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推理”教学设计

作者: 梁靖然

“简单的推理”教学设计0

一、教材分析

逻辑推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在这样的理念下,本套教科书安排了一系列的内容渗透和应用推理的数学思想。本单元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让学生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

二、学情分析

从一年级下册的“找规律”这一单元开始,教材不断渗透和应用推理的数学思想,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基础。本单元的“推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仅处于能够直观感受与简单归纳的阶段,对他们来说简单的推理理解难度不大,但是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的

1. 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并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 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辅助推理,学会简单推理。

3. 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

难点:学会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随意”猜。教师请两个小助手,给每个小助手各1张卡片。让学生猜一猜:助手手里的卡片是什么动物?

2.“犹豫”猜。教师给学生一条信息,他们手上的卡片分别是金丝猴和大熊猫,猜一猜谁拿了金丝猴,谁拿了大熊猫?

3.“确定”猜。教师继续提示:A同学不是大熊猫。在猜物体的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这么猜?教师让小助手公开卡片,证明学生的猜测正确。

4. 引入新课:从这个游戏可以看出,我们猜测时需要根据各种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这个过程,叫作推理。而本节课,我们一起进行简单的推理。

(二)探究新知

1. 理解题意,分析问题。比如,从题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你能试着推理吗?

2. 学生回答,总结方法:排除法。

(1)学情预设:已经知道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又知道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所以推出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那么,小刚拿的一定是数学书。

(2)总结方法:根据已知信息,排除不正确的信息,得到正确信息。这种方法在推理中叫作排除法。

3. 指出弊端,引出新方法。

(1)指出弊端,引出新方法:因为只用语言分析得出推理过程,对于听者并不清晰,所以同学们能用更简洁直观的方式表达推理过程吗?请同学们完成研学任务1。

(2)学生研学,小组交流。

(3)研学新方法——列表法,完成研学任务2。

4. 总结方法,求同引思。比如,为什么几位同学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时都是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始的?为什么能肯定小丽拿了品德与生活书?总结在推理过程中需要找出关键信息,这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推出结论,而且能和另外的信息进行整合,获得第二条结论。

(三)巩固提升

通过柯南故事,学生根据情节需要完成以下练习:书本109页做一做第一题、第二题;书本111页第一、第二和第三题。

(四)课堂总结

(五)任务布置

以4人小组为单位,每组拿出3个学习用具,小组同学设计“猜一猜”游戏,在全班进行表演,请其他同学猜一猜。要求:一人描述,其他三人表演。

六、板书设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