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农村学校家庭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行动研究

作者: 邓雪梅

“双减”背景下农村学校家庭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行动研究0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后,在“双减”与农村“快速城市化”双重背景下,学校要发挥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作用。家庭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是指导服务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文章着重从培育意识和沟通方法两方面对家庭教育课程建设进行论述,致力提升家长科学教育能力,解决学校家校工作和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

关键词:家庭教育课程;培育意识;沟通方法;家校共育

一、研究背景

针对农村学校(以本校为调查取样单位)开展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情况如下:

一是家长普遍关心学生的学业情况,对学习成绩仍比较看重。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时,家长容易急躁。尤其是在“双减”政策落实以来,家长面对学生学习更多表现为担忧与焦虑。

二是学生多为外来(进城)人员子女,这些学生家庭大多社会经济地位不高,部分家长素质也不高,家庭教育意识薄弱,对孩子的监管与教育表示“无能为力”,遇到问题时易引起亲子矛盾或家校矛盾,家庭教育质量难以提升。

三是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基本通过使用家长权威来镇压孩子。由于大多数家长受文化程度与思想觉悟的影响,当家长在教育孩子遇到问题时,仍然以说教打骂为主,亲子沟通不融洽。

二、解决策略

(一)建设与实施提升家庭教育认知类课程

调查发现前两个问题的根源均指向家长对科学养育意识不强。因此,以《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正面管教》等资料为理论依据,建设与实施提升家庭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建设首先提升家长对孩子培养方向与意识的认知。

意识是指人的认知是客观世界在人大脑中的反映,对事物持有特定的看法。固有认知是人们通过日积月累形成的思维习惯和思考问题所遵循的规则,具有较稳定的思维定势。因受家庭因素、社会群体因素、受教育程度不同等原因,使得每个人所形成的思维模式不同。对同一件事情,不同人有不同的选择。对养育孩子方式的问题,不同家长自然有不同的看法。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向家长灌输科学养育的方向(GPS)是提升家庭教育有效度的基础。例如,开篇课程题为《智慧引领孩子成长的GPS》,主要阐述不正确的培育方向给家庭与社会带来的危害。通过列举法、对比法和苏格拉底式谈话法等方式,让家长对家庭教育重新认知,让其有所触动,引发思考,有改变现状的意识和冲动。为考虑内容全面性与权威性,课程内容通过列举各类型家庭教育成与败的典型案例去改变家长固有意识,如家庭培养方向与方法把握有偏差时导致的不良后果。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长要明白幸福家庭的基本条件是培育孩子正确的成长方向。

(二)建设与实施沟通方法类课程

“良好的沟通是要说对方想听的,听对方想说的。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沟通者须进行有效的编码、解码与反馈。”针对亲子沟通问题,家庭教育课程内容的建构以两个法则和一个核心为前提:

法则一:接受不完美的他人。孩子的成长就是在不断地犯错中修正、磨炼而成的。换而言之,不能接受不完美的孩子就等同于不接受孩子的成长。可家长那份焦急容不得孩子犯错。孩子一旦犯错,普遍处理方式是批评或贬损。孩子接收到他人(尤其是亲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是负面的,其内心也会给自己贴上“我是差孩子、坏孩子”等标签。反之,家庭教育得当的家长往往会抓住孩子犯错的机会,利用孩子犯错时产生愧疚心理的时机,对其进行适当的教育,孩子内心也会更容易接受。例如,孩子在倒水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洒一地,甚至连杯子都打碎了。懂得抓住教育契机的家长会第一时间走过去说:“你有没有受伤?”(给予孩子的信息是妈妈关心我身体,而不是关注物品是否被打坏了)然后说:“不要紧,我们先把碎玻璃捡起来,可是要注意方法,不要扎到手!”(化解孩子因犯错而产生的负罪感)最后说:“你长大了,会自己倒水喝了。可是我们想想怎样才能好好地把水倒在杯子,尽量避免像今天这样呢?”(指引孩子正确方法)可见,真正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才是接受孩子的成长;真正懂得把握孩子犯错的契机,把其看待为孩子成长的好时机,家长与孩子之间才会产生依赖与信任,亲子关系才会越来越密切。

法则二:确保把爱的信息传达给孩子。家长“爱不得法”,孩子接收不到父母爱自己的信号。由于家长工作原因和孩子学习课业繁重等多种因素影响,亲子沟通时间少,多以“饭桌沟通”为主。大部分家长会围绕着以下三个问题与孩子沟通:“今天做什么作业?作业都做完了吗?考试测验考了多少分?”孩子大多厌烦此类常规问题,久而久之会产生抗拒心理。家长似乎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是否愉悦、身边趣事、交友情况等问题。所以,家长虽有如大海般的爱给予孩子,孩子却感受不到,家长也觉得憋屈,亲子关系愈发紧张。

良性沟通的核心:学会运用正面语言。家长在与孩子沟通前,要植根好以上两项法则于内心,让大脑自动指导着自身语言系统,行为也会变得比之前“柔和”。良性亲子沟通的策略是学会运用正面语言。学会运用正面语言是解决亲子沟通问题的核心,同样意思的话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要让孩子愉快地做事,正面语言的力量远比负面语言强大而有效。

正面语言的力量通过以下两组表达对比作诠释:

孩子在成长过程常常会遇到种种难题,对比以下两种语言的力量:

三、结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针对农村学校家庭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与开发课程,可切实提升家庭教育实效性,有助于家校共育良性建设,为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中的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家成,王培颖.家校合作指导手册[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美]维吉尼亚·萨提亚.与人联结[M].于彬,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3]缪建东.家庭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美]尼尔森.正面管教[M].玉冰,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9.

[5]蒋小华.为结果而战——打造以结果为向导的执行模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6]姬甜甜,康丽颖.寻找中国家庭教育研究的实践轨迹(1978-2020)[J].教育学术月刊, 2020(12).

[7]李艳秋,李肖红.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

[8]黎丽娟.城市化进程中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农村两所初中716名初中生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