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小学高年级思政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作者: 李红菲

摘 要:在新媒体环境的推动下,教师的教学模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与此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小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设计上,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实际教育价值。教学重心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全面育人,旨在凸显学科素养,重视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并为他们提供展示创造力的平台。文章深入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下小学思政教育的发展策略,旨在为小学思政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的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小学高年级;思政教育

在当今新媒体时代,我国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此,将新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过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新媒体手段,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的视听材料,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新媒体技术于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更是为了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因此,文章基于新媒体在小学思政课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深入探讨和优化新媒体在小学思政课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接受度。

一、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新媒体技术融合度低

对新媒体在小学思政课教学中的使用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大约七成的小学生对思政课程持有较低的兴趣。这一问题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尤为显著,尽管他们年纪尚轻,但已开始对社会的价值观形态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评价。调查数据也指出,许多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剧集,这些行为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外,约60%的学生对课堂学习提不起兴趣,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感到厌倦。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在思政课教学中,新媒体的应用还相对较少。教师主要依赖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缺乏对新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这一现状限制了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方面的潜力。

(二)教育内容单一固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奇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欲,而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他们都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此特征,积极创造一个充满知识探索和智力挑战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其中自由地学习和成长。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50%的小学思想政治课程主要通过传统课堂形式进行。尽管思政课教师已开始尝试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但新媒体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仍显不足,没有真正发挥出新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为了确保思政课程的时效性和相关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课程内容更新滞后的问题。这种滞后导致教学材料未能跟上时代步伐和学生需求的变化。因此,我们急需推动新媒体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此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忽视正确引导,缺乏实践机会

经过详尽的网络渠道调研与分析,我们发现尽管我国许多小学在思政课程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仍存在问题。具体而言,当前的思政教育多侧重于传统的纪律规范教育,缺乏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这限制了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潜力。此外,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高达80%的思政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和树立学习榜样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教学内容往往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政治敏感性的培养,以及对社会热点和政治焦点的及时关注。这种教学模式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缺乏足够的思政实践活动,从而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新媒体时代下小学生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

(一)利用新媒体创建生动课堂

思政教育的核心在于挖掘和整合各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思政案例库。在当今时代,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他们渴望的是一套更为系统、丰富且鲜明的教育内容。为此,教师应当采用智能化和互动性强的电子课堂,为学生创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思政新媒体研究工作室,由思政课教师与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共同运营。这一工作室的核心任务是将理论知识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深入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建立一个具有高度吸引力的本校思政案例库,工作室将收集并展示校内师生在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方面的真实事迹。此外,工作室还将设计并制作一系列思政教育视频,定期在校园电子屏上播放,让学生通过身边人的故事产生情感的共鸣,并激发他们的行为模仿。这样的教育方式旨在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确保思政思想深入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行为的内在指南。

在推进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致力于构建一个协调一致的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应涵盖知识结构、学习机制、资源配置以及家庭支持系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将思政教育的触角延伸至各个学科和领域,确保所有课程都能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思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至关重要。这些资源不仅限于课堂教材,还应扩展至课外学习材料。我们应主动开拓第二课堂,充分挖掘隐性课程的潜力,并整合学校、社会及家庭的教育资源,以构建一个全面、网络化的思政教育体系。以五年级的“遨游汉字王国”这一课为例,该单元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搜集汉字动画故事,深入解析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可运用Scratch或Flash工具,引导学生创作汉字演变动画和互动探险故事。学生应以小组形式合作,各自负责构建汉字思政群,其成果可在微信平台或校园网站上展示,供其他学生学习参考。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视角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点,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显著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我们必须超越传统的教材框架,打造一个多元化的教育环境。这可以通过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平台等现代通信技术来实现,从而在教室、校园以及家庭之间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教育网络。具体而言,学校应当考虑在每一个教室配备互动式电子屏幕或是有效利用现有的白板设施。通过这些平台,我们可以在每日课间或是上课前两分钟,向学生推送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政小故事、身边的榜样案例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故事。这样的做法能够将思政小课堂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课程发展的基石。教师的责任是将思政教育延伸至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领域。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认识到,思政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学生,同样也需涵盖家长自身。为了促进家校合作,提升亲子教育质量,学校利用微信平台和校园网站,开设了专门的亲子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将为家长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此外,我们提议在校园网站上增设家长互动区域,包括家长留言板和家庭教育专栏。这些互动平台将成为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促进双方的有效交流。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崛起为思政教育开辟了全新的教学领域。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学校教育与日常生活无缝对接,创造了一个更加灵活、互动和全面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思政教育的触角延伸至学生的各个生活领域,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教育理念。思政教育应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通过课内外结合、校内外互动、家庭与社会的参与,全面提升学生的德育能力。采用翻转课堂和情境交流式互动等新媒体技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使他们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此外,思政教育应从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面对学生对社会认识的局限性,教师和家长应共同指导学生,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教学内容中的核心问题。思政教学应与其他学校活动和学科紧密结合,实现线上线下、学校家庭的同步教育。随着VR技术等现代化工具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师应积极引入这些工具,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采用信息辐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接收信息,进而丰富学习体验。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互动和实践的学习环境,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例如,在教授“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课时,笔者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如“追寻红色足迹3DVR实景学习线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此外,我们鼓励学生成为“追寻红色足迹”3DVR实景的小讲解员,将革命故事传递给家人和社区。这不仅让学生和家长能够在家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还扩大了革命精神的传播范围,有效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这些互动和参与,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学生的历史认识,增强国家认同感,并为培养具有深厚爱国情感的下一代奠定坚实基础。

(二)利用新媒体让思政教学评价更科学

思政教育的评价不应仅限于知识层面的考核,更应深入学生的行为表现,因为行为是反映学生内在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动态指标。思政教育应当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伴随学生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的成长阶段,每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模式和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为此,我们建议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一个思政教育体验跟踪反馈平台。此平台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的学生思政教育成长记录系统,旨在详细追踪和记录学生的情感体验、认知发展、思考过程、实践应用及创新能力。该系统将整合教师日常观察、家长反馈、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对思政内容的深刻理解,形成一套完整的学生思政教育档案。通过这一系统,学生不仅能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个人行为指南,还能逐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平台的设计遵循过程性、多样性和质性重视的原则,确保记录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多维度成长经历。此外,平台引入思政教育成长积分机制,实时监控学生的思想发展和行为表现,确保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和公正性。我们倡导多元评价,鼓励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以形成一个立体、全面的评价网络,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小学思政教育的实施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此,教师必须逐步深化对思政教育本质的理解,并熟练地将新媒体工具融入日常教学之中。思政课程的内容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评估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旨在确保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虹蕊.新媒体时代小学思政教育模式探索[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9(08).

[2]谢燕红.新媒体时代小学思政教育模式探索[J].中华传奇,2020(09).

[3]燕瑞.新媒体时代小学思政教育模式探究[J].文存阅刊,2020(40).

[4]高梅花.疫情背景下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小学思政课的路径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24).

[5]李瑞萍,王舒妍.网络新媒体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校园,2020(1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