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探究
作者: 王碧霞摘 要:在数学复习课上的复习方式方法得当,不但能夯实学生基础,促进其消化和巩固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为贯彻落实新课标,扎实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文章探讨了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让数学学习更有深度、更有宽度,做到提质增效。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约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复习课与新授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复习量大,练习内容繁多,环节杂乱。教师对此类型课的教学倍感困惑。学生面对着大量的习题、试卷,更感受到复习的苦。因此,教师必须改变题海战术,摒弃小学数学传统复习的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应从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复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构建知识间的架构,形成知识间的网络,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系统的、完整的知识印象。在新课程标准下,文章提出了以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以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一、知识整理,明晰复习任务
在“双减”政策的实施下,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知识点后,上复习课是十分有必要的。复习课的任务主要是知识梳理、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和提升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复习梳理基础知识
数学复习课重在复习所学的知识,既要注意对新授课所学习的数学概念、知识要点、方法规律、基本原理等知识的复习,也要注意对性质规则、方法步骤等知识的复习。前者主要是通过理解和记忆,掌握所学的知识;后者则主要是通过运用,在解题中巩固方法步骤。前者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后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构建完善体系知识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由于学习能力、态度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原因,出现学习不到位、不全面和不深入等现象。所以需要通过有效的复习课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达到复习的目的。
(三)总结反思专项知识
一是在课堂上总结所学专项知识的规律,进一步加深理解专项知识点;二是总结不同题型的答题规范和方法技巧,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水平;三是总结学习方法,进一步反思和调整自己,以便今后能更有效地开展学习。
(四)挖掘拓展深层知识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存在参差。对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一次的学习并不能完成理解和掌握知识。为了整体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在第一次学习时,不能展开挖掘,更不宜拓展深层知识,这需要依托复习课。可见,复习课的实施需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拓展,以加深理解,提升掌握的程度。
二、精心设计,遵循复习原则
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并没有发挥复习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效用。对学生来说,复习课并不受欢迎,因为不像新授课那样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可以在做题时获得成就感。上好复习课,不但是对旧知识的巩固,而且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下文提出高效的数学复习课须遵循的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复习课中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从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入手。在复习课中要学生经历梳理知识、发现规律和寻找错误的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课,使复习收到预期的好效果。
(二)针对性原则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具有针对性,注重复习的实效。在复习课中,一是要关注全班学生在学习中透露出的薄弱知识点,即全班体现的共性问题;二是要重视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即特殊性问题。教师需要紧扣以上两方面精心设计复习课的内容、环节和方式,让学生突破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从而达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复习目的。
(三)系统性原则
在全面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抓住复习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基础知识梳理和归纳。可借助于思维导图、表格等,助力学生对复习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让学生把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四)创新性原则
不断重温知识的复习方式平淡无味,无法激发学生复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教师不仅要设计学生温故的环节,更要创设机会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协作,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复习课中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提高,让复习课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教师还要基于复习的内容,精心巧妙地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
三、讲究策略,提升复习质量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教学中,为优化复习课过程,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效率,应该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学校、班级学生及教师本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复习效果。
(一)梳理建构,整合知识
一节有效的复习课不只是旧知识的重现,还是对已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让学生在整合知识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引发再思考,从而有更深的印象和理解,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知识进行编码,对复习知识进行系统的结构性整理,把“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整合,从而形成知识链条,结成知识网络,切实提升复习的效果。
(二)问题探究,系统复习
对复习的知识点所对应的典型试题展开探究。在解决问题的环节中,谈论问题的收获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解题后鼓励学生展开反思,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掌握过程及自身学习能力的审视,也可以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通过对多个典型问题的有效复习与研究,能带动学生更系统地复习知识和更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
(三)比较鉴别,区分异同
新课教学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上一节复习课,不仅能引导学生在复习课中解决新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能让学生深入巩固知识和区分知识点的异同。特别是同类型的知识点,或同一知识点不同形式的题型,通过细致的比较,让学生区分出异同,从而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点或题型的规律,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升复习课的质量。
(四)分类处理,强化错题
不同的数学教师对于学生的错题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建议第一步分类整理,第二步查找原因,第三步反复强化。教师引导学生将错题进行有效的分类整理与应用,也可按照课程内容或错的情况将错题进行知识点分类。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时查缺补漏,使其在翻阅知识点时能够了解到相应的考核方式,并将不熟悉的考核方式进行有效复习。而多次复习后,学生能够根据不同试题形式举一反三,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结语
作为小学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对学生梳理数学知识、巩固数学学习成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有其独特存在的价值。在实施“双减”政策以来,教师应不断寻求更有效的复习课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使复习课更精彩、更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杨晓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纠错能力[J].中国新通信,2020(16).
[3]关文信,王丽杰.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