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练教师文化认同策略,助推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稳步前行
作者: 梁银婵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学校要乘教育强国东风,做好强师工程。而开展教师学校文化认同感提升行动研究,凝练教师文化认同策略,可助推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稳步前行。
关键词:学校文化;教育评价改革;学校管理
一、提高教师学校文化认同,是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保障
当谈论教师文化认同时,实际上是在探讨一种价值观念的共享和道德准则的遵守,促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保持高度一致的行为规范,从而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文化认同是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的基石。只有当教师真正认同并接受某种文化价值观念时,他们才会在日常教学中自觉践行这些价值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校园文化。这种文化氛围又会反过来影响教师的评价观念和评价行为,推动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
第二,教师文化认同有助于提升教师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传统的教师评价过分强调量化指标,忽视了教师的情感投入、创新精神等难以量化的因素。教师文化认同的引入让我们更加关注教师的内在素质和专业发展,从而做出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
第三,教师文化认同也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当教师真正认同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时,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这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把握影响教师学校文化认同因素,掌握教育评价改革的主动权
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认同感的教师,会更倾向于理解、接纳并积极响应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要求。他们会将这些改革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从而在教育实践中主动尝试和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推动评价改革的深入实施。因此,要把握影响教师学校文化认同因素,掌握改革的主动权。
教师的学校文化认同既包括教师个体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也包含教师群体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例如,教师个人层面的对个人工作的认可、对教师身份的认同、教师的自我价值体现、教师的专业能力等;教师集体层面的愉悦和谐的人际关系、协作互助的工作方式、优秀榜样的感染力等;学校整体层面的整体环境氛围、学校文化建设定位、学校管理风格方式等。通过以上方面,建立起教师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
三、凝练教师文化认同策略,提升教育评价的深度和广度
当教师深刻认同并践行某种文化价值观念时,他们会在教学中自然融入这些观念,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元。教师文化认同策略的实施,可以引导教师更加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和长远影响,从而在评价方式上更加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
(一)提升教师学校文化认知认同维度的策略
1. 激活主体意识,优化学校教育文化体系。一是深化理解,凝聚共识。通过学校特色发展、特色办学理念、特色课程、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文化、评价制度改革等主题的学习与研讨,使教师形成共识,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特色分析,凝练理念。共同梳理学校的办学历史,认识学校办学的内外环境、办学的优劣势以及学校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使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成为教师的“共同的教育信念”,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三是教师实践,发展特色,形成课题。让参与课题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实践学校的特色发展,并在实践中形成与特色发展工作相符的行为规范,从而实现对学校特色发展工作的文化认同,推动学校教育评价的改革。
2. 优化教育环境,熏陶教师文化认同氛围。将学校文化的基因融合乡土文化和校园文化,打造具有学校标识的场文化、廊文化、墙文化、室文化、制度文化等,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教师成长产生积极作用。
(二)提升教师学校文化认同情感认同维度的策略
1. 实施有温度的文化管理,增强教师价值感。孙鹤娟教授认为,“文化管理就是‘人化管理’,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的的尊重人性的管理。”可见,文化管理目标为人的价值的实现,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管理路径是以文化人。为增强教师价值感,学校实现有温度的管理:一是以实现“人”的价值为管理目的,满足教师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如休息、娱乐等;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保护教师的权益而非以其他理由忽视教师的诉求;三是践行以文化人的温度管理路径,通过学校文化在教师心中的内化实现教师自主管理,从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
2. 构建集体认同,增强教师向心力与凝聚力。要想构建出教师群体的集体认同,就需要推动教师形成共同愿景。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法治会、以温情护师,加强工会建设,充分运用工会活动,构建集体认同,形成共同愿景。例如,发挥教代会作用,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关爱教职工身心健康,营造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把温暖送到每一位教师心中;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建设活动场室,开展各种团队活动,让教师在团队活动中感受立美教育魅力。
(三)提升教师学校文化认同行为认同维度的策略
1.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导正教师的认同行为。教师在学校文化认同中存在行为认同的偏差,有必要在行为层面加强教师的认同度。选择优秀的教师作为引导其他教师导正其教学行为的模范,通过公开课、教学交流,以及一对一的教学指导等形式,使教师对学校核心理念形成直观认识,并进一步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上。如学校通过开展“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对教师立美成长进行培训考核,每年评选一名最美教师。
2. 搭建专业发展平台,促进教师对学校认同感。一是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力推进学校主流文化的形成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铸造师德师魂;二是抓好“骨干及名师工程”,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做好青年教师成长规划,对优秀教师压担子、委重任、带徒弟,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落实公民办学校、新疆学校的结对共建工作;三是抓好教师培训,培植优秀学科,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中长期培训、短期培训、网络培训、校本培训等,落实“三个一”要求(即写一篇学习心得,做一次学习汇报,上一节移植课),做好基础型教师、展示型教师、引领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等教师的目标与梯度设计,使他们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得到成长。
综上所述,教师文化认同在教育评价改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加强教师对学校文化认同的培养和引导,使之成为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力量,使之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从而助推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石中英.学校文化、学校认同与学校发展[J].中国教师,2006(12).
[2]徐志勇,张东娇.学校文化认同、组织文化氛围与教师满意度对学校效能的影响效应: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报,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