堂实践中,创新了美术教学活动,延伸了美术社团活动,扩展了剪纸艺术内涵,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具体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其开创性思维,促进小学美术剪纸活动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婼瑶.非遗视角下黄河流域剪纸艺术的开发与保护[J].造纸信息,2021(05).

[2]高韵.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生,2021(04).

[3]徐珍,王宝升.增强文化自信的实践之维——以非遗剪纸艺术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21(01).

[4]周双莲.剪纸文化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2021(0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