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实践与研究
作者: 郭洁婷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需提升教育质量,减少无效作业。教师要深入研究作业设计,布置高效、科学作业,减轻学生负担,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应用价值,提升数学水平,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素质优化和核心素养落实。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多样化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通过作业充分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灵活设计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多样性的校本作业,真正发挥出作业在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一、“双减”背景下校本作业设计现状
(一)作业形式单一,完成效果不佳
目前,教师设计的作业大多局限于书面作业,通常是书本课后练习或练习册,很少涉及小组合作类、实践类和操作类的作业。这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做法,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消极地完成任务。单一的作业形式限制了学生思考与总结能力的提升,难以培养创新思维及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二)作业设计欠合理,层次不够分明
在布置作业时,部分数学教师倾向于通过增加作业量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导致学生难以完成全部作业,进而对数学作业产生厌倦和抗拒情绪。鉴于每位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更应注重层次的划分,同时需考虑学生当天其他学科的作业负担,确保作业既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又不至于造成过大的学习压力。
(三)重点不突出,难点未拓展
合理的作业设计要求教师具备强烈的目标意识,科学分析并明确学生应达到的预期学习水平。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注重突出教学重点,并针对难点进行合理拓展。通过及时的反思与调整,确保学生的作业能够按照基础巩固、能力加强、难点拓展这三个步骤有序发展,并合理控制作业用时。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双减”背景下优化校本作业设计策略
(一)丰富作业设计内容
作业布置可以是新课讲授完毕后所学的内容,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我们还可以通过导学案或参考翻转课堂的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预习作业,清楚自己对于即将学习的新课的难点,在教师讲解的时候就可以用心聆听,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旋转”这一章节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形式,完成预习作业。在讲到“关于原点的坐标对称的点的坐标”时,学生在新课上可以回答出点P(x,y)关于原点O对称点P′坐标为(-x,-y)。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表明合理设计复习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学习某些新知识,可能当时未能完全理解其意义,但经过反复地学习和思考,学生在加深记忆的同时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知识面。学生每次遇到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对称轴、顶点坐标以及最值与系数a、b、c的关系等题目都是比较害怕的,因此经常性设计这类复习题可以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智慧作业赋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慧作业是以学生为主体、依托智慧作业支撑平台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作业环节的深度融合。例如,在疫情期间线上授课时,教师在问卷星平台每周设置一份有20或者25个选择题的试卷给学生完成。由于操作简单,并且及时出成绩和答案解释,学生完成热情高涨。教师也可以及时统计成绩,观察到哪道练习出错率高,需要在课堂着重评讲。再如,智慧中小学平台的作业练习,量和难度都比较适中,还配备了参考答案,适合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
(三)小组合作,开放探究
小组合作是指在小组或者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经历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性化转向个性化与合作化相结合的新型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时,除了让学生懂得区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等概念,还要学生学会根据给出的题目进行数据整理。为了让学生尽早接触课题研究,笔者设计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课题研究作业供学生选择,如“作业完成时间统计”“手机使用时间及用途”“运动调查”。学生开展了为期三周的调查研究。可以观察到学生在收集数据时,已经熟练掌握问卷调查法,会利用问卷星或者腾讯文档收集本班学生的数据资料,还会制作直方图、折线图和扇形图,并分析三种统计图的优缺点,活学活用。学生在展示作业时,大胆地表达观点,还会通过本班的小样本推算全校的大样本,讲出了沉迷手机的危害等关键信息。这次小组合作的课题作业非常成功。
(四)理论实际相互辉映
学以致用,既是一种良好的学风,更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为学之实,固在践履。理论的生命在实践中孕育,理论的价值在实践中彰显。知识在实践中积累,认知在辨析中深化,实践在前行中发展。例如,在教学“随机事件”时,除了在课堂上不断运用正方体骰子的点数说明三类事件,还运用骰子来抽取6个小组回答问题,利用奥运会射击类项目述说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的概念。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采用了转盘的方式让学生随机抽取当晚的作业,作业有多有少,把课堂的氛围推至高潮,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
三、教学反思
在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过程中,初中数学作业的创新与优化举足轻重。通过积极探索、丰富作业内容与形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习是经验的积累,经验是学习的深化。”作业作为学习经验的重要积累来源,其作用不容忽视。作业设计要基于学情,不同的课堂需要设计不同的作业,这才能高效促进初中数学课堂,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和教师感受到学与教的美好。
参考文献:
[1]黄群英.“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36).
[2]马玲萍.“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