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的策略
作者: 梁泳珊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及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文章介绍利用项目式学习,结合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可以在课程中全要素评价、全过程评价、全员评价,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教学评一体化;情景式教学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其中提出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模式应该要遵循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身心发展规律的联系,给学生创设各种各样贴近生活的情境学习为基础,用语文学习内容主题为方向,努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新课程标准,让学习任务群要注重安排整体规划,根据不同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结合项目式学习不断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地学习,体现学习的连贯性和适应性。语文课堂评价不应过分注重总结性评价,教师应该提高对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的重视。
一、立足单元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教学,让教学有体验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生活即教育。”这要求教师应该创设各种各样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学习情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符合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个桃”。通过这样创设的生活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留心观察身边周围的事物,多思考、勤实践、勇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少做机械重复的作业,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同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引导,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提高读书的品位,不能总是阅读一些漫画书籍;还要求教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利用好广州市智慧阅读平台,鼓励学生多去图书馆借阅书籍,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能够达到主动学习、主动提升、主动达标的学习状态。
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内容围绕“美好品质如温暖阳光”的主题,编排了《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一个粗瓷大碗》四篇课文。从语文的人文主题出发,这些故事都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那就是通过一件件鲜活的事例来体现出这些人物身上闪着光芒的美好品质,正因为这些美好的品质如阳光般温暖,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力量和正义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走进博物馆,争做小讲解员”为情境主题,让学生可以以“小讲解员”的身份来介绍赵一曼与通讯员之间关于碗的故事。通过普通话拼音测试题、理解题、完成关系图、借助提示讲故事,一个个闯关题,最终获得“小讲解员”的称号。在课堂过程中,学生都能够走进情境来,跟随教师获得闯关卡,得到奖牌。在情境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在课堂过程中有所体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课后给学生推荐阅读的读物,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红色人物的革命精神,培养坚持不懈、关心他人的品质。
二、立足项目式学习,驱动情景任务,让学习有方法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学习方式,所以在设置教学任务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学习情境。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语文学科原理和核心素养,目标是让学生在创设真实的情境中,利用身边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性活动。学生要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来获取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理念与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模式是很相似的。大部分三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有一定的阅读写话能力。他们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单元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积累习惯、迁移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感知革命精神、乐于助人精神,为以后学习红色革命故事做好情感铺垫。
笔者提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是第一个任务,另一个任务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的习作要素。阅读要素中有两个关键词——默读和带着问题理解课文。在二年级,部编版教材就有默读这一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尝试以不动嘴、不出声、不指读,快速浏览课文内容。在三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也安排了默读这一语文要素,并在交流平台分享了默读方法的总结与实践建议。默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阅读方式和能力,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水平。对不同年段的学生默读任务有不同的要求,低学段要求学生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动嘴、不出声、不指读;中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够在浏览课文时,对不太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问;高学段就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要有一定的速度,要求每分钟阅读普通读物不少于300字。通过明确不同学段学习的要求,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默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静下心思考问题,全面地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理解意图,收获启示。笔者在《一个粗瓷大碗》这篇课文以鱼骨填空式来梳理文章故事内容,学生通过抓住围绕“粗瓷大碗”在赵一曼和通讯员之间的故事,提取并归纳“送碗”“还碗”“盛饭”“倒饭盛粥”“犯急”“七班做菜盆”等关键词来完成关系图。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可以有目的性地快速完成任务。在默读课文中,学生能够迅速地把握住文章大意,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主动学习、主动达标、主动发展的学习状态。
三、立足语文核心素养,明确评价任务,让评价有等级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教师应全面认识语文的教书育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时刻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评价任务,做到有梯度、有可操作性、有等级,能够真实、完整地评价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表现,让教学达到教学评一体化的效果。
笔者在设置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一个粗瓷大碗》最后一个活动:争做小讲解员,把评价任务进行有梯度、有等级的分层:以课文中赵一曼和通讯员关于粗瓷大碗的故事内容讲完整为第一任务,讲清楚为第二任务,加入学生自己的想法为第三任务。层层递进把问题难度提高,评价中以“获奖牌”的数量来评价。笔者设置这样分层有梯度的评价内容,目的是让每一个评价标准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通过小组充分讨论分享后,可以根据评价标准有目标地进行评价。本活动通过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品质的魅力,以成为讲解员的活动促学,在学生展示后,由学生根据评价内容,有针对性地自评、互评,让评为学助力,达成课堂教学评一致性,有效显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亮.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践——以高中英语项目式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0).
[3]马虎平.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探究[J].智力,2023(07).
[4]孙晔.语文学习任务群在课堂的实施与落实[J].小学语文教学,20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