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下的小学中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作者: 刘佳明摘 要:PBL项目式学习强调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用项目任务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最终实现学生的深度阅读,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整本书阅读;小学语文
一、利用项目式学习进行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一)顺应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课标的实施建议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生活实际,创设有趣丰富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整本书阅读作为学习任务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教学强调任务的设计与真实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语言实践的关注和问题的驱动性,这些要求都和PBL项目学习的要求不谋而合。
(二)能够有效提升小学中高段学生整本书的阅读素养
项目式学习强调教师在进行整本书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真实的情境,以做项目的方式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可以增加学生阅读体验的多样性,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教师根据项目式学习教育理念和整本书阅读思想为理论指导,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以整本书阅读活动为主线,创设真实的情境,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项目式整本书阅读以项目主题为主线,以任务为载体,将学习内容、情境和方法等要素整合在一起,设计整本书阅读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在进行项目式整本书教学时,教师结合新课标和统编教材倡导读整本书的指导思想,实现单篇教读、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一体化。通过读好一本书,从而延伸到读好群文阅读。为学生理解赏析、深化人物形象及其精神品质开辟了多条道路,打开多元视窗。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式整本书阅读,构建文本与自我、文本与文本、文本与世界的意义关联,帮助学生成为意义建构的阅读者,从而提高小学中高段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素养。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缺少对“整本书教学”的有效经验
一些教师对整本书阅读不够重视,未能真正做到“课外阅读课程化”。还有一部分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未能很好地安排教学时间去监测学生的阅读过程,没有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缺少对学生阅读的评价等等。
(二)学生缺乏有效的“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学生难以兼顾学业和课外阅读,阅读时间难以保障。每天的阅读多为碎片化阅读,多数学生仅在周末和寒暑假里有长时间地阅读,缺乏阅读的完整性。此外,学生在阅读时缺乏有条理的阅读规划,阅读方法仅停留在表层,阅读时只关注感兴趣的内容,缺乏对整本书深层次的思考理解。
三、项目式学习下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确定核心知识,明晰整本书阅读项目任务
项目式学习要学生学的就是核心知识。教师进行项目式整本书阅读的设计时,应从对应年段所要求学生掌握的核心知识出发。新课标规定:“整本书阅读”在不同阶段中有不同的阅读方法,统编语文教材中所介绍的四种阅读策略中,三年级上册是学习“预测”;四年级上册要学习“提问”;五年级上册则是“提高阅读速度”;六年级上册安排的是目的性阅读。它们具有阶梯连贯性。根据课标和教材中不同年段学生需要掌握的阅读策略,我们可以确定整本书阅读的核心知识。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根据推荐书目将该项目主题定为“游历童话王国”,确定核心知识是“依据封面、题目、插图、角色和情节等进行预测,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在核心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将项目任务定位“出版班级童话故事集”,并开展“走进童话故事”“感受童话的奇妙”“制作童话故事集”“童话故事发布会”这四个板块的子任务。这样,学生可以联结课堂内外,将课堂上学到的“预测”这一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整本书阅读中。项目式学习最终是要学生实现核心知识的再建构,让学生在新的阅读情境任务中,不断运用所学的核心知识、转换、产生新的知识,并学习调动各种知识和资源去解决项目任务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实现有意义的整本书阅读。
(二)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来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主动性
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要素。因为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项目活动中始终保持持续性和一致性。好的驱动性问题一方面能帮助推动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养成。教师在设计项目式整本书阅读活动时要创建真实有效的驱动性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高度凝练的,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能够指引学生根据问题深入探究整个文本。在深入阅读时,通过思考驱动性问题,学生会细致关注描写人物的部分,学习作者是如何进行故事情节和细节部分的刻画,从而学习到名著中这些习作方法。可以看到在一连串的学习探究中,学生逐步实现从低到高的渐进式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阅读素养。
(三)搭建学习支架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项目式整本书阅读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丰富的信息技术支持、网络视频、文字资料、表格和思维导图等都可以成为学生阅读时的学习支架。在《三国演义》项目式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比如在子任务《三国演义》剧本编撰中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厘清制作剧本的要素,还可以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在导图上绘制关键环节。有不少学生对“三国”中丰富的战争描写和战术运用感兴趣,阅读活动手册中提供对比阅读支架,指引学生感受异彩纷呈的战争故事。学生利用学习支架,可以更好地促进深度阅读。
(四)融通信息技术推动学生的多元评价
融通多种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的多元评价。比如在《三国演义》手抄报作品展示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创作或者小组共同绘制的手抄报发表在“电子书包”平台,还可以在智慧阅读平台上进行每日打卡,同学之间相互点评,点赞选出最佳作品。在课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粤教祥云”或者“智能学伴”等平台及时上传作品,发布点评,让学生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打卡点赞中实现个性化学习。
基于项目式学习下的小学中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搭建了整本书阅读课堂内外的桥梁,为学生创造了展示的舞台。项目式学习让整本书阅读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真实而又富有趣味的阅读情境中,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促进深度学习,提高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真正实现深度而又有意义的阅读。
参考文献:
[1]叶枚举,赖金婷.项目化学习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路径探析[J].江西教育,2024(18).
[2]薛彩云.项目化学习助力整本书深度阅读——以《中国民间故事》为例[J].福建教育,2024(19).
[3]张馨予.依托项目化学习 促进整本书阅读——以六年级曹文轩儿童成长小说阅读指导为例[J].教育界,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