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课后作业的优化策略
作者: 张翠芳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英语教学中,优化课后作业策略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分层性、多样性、整体性、均衡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旨在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英语课后作业的质量,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英语课后作业;优化策略
一、研究背景
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公开发布。“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意味着要在教育效果上增质。“双减”是教育回归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作业管理”也成为“双减”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业不再是简单的教学附庸品,而是提升课程内涵、重塑人格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传统死记硬背、机械性的作业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中小学校各学科对于有效作业的研究势在必行。
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大多数的家长无法有效地辅导学生的课后作业,达不到作业的有效性。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切实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学得更有效、更高效,同时为了我校的英语学科教学水平得到长足发展,我校开展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课后作业的课题研究。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农村家庭出生,家长每天早出晚归,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大多数家长把孩子交给托管班,但是托管班不是补习机构,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托管的老师是无法解答的,唯一的方法是利用“作业帮”的答案帮助学生完成作业。这样的作业完成谈不上有什么效果,每天布置的课后作业也只是流于形式,无法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作用。
其次,大部分教师布置的作业形式单一,除了抄写就是完成配套的练习。对于自律的学生来说,作业效果还是有的;但是对于应付作业的学生来说,作业的效果是甚微的。
三、研究对象的分析
中高年级学生大多居于8—12岁之间。其中8—9岁阶段的学生开始趋于敏感化,他们开始独立去完成一些事情,并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他们乐于为朋友付出,也希望得到回报。同时,他们变得爱面子,不愿接受批评,不愿承受失败。10—11岁的学生充满活力,有时会表现出冲动。他们开始显露出一些叛逆的端倪。12岁的学生自我照料和日常作息已经让大人省心不少。他们的负面情绪减少,自信独立,善解人意,并有了自我主张。在人际关系方面,与家人关系缓和,异性之间不再排斥,同时兴趣广泛,偏爱集体活动。此外,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总的来说,8至12岁的学生正处在儿童期的后期,他们的性格和行为开始展现出一种新的特点,包括独立、自我主张、热情以及对社交和兴趣的广泛性。同时,他们也正在经历一些敏感和情绪波动,包括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反应,以及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变化。
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优化中高年级课后作业的策略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而形成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后作业的优化。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优化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英语课后作业的设计中,首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应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主动探索和自我思考的作业,例如,可以布置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自己寻找英语故事、短文或诗歌进行阅读,并写下他们的理解和感想。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对于农村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英语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可能相对较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设计和布置英语课后作业时,应尽可能增加趣味性。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化的作业,或者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达到某种特定的目标,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歌曲、舞蹈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趣味性作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英语课后作业的形式应该力求丰富多样,既可以设计听、读、背、抄、默等巩固性的作业,也可以设计合作类和实践类的作业,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英语歌曲演唱等。这些不同类型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能力,尤其是听、说、读、写、用等技能。同时,多样化的作业也可以避免单一形式带来的枯燥和疲劳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注意作业的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和布置英语课后作业时,应从课程标准的全局出发,兼顾课时、单元、模块甚至年段的整体要求。这样可以确保作业的内容和难度与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相匹配,避免随意性和片面性。同时,整体性策略还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考虑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保持作业的均衡性
在设计和布置英语课后作业时,应考虑作业量和难度的均衡,既要保证学生能够完成作业,又要避免学生因为作业过多或过难而产生抵触情绪。同时,还要注意不同类型的作业之间的平衡,避免偏重某一种类型的作业。通过均衡的作业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六)结合实际生活,增加实践操作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我们应该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加实践操作的内容。例如,可以布置一些观察生活的任务,让学生用英语记录下他们在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者设置与英语相关的实践操作,如英语短剧的表演、英语新闻的播报等。还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调查、讨论、汇报等形式的作业,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实践性作业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七)鼓励合作学习,提高互动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的互动性,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在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时,我们可以考虑布置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任务,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英语短剧的创作和表演,或者一起制作一个英语海报等。
(八)针对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作业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后作业中得到提升,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例如,对于喜欢阅读的学生,我们可以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的英语故事或短文;对于喜欢唱歌的学生,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学唱一些英语歌曲等。
(九)提升作业的思维含量,拓展延伸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我们还应该在作业设计中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含量,拓展他们的思维延伸。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思考和分析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十)及时反馈与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最后,我们应该重视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只有通过及时地反馈和评价,我们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指导他们进行改进。同时,及时的反馈和评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鼓励。
综上所述,优化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英语课后作业的设计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作业的趣味性、结合实际生活增加实践操作、鼓励合作学习提高互动性、针对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作业、提升作业的思维含量拓展延伸以及及时反馈与评价激发学习动力等方面的策略实施,有效提升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涛,刘晓婷.“双减”背景下有效作业设计[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23.
[2]马燕婷.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3]闫赤兵.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英语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