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联动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 林麟一

小古文联动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0

摘 要:统编教材改革后,语文的学习重要性日益提升,从三年级开始,教材精心选编小古文供学生阅读学习。小古文是篇幅短小、内容简约、富有情趣的文言故事或文言经典句段,字里行间体现中国的文化之美。学习小古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紧扣语用核心,联动阅读,帮助学生找到与小古文对话的有效路径,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在深厚的传统文化熏陶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古文;阅读教学;语文素养

一、立足教材文本,聚焦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双线并举,解读教材时要关注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着眼于全册教材的编排意图,从大单元解读到单篇的分析,理解教材不是单线的知识点串联,而是多线路的语文元素的有机结合。用好教材,明确小古文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拆解字词。

教材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熏陶是环环相扣的。统编教材小学语文选编小古文情况如表所示。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关键在于语文要素的落实。分析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12篇小古文存在共性,知识能力呈螺旋上升。除了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是议论性文章,其他都是故事性文本,简短有趣,体现了统编教材对小古文学习的目标定位是激发学生阅读文言的兴趣。小古文学习要求是一以贯之且逐步提高的,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小学阶段的小古文教学瞄准“熟读成诵”和“理解文意”两方面,靶向“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熟悉文言,积累并运用语言,丰富母语学习内容,培育其语文核心素养。各年级间对“读”和“理解”的要求又有所区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小古文理解能力。

小古文内涵很丰富,具有较高的学习和教学价值。教师在教授小学阶段第一篇小古文时不仅关注文体特点,同时充分考虑单元教学重点,使单元语文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学生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耳熟能详,课堂伊始先引导学生简单地讲一讲自己了解到的故事,这是依据本课教学目标进行的第一层次故事讲述。接着将学生的目光引向真实的文字记载——《宋史·司马光传》,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课文朗读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出学生最原生态的语感,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参与朗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词句间的停顿,通过教师领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对于古文朗读的兴趣。同时,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发现古文的特点,感受古文的节奏之美和音韵之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既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也是依据新课标的年段特点,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在理解文意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合理表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注释,初步懂得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文的方法。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话再讲故事,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联动拓展阅读,丰富教学内容

从三年级开始,每册书有1至2篇小古文,这对于激发学生阅读文言的兴趣缺乏量的积累,通过联动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多接触一些简短、故事性强的、有意思的小古文,让学生逐渐喜爱文言。

以《铁杵成针》一文教学为例,这是《文言二则》中的第二篇小古文,主题同为古人勤学,有共通之处。教学时应侧重方法的巩固和运用,而不是和《囊萤夜读》一样的新授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受到勤奋努力、坚持不懈等精神的感染,本课采用联动阅读模式,另外选择了两篇小古文《怀素写字》《不误时》进行强化阅读。

板块一:知诗人,解课题。首先从故事主人公——李白入手。让学生猜一猜小学课本中哪位诗人的诗歌最多。学生自然而然背出李白的诗歌,又好奇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从图片入手释题,快速抓住课文内容,对文言文不再觉得“高不可攀”,而是要“亲之敬之”。板块二:溯方法,解文意。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回顾方法,理解句意;披文入情,感悟品质。从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入手,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扩词法)去完成语言的内化。板块三:近迁移,悟品质。拓展《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李白读书经历的片段,让学生通过已学的方法,在对比阅读中感受李白的坚持不懈、勤奋刻苦。联动阅读《怀素写字》《不误时》,自由读两篇文言文,试着用课上学到的方法理解故事大意。读完后开始小组学习: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你觉得文中主角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本课阅读选材,从理解到迁移,从体会到运用,从课外到课外,引领学生立足文本,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培养语感。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趣味,推荐3本有关小古文的书籍,课外自由阅读,增进理解体验,发散学生的语用思维。

三、推动读写结合,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中读写结合是常见的教学方法,但古文相对陌生晦涩,怎么进行读写结合?教学语文,一定要关注语用,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能力。小古文教学同样能进行读写结合,联动阅读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发现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运用语言,习得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许多成语和俗语就是用文言表达的,比如:欲言又止、天道酬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现代汉语中也有不少是沿用或化用文言的表达,降低小古文读写结合的难度,进行多元评价,鼓励学生学习文言的表达运用。

一位教师在教授《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时联动《王戎观虎》拓展阅读,感悟故事中王戎形象。教师点拨学生发现王戎面对凶猛的老虎仍镇定自若,是因为他经过了观察—推理—判断。那么他是怎样推理呢?文章中并没有写,学生仿照小古文,说一说。

人问之,答曰:“虎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能答出:“虎在栏中,此必安全也!”“虎断爪牙,此必无险也!”“虎在栏中而断爪牙,此必无险也!”

简单用文言的形式表达,让学生产生学习小古文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尝试实践,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内在体验。

大部分文言文难读难懂,小古文相对简单,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紧扣教材,积累文言基本词汇;联系经验,拉近古今文字距离;引导学生由词语的互换到仿写一句,及至进行小古文创作。

小古文联动阅读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寻求最佳学习路径,挖掘语用元素,深入感知表达乐趣,引领学生发现和感悟小古文的趣和雅,在深厚的传统文化熏陶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瑶.儿童语用立场下小古文教学策略浅谈[J].语文天地,2017(06).

[2]邹立国.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议题生成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20(18).

[3]吴国伟.刍议统编教材第二学段小古文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9(Z2).

[4]欧阳汝林.小古文教学中语文要素的落实[J].教学与管理,2020(08).

[5]储勇进.立足“语用”点,教好小古文[J].知识文库,2020(1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