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户外写生实践活动探索

作者: 王灿

摘 要:在农村小学美育浸润行动中,户外写生实践活动创新了教学策略,充分利用身边生活情景作为教学资源,实现跨学科融合,旨在全面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实践能力。我们重视学生的身体感受与艺术的融合,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创作亲身感受自然与生活的美好,发现并表达美。实践成效显著,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以明显提高。此案例突出了户外写生在小学美育中的独特优势,为农村小学美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成功实现了美育浸润目标,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热爱自然与生活。

关键词:美育浸润;户外写生;学科融合

一、活动背景

教育部印发通知,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以美育浸润学生,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

(一)利用现有资源,增加活动广度

尽管美育的重要性已获广泛认可,但艺术工具、材料以及专业教师的匮乏仍限制了美育活动的开展。因此,我们需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新教学方式,以拓展美育活动的深度与广度。

(二)领略艺术魅力,深化美育熏陶

在实施美育浸润的过程中,部分学校过于注重表面形式,导致学生无法深刻感受艺术的魅力。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探索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美育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来领略艺术的深远魅力。

(三)设立评价标准,锁定教育目标

目前,美育浸润行动尚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导致我们无法准确量化其具体成果,美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也时常模糊不清。因此,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对于明确美育浸润的方向与目标至关重要。

二、实践探索

(一)深挖资源创新篇,拓宽视野提能力

我们紧密结合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写生内容。组织学生走进自然与历史遗迹进行现场写生,让他们亲身体验美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从街头的电动自行车、风味小吃,到手捧的奶茶,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美都成为学生笔下的生动写照。这样的实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艺术体验,更培养了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同时,我们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高清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瑰宝,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无限魅力和可能性。特别是“捣蛋的奶茶”这一富有创意的写生主题活动,我们鼓励学生赋予奶茶个性和生命,让每一杯奶茶都成为他们笔下的独特角色。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二)跨界融合筑全景,丰富视野促理解

我们致力于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之道,旨在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全面、丰富多彩的艺术视野。通过与语文学科的巧妙结合,学生得以为经典文学作品创作插画,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与细腻情感;而与科学学科的携手,则引导学生描绘科学原理与实验场景,让他们在画笔下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与深邃奥秘。这种跨学科的创新教学方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绘画技艺,更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浓厚兴趣。

以开平碉楼古村落的研学之旅为例,大平小学的师生们齐聚历史底蕴深厚的开平,古镇上的房屋古朴典雅,宛如璀璨的明珠般点缀在街头巷尾,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他们穿梭于狭窄而幽深的巷陌之间,深切地感受到了岁月的积淀与历史的厚重。在这次研学活动中,学生深入探索了艺术与历史的交融之美,用画笔捕捉古老建筑与现代文化的精彩碰撞,体验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此次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更为他们提供了一次难能可贵的文化与艺术交融的学习机会。

(三)唤醒感知共起舞,播种艺术待花开

在美术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我们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感受力。以“哢春声”活动为例,这一活动不仅深度融合了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双减”政策的实践,更是一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艺术盛宴。《哢春声》不仅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更是一曲扣人心弦的歌谣,其旋律如春风般拂过校园,引得学生自发跟随哼唱,沉浸在春天的氛围中。

四月,笔者的美术课堂变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春游。笔者引领学生踏入春天的画卷,以画笔为语言,共同描绘春天的绚烂色彩。在这里,美术课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滋养。活动中,学生从日常用品中汲取灵感,巧妙地在操场上拼凑出栩栩如生的树干与枝丫,随后将自己精心绘制的画作或由衷的感悟放置在树枝之上。当所有的学生围绕成一个和谐的长方形时,一幅充满生机的大地艺术作品《哢春声》便在操场上徐徐展开,我们用航拍机记录下了这一美丽的瞬间。

