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赋能小学高质量发展
作者: 陈力欣
摘 要:随着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的公布,一个新的词汇“教育数字化”进入我们的视野。同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面临新的形势,经历了“三通两平台”“三全两高一大”信息化洗礼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如何迎接新变革,就成了热议的话题。因此,文章探讨草河小学开展“基于智慧学习卡的四环递进式学科教学模式”,以教育数字化赋能小学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小学数学;高质量发展
一、教育数字化与教育信息化的区别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雍潜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在新历史时期的新发展阶段,是教育信息化的转段升级。教育数字化的提出既是技术进步的必然,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呼唤。
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化技术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推动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文章结合草河小学实际,从四大方面探讨数字化如何赋能小学数学教学,以及学校在数字化教学方面的实践与成果。
二、教育数字时代背景
数字化引领小学教育教学变革,契合番禺区“研学后教”3.0版“融·乐”课堂的教学改革的目标,学校“四环递进式”学科教学模式应际而生。在数字化时代,教育教学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数字化教育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近年来,学校依托研学后教“三融六乐”理念指引,结合番禺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借助智慧学习卡等数字化技术工具,制定出“四环递进式”学科教学模式。即以学生实际出发,让问题成为引领,在解决学生难点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攻坚克难的成就感,五育融合重塑学生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所建构的一种“从学生的主体出发”的学科教学模式。此模式是在智慧学习卡的支撑下,极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经验教学转变为基于学生学习难点的精准教学,使教师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学生一个个个体的学习难点的分析、阐述、引导、反馈的教与学小循环中。这既强调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的精准了解,又注重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出现难点的灵活处理和引导把控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尝试自主获取学科知识,在学科学习中解决所包含的问题,从而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
“四环递进”指的是在“课前导学、课中研学、检测评价、课后延学”四个学习环节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减负增效,达到知识技能、学科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层层递进,实现小学学科教学的高效课堂,为番禺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学实践
教育数字化助力小学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四环递进式”学科教学模式深入应用。
教育数字化即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智能学习辅助工具和数据分析等,为教学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
学校定期对全校教师进行智慧学习卡应用平台、粤教翔云应用平台等的培训。
在数学科组建设中,我们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赋能课堂的提质增效方法: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研讨数字化教育的设计与实施方式;开展智慧课例观摩、课程实施研讨和课程实施反思活动,助推教学高质量发展。
教育数字化如同一股清泉,注入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沃土,不仅滋润了教学手段,使之丰富多彩,更在各年级的数学教学领域中破土而出,展现了强大且深远的赋能作用。
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教育数字化手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四环递进式”学科教学模式助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奥秘,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在执教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时,邓老师在课前导学阶段发布前置性任务,让学生先观察图形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并为探索新知做铺垫,达到先学后教的目的。课堂上在邓老师有效的引导和带动下,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清楚,环节紧凑,高效互动。邓老师依托PPT和希沃白板展示图形旋转的动态,灵活运用粤教翔云的数字教材充分体现课堂的可视性,实现高效教学。课堂结束之际,邓老师借助智慧学习卡,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做了调查。利用平台的数据收集,让教师及时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这节课,邓老师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与知识结构,应用平台资源,将数字化教学有机融合到课堂中,在智慧课堂的反馈系统支撑下做到及时反馈,精准教学。
在莫老师执教的“最大公因数”课堂上,在复习导入环节中,利用智慧平台的抢答功能让学生对出示的复习题进行抢答,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抢答成功的学生到黑板前板演。激趣的导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新授环节中,莫老师通过平台随机抽答功能,抽选了三名学生上台说一说自己学号的因数。随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如何寻找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进行了探究,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汇报了求最大公因数的几种方法。最后的环节上,莫老师让学生通过智慧学习卡进行投票,选择自己更喜欢的方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和选择过程,也让教师能收到即时反馈,对下一步的教学有了数据的支撑和指示。本节课,莫老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对每一种方法做了适时的点拨后评,遵循了研学后教3.0“融·乐”课堂改革理念,借助智慧学习卡的随机抽选、抢答等功能让课堂实现互动式教学。
在“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数学实验课堂中,陈老师在教学前,利用粤教翔云平台向学生下发了预习的任务,学生利用数字教材对本节课进行预习并按要求准备了各种图形卡纸的学具。在课堂的第一环节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探究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剪拼、拼凑等方法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利用已学图形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计算公式,充分培养了学生空间思维。随后,陈老师将学生分为两人小组,开展小组竞赛,借助智慧学习卡抢答功能,让抢答得快的小组上台汇报拼凑的过程与结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中,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智慧学习卡截图做题的功能,学生按键答题,教师通过统计图展示学习成果,即时反馈课堂测试,教学效果显著,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实现了利用技术辅助手段促进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融·乐”课堂改革理念下的“四环递进式”学科教学模式在“课前导学、课中研学、检测评价、课后延学”四个学习环节中,达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减负增效的效果。数字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是有趣且有效的,学生乐学、爱学,是教育数字化赋能小学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四、师生发展:数字化助力师生共同成长
学校在数字化教学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数字化技术赋能,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近年来,师生获得各级各类奖项合计3292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级1597项,市级305项,区级1079项,镇级294项。在番禺区第十届小学优秀学科评比活动,数学、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心理健康、艺术和体育等学科均获优秀科组称号。教科研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2022—2023年,1项市级课题顺利结题并评为优秀等次;1项区级课题顺利结题;2项区级课题在研,已完成中期验收;1项区级课题立项。在2020学年,番禺区四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抽测中,学校成绩达到区Ⅰ档次,平均分超同类学校5.32分。2022学年第二学期,番禺区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抽测中,学校平均分达92.5分,高于同类学校5.61分。而在今年的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质量监测项目中,学校四年级取得了85.62的平均分,高于市平均分7.66分。
教育数字化赋能,使学校各学科教师多次在区级、市级教学评比中荣获奖项,其中不乏数字化教学的优秀案例。在今年9月,我校三位教师的精品课均被评为广州市市级的优秀精品课:黄淼琳老师主讲的《语文园地八(第1课时)》课例获得语文学科类市级优秀精品课,侯君怡老师承担的《鉴别食物的营养成分》课例获得科学实验类市级优秀精品课,陈力欣老师承担的《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课例获得数学实验类市级优秀精品课。
深化教育数字化教学实践,使学校教科研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总结与展望
教育数字化是小学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为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作为教育者,我们应积极拥抱数字化时代,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素养,将数字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学校打造更加丰富多彩、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小学教育教学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爱兵.“专递课堂”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J].教师博览,2021(36).
[2]李文彬.网络联校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2(02).
[3]冯春艳,王征.莞式慕课:信息化行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益探索[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2(05).
[4]陈富祥,孟刚.从普及到均衡——甘肃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纪实[J].甘肃教育,2014(09).
[5]刘秀娥.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再认识[J].新课程学习(下),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