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中“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与优化措施
作者: 刘颖襄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促使小学学校创新自身的教育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德育教育,保证小学生综合全面发展。而党史教育作为德育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党的发展历史的认识,受到良好的熏陶与影响,进而可以树立良好的三观,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应当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才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保证学生未来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党史教育;三全育人;实现路径
在当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小学需要深入学习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党史学习与教育,使小学生能够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保证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而这作为德育教育负责的主要部分,为了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需要探索有效的手段,实现三全育人,实现对学生全面且深入的培养。
一、小学“党史教育”中“三全育人”的内容与体系
(一)党史教育是全员育人的重要途径
全员育人的关键在于突破教学的主体,在学校范围内,全体教职工都应当需要自觉承担起育人的职责与义务。在传统育人活动中学校教师将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缺少联动的机制,教师与各级行政人员、后勤人员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壁垒,无法促使全体教职工参与到育人工作中。为了可以在小学校园内落实全员育人的理念,需要构建起学校教育与育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全体教职工组织到一起构建对应的育人工作队伍。在全员育人背景下主要调动了育人主体的全覆盖。党史教育是实现全员育人的有效途径,加强党史教育建设工作,保证可以发挥出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实现最终的德育教育目标,而其他课程的教师也需要树立起育人的意识。在这一基础上,学校内部应当促使管理干部以及后勤的服务人员都参与到其中,为党史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党史教育是全过程育人的构成要素
全过程育人的关键在于全面覆盖育人时间,学生刚开始入学一直到毕业整个接受教育的阶段都需要接受对应的德育教育。小学学校传统育人工具以及育人手段基本上都是思想品德教育,育人的时间局限在课堂,无法实现全过程育人的目标,党史教育可以优化传统教学的不足,拓展与延伸了育人的内容与时间,进而提升育人的效果。党史教育作为全程育人的重要组成,可以实现德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在经过了党史教育的建设,学校可以在思想品德课程以及德育教育基础上,全面创新教学手段,开展对应的主题或者实践活动,保证可以使其涵盖到学生的线上线下、课内与课外,并且一直从入学到毕业。
(三)党史教育是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依托
全方位育人与传统的育人模式有着明显的差距,其中涉及内容的突破与创新。简单来讲,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体系的教育,还需要做好完善思想品德教育,保证两者可以做到融会贯通,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全面培养。在传统德育教育过程中,两大模块的教学比较独立。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以及德育部门、思想品德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以及道德素养方面的培养,而班主任以及基础课程的教师只负责学生的基础教育。这样看似分工明确,但是学生的思想品质与文化素养没有融合起来,进而出现了重教育而轻德育的现象。为了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需要创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与体系,课程作为育人的有效途径,在整个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党史教育可以作为课程育人的主要内容,保证所有课程都可以发挥出对应的育人功能,贯穿到教育、体育、劳动等多个部分。
二、“三全育人”背景下小学“党史教育”的优化措施
(一)动员全体教师,实现党史教育的渗透
为了可以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的党史教育工作,学校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定期开展教师德育教育动员大会,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保证教师可以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学校可以从少先队作为主要的出发点,注重对学生人格方面的培养,保证全面落实党史教育。而学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人民日报少年客户端、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发布的“图说百年”小视频或者“话说当年”文章,实现党史学习。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国旗下讲话以及专题演讲活动,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实现精神上的熏陶与感染,树立起良好的理想信念。建立起与人民日报社之间的联系,根据建党百年时间历史筛选出重大时间,定期在人民日报少年客户端以及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发布视频与图文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文字、卡通、动漫等元素,生动形象地记录党的成长历史。所以各科教师都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党史内容,帮助学生提升对党史的认识。在这一基础上,保证所有的教职工人员都能够参与到育人活动中。
(二)组织多元化党史学习活动,实现全过程教育
为了实现“三全育人”,学校需要在学生入学之前的新生教育以及入学教育契机,在开学第一课的教学基础上,组织多样化的开学教育活动,保证小学生可以逐渐树立起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以及价值认同,并且自觉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除此之外,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还停留在对具象事物的认识上,所以学校需要灵活利用自己地区的红色教育资源,拓展教学的范围,利用课下以及课后时间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革命旧址等,通过实践体验,保证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党史的育人价值,提升仪式感与参与感,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成长,寻找对应的红色记忆,受到红色文化以及英雄事迹的熏陶。在这一基础上还可以开展劳动教育,保证学生可以树立起良好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能够尊重劳动,弘扬劳动精神,提升对劳动人民的情感。
(三)开展主题班会与阅读活动,实现深度熏陶
学校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人民日报少年客户端、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设置的党史有关专栏,学习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以及活动内容,并且还可以促使文章与教学、班级活动以及校园文化之间的融合,开展时事政策教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主题文章,掌握国家大事。利用专题内的教育资源,可以开展以班级内单位的德育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可以整理与讲述党的故事,宣传“三个一百杰出人物”,走进校园讲述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故事,使学生可以充分交流与学习,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培养爱国情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将党史教育作为主要的载体,实现“三全育人”,保证可以促使学校教职工参与到其中,丰富党史教育的形式与活动,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全面培养,使学生可以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佳.高职院校“党史教育”中“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与优化措施研究[J].文教资料,2022(07).
[2]纪富贵.高校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嵌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初探[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1).
[3]蒋媛媛,温宝莹,赵斌.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融合中医药文化三全育人路径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2(05).
[4]韦东耀,李程程,谢军.“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路径的三重向度[J].广西教育,2021(47).
[5]武端利,张雪.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实现路径[J].教育评论,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