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体教学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践的研究

作者: 魏倩如

摘 要:文章首先通过调查目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际情况,了解单元整体教学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践的研究现状;其次分析产生目前作业设计现象的原因,深入探索单元整体教学与作业设计的联系;最后提出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系统设计的方法并付诸实践再优化方法,为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单元整体教学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在提倡单元整体教学以来,各类单元整体教学、大单元教学主题培训给予了一线教师一些教学启发与引导,但关于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如何设计的培训却少之又少。教师缺乏实践性的指导。笔者在实际的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中遇到以下问题:1. 作业设计与单元整体教学割裂开,忽略单元的整体性,更多时候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2.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书本的题目类似,没有做到对书本内容的巩固和延伸;3. 作业设计的题型、类型单一,缺乏趣味性,学生提不起兴趣;4. 作业设计难度相同,没有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个性化作业布置,未做到因材施教;5. 日常作业设计的评价较为单一,未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二、单元整体教学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设计与实践未充分体现单元目标

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单元作业目标的设定尤为重要,但在日常教学中,在提倡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教师对于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意识提升了,但作业设计只是分课时设计,没有立足于纵览教材,梳理知识框架,建构知识网络的作业设计,单元作业目标的设定意识很薄弱。

(二)作业设计与实践的内容和结构呈现碎片化

在进行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时,目前更多的是体现本节课所学内容。只是找到或开发一些作业巩固书本上的练习,新课标倡导把零散的知识整合、结构化,提倡单元作业设计。数学知识之间环环相扣且相对零散,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作业中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归纳单元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研究作业设计,应该完善作业内容和结构。

(三)作业设计与实践的难度没有梯度性

作业设计与实践未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情,没有梯度性、渐进性、上升性。在日常教学中,作业设计更多采取一刀切的形式,全班同学的作业内容、难度都是相同的,对于后进生而言,面对没有基础性的作业,较难的作业难免会有挫败感,长此以往对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产生影响。对于优秀学生而言,没有挑战性的作业会阻碍其创造思维的发展。

三、有效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方法

(一)纵览教材,单元作业目标设计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背景下,倡导教师进行单元视觉下备课,作业设计也应按单元核心知识进行课时作业和单元复习的作业设计,把单元目标逐一细化落实到每份作业,做到不遗漏、不重复。作业应精简,抓住目标,形式多样。做到深度解读教材,以课程标准为起点,深度理解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二)结合单元作业目标,作业内容设计

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结合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横向上与前后单元的联系;纵向上本单元在整个学段相关领域所处的位置。结合学生学情创设单元作业目标,结合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已有的相关学习经验、知识储备、现在的生活经验、已经熟悉的学习方法、思维特点和认知差异、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最近发展区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障碍等设计单元作业内容。使之既能体现单元独特育人价值,又能符合学生实情。

(三)知识整合建构网络,作业结构设计

新课标倡导把零散的知识整合、结构化,提倡单元作业设计。数学的知识之间环环相扣且相对零散,研究作业设计,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比较等方法串联起来,归纳单元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将关联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分梳理清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感知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有效学习。

(四)提升学习积极性,丰富作业类型

1. 设计多种题型,激发学习热情

传统作业形式比较单一,训练技能为主,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难以激发学习热情。教师可以根据课型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画一画、讲一讲、找一找、玩一玩等活动,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巩固运用了知识。形式多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还可设计开放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开放题简单地说就是有多个答案的题,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概念、判断、推理、数形结合的数学学科素养。

2. 优化作业设计形式,提升学习积极性

丰富作业形式,提升学生积极性。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采用以下作业设计形式。(1)口述类作业,读书本重点内容,读题目,读数学绘本,讲书本例题、练习题、作业题、拓展题、数学故事等,培养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2)生活情境类作业,突出情境,解决问题;(3)分层作业,满足学习情况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4)探究性作业,启发学生思维;(5)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6)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将数学与劳动、美术、信息技术(几何、统计)、科学相结合;(7)实践性作业,把课堂学习延续到课外。

(五)尊重学生差异,作业难度设计

1. 巩固基础提升信心,作业难度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中提出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师在上课时应当兼顾大部分学生的需求,讲授的内容可能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在数学作业设计中可以训练,应先有巩固类的作业,再有创新类的。巩固类作业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训练,形成技能。可以在每道题前用星星的数量代表题目的难度,让学生体会到完成每道题的成就感,设计有梯度的联系,不仅设计基础性、巩固性的练习,也可加上“我爱挑战”练习板块,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2. 分层作业,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是有差别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别,既要保障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过关,又要考虑到学有余力的学生,他们也应当得到相应的发展。可在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设计两份课后作业,用颜色区分难点,蓝色为必做基础性、巩固性练习,黄色为选做难度较高的挑战性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去完成,完成必做题可以得到“优”,完成选做题再得一个“优”,这样也不会打击不会做选做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六)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作业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针对整个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对于后续教学的改进也至关重要。丰富评价方式,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结合、师生互评和生生互评相结合,生生互评也能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紧密相关的学习凝聚力,多元主体的评价方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反思与展望

对于教师来说,设计一份好的作业不亚于上一节好课,本文立足于单元整体教学背景开展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总结出单元作业设计的有效方法策略,给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参考与思索,实现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侯悦.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的小学英语作业系统设计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2]黎悦然.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