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与建构策略

作者: 王彦军

摘 要:“双减”政策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外部学习环境和课外活动模式,也对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的工作内容、身份认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着重新定位自我职业角色和身份认同的问题。文章采用混合方法研究设计,结合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的方式,分析了“双减”政策对体育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构策略,旨在协助体育教师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重新塑造和强化其职业身份。

关键词:“双减”;体育教师;身份认同;建构策略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着来自于学校、家长、学生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期待与压力,这对他们的职业角色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各地区的体育课时逐步增多,体育课程在学校中的地位确实有所提高,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由于学科地位的相对边缘化和外部评估制度的改变,体育教师感受到了职业价值和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通过建构有效策略,不仅可以解决体育教师在身份认同上的困境,还能够推动他们在新时代教育体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对于深入理解和指导“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体育教师身份认同的现状分析

(一)体育教师职业身份的定义

体育教师的职业身份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教育环境中构建的,涉及他们如何看待工作、职责以及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根据教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体育教师的职业身份不仅仅是教学技能和知识水平,还包括他们对职业价值的认知、情感投入,以及与学生、家长、同事和社区的互动。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体育教师的角色更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关注身心健康,这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引导学生发展的能力。

(二)当前体育教师身份认同的现状调研

通过深入访谈和案例分析发现,体育教师在“双减”政策下的身份认同呈现出多样且复杂的特征。一方面,体育教师逐渐意识到自身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感受到职业角色的演变。另一方面,他们也面对来自社会认知和学科地位等方面的挑战。研究数据显示,虽然大多数体育教师对新政策持有积极态度,但同样有许多人表达了对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担忧。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体育教师在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他们渴望获得更多培训和发展机会。

(三)影响体育教师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

体育教师身份认同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导向、社会认知、学校支持、个人期望和专业发展等。政策导向是影响体育教师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双减”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体育教师工作的侧重点和方式,从而影响了其对职业身份的理解。社会对体育教育的认知也在塑造体育教师的身份认同方面产生影响,在许多学校里,体育教育还被视为辅助科目,这种理解限制了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学校的支持和资源分配也至关重要,它们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师能否顺利展开工作并实现个人职业目标。体育教师的个人期许和专业发展需求同样是影响其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许多体育教师希望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来提升专业技能及教学效果,以实现更高的职业成就。为了提升体育教师的积极身份认同,需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切入,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支持措施。

二、“双减”背景下体育教师身份认同的挑战

(一)“双减”政策对体育教师角色的影响

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定位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以往的传授运动技能和组织体育活动为主,转变为更深入参与学生成长发展,尤其是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适应新局面,体育教师需要拓展自身角色,不再仅限于单一的教学者,而要承担更多责任,包括心理健康指导者、学生体质监护者和课外体育活动策划者等。这种角色转变要求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来更好地完成工作。

(二)身份认同冲突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体育教师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身份认同的冲突。因为社会对于这个群体的传统印象仍限制在“仅传授运动技能”层面,这可能导致他们在职业价值和社会认可度方面感到困扰。另外,由于“双减”政策推崇学科均衡发展,体育教师可能感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受到其他学科挤压,从而带来身份认同的困惑。在迈向新角色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可能会由于缺乏充分的培训和支持而感到力不从心。因此,他们难以有效承担新责任,且可能会影响其职业信心和满足感。

(三)体育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和困境

针对“双减”政策所带来的新要求和挑战,体育教师需要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授课方式,使之符合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目标。为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跨学科能力,例如学习心理学和健康教育等知识,以更好地关注和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需应对可能发生的学校资源分配变化。在学科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学校有可能会重新调整对各学科的资源投入,传统意义上被视为“非主流”学科的体育可能会面临影响,这不仅是对体育教师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验,也对他们的职业稳定性和发展机会提出了挑战。

三、体育教师身份认同的建构策略

(一)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至关重要。为此,教育行政部门需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和资源。例如,定期举办体育教学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分享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校应该重视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类培训活动,可以通过建立奖励机制来激励,同时还需关注体育教师的职业规划,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发展路径和支持。体育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要求,主动寻找专业发展机会,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与学术会议等方式,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体育教学水平,同时可以加入专业组织,与同行交流经验,共同成长。

(二)提升体育教师社会地位与影响力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对于增强其职业认同至关重要。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当增加对体育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媒体报道、公益活动等方式展示体育教师的工作成就和社会贡献。学校应该尊重和支持体育教师的工作,赋予他们充足的话语权和决策权限。例如,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应充分征求体育教师的意见,确保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体育教师本身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传播体育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他们可通过社交媒体、公开课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和社会传递正能量,提升体育教育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体育教师还需关注自身形象的塑造,以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赢得社会的尊重与信任。

(三)构建积极的职业身份认同环境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促进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营造积极的职业身份认同环境至关重要。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对体育教师的工作进行全面、客观评估。评价体系应兼顾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不仅重视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绩效,还应注重关注其职业态度和道德品质。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体育教师,帮助他们认清优势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学校应营造融洽的工作氛围,促进体育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可通过组织团队建设、展开教研等活动,增进教师之间的互信与了解。学校还须关注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服务。体育教师应积极面对工作压力和挑战,通过调整心态、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舒缓压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不断提升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本研究为理解“双减”政策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提供了深入的视角,并提出了具体的建构策略。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为优化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未来的研究需要扩大样本规模,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以获得更为全面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刘曼曼.体育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实践模式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8.

[2]熊诗琴.长沙市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24.

[3]马莉,蔡娟.体育教师是谁——角色理论视域下体育教师的形象解构[J].上海教育科研,2024(04).

[4]闫纪红,代新语,吴文平.“双减”政策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探析——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J].体育文化导刊,2024(01).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课题(名师专项)(课题编号:202316216)的研究成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