此次活动不仅考验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市桥大平小学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户,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艺术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艺术之声,学会了用画笔去表达、去创造、去感受这个多彩的世界。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期待着未来能够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元化的美术教育方式,以期培养出更多具有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

三、成效分析

在核心素养教育的框架下,我们对小学美育进行了浸润式的实践研究,特别针对写生实践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学科交叉融教学,丰富内容激创新

1. 写生主题多样化,视觉体验再升级: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与人文,丰富体验;既观自然之美,又察人造之韵,培养美感敏感度。

2. 绘画材料多元化,创作空间大拓展:鼓励学生尝试水彩、素描、油画等多种材料,拓展创作空间,自由表达创意。

3. 重视学生主动性,团队协作创新强: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写生实践激发想象力,创作个性作品,强化创新精神。

(二)创新方式激思维,多元评价促发展

1. 写生之后,分享交流深感悟,丰富经历促理解:组织作品比较与分享,让学生畅谈感受与联想,丰富写生经历,深化艺术理解。

2. 多元评价促发展,综合素养为导向:灵活运用选择式、论述式、表现性、交流式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制定评价标准,客观分析作品;给予赞许与鼓励,提出改进建议,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灵活运用多元评价方法,旨在促进学生学习,以素养为导向进行评价,直接指向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在交流式评价中,我们通过提问或讨论进行评价,同时采用搭架子评价方式,鼓励胆小的学生积极参与。我们制定了具有指导性和参考性的评价标准,如内容、形式、技巧、创意、情感和价值等,以帮助学生和评价者更客观地分析和判断作品。在评价过程中,我们给予学生充分的赞许与鼓励,同时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使学生在评价中看到自己的成长。多元评价的综合运用,旨在引导教育教学关注全面目标,更好地支撑素养目标的实现。

(三)专业素养显提升,辐射作用助成长

近三年来,我校美术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他们不仅开设了多节区级以上讲座和公开课,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并主持了多项区级以上课题。此外,他们还担任了广州市番禺区特色课程教材编写组的核心成员,编写了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教材。这些成就极大地鼓舞了教师的士气,并起到了辐射示范作用。

四、创新实践

针对传统美术写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本研究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巧妙融合科技元素、实施跨学科教学以及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等途径,全面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期望通过这些创新实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学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切实提升美术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一)写生活动显优势,美育创新谱新篇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体验。以“春山·交响”活动为例,该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真实的自然环境,感受艺术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加深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理解和热爱。这正是创新教学策略的一部分,它打破了传统教室的限制,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中自由发挥,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

此外,我们还设计了“写生四季之美”和“写生旧物之美”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并表现自然与历史的韵味,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这些活动的设计都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鼓励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去发现美、创造美,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美术核心素养。

(二)课堂实效见真章,学情分析定策略

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我们成功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解决了他们在写生知识上的困惑,并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引入趣味性活动和实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针对写生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实操,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三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操作任务,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我们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与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写生课程有浓厚兴趣,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和理解自然。然而,也有部分学生表示写生难度较大,主要集中在构图、色彩和线条等方面。在情感上,学生渴望得到认可和鼓励,希望有机会展示和交流作品。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如增设更多有针对性的辅导、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及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等。

(三)难点分析寻对策,个性指导促成长

部分学生在写生时观察能力不足,难以捕捉对象的特征和细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写生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观察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培养他们的敏锐感知力。同时,针对一些学生在构图、色彩和线条等方面缺乏技巧和经验的问题,我们将设计更加系统、有针对性的训练课程,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五、总结展望

教育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旨在加强学校美育工作,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在实践探索中,通过深挖资源、跨界融合、唤醒感知等策略,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成效分析显示,学科交叉融教学、创新方式激思维、多元评价促发展等举措成效显著,教师专业素养也得到提升。

针对传统美术写生教学中的不足,我们的创新实践注重资源挖掘、科技融合、跨学科教学和学生个性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美育创新,利用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实现更加个性化、全面的美育发展。同时,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动态,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美术人才贡献力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