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探索

作者: 王新军 周天 王轩

摘   要:高考改革旨在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然而,部分县域高中在高考改革的浪潮中未能跟上主流,其办学理念滞后,教师缺乏积极性。为适应高考改革并体现教师能力和教学质量,建立教师过程性评价体系成为一种有益的尝试。通过对县域普通高中现状的分析,发现基于过程性评价的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可以有效解决县域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构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性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高考改革;县域普通高中;过程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30-0011-03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和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可谓是求贤若渴。高考改革是顺应党和国家需求的重要途经,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倒逼高中教学过程适应高考方向,在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更能适应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同时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应紧跟时代步伐,构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一、县域普通高中教师评价机制现状

大部分高中尤其是县域高中,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还在沿用传统的结果性评价——考试分数。这就造成高中教师的困境:第一,平时考试题目与高考南辕北辙,按照高考要求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师所教学生各种考试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没有进行课堂改革的教师反而平时考试成绩较好,打击了教师课堂改革的热情。第二,大部分县域高中每学年都会根据成绩进行分班,教师也会进行调整,进行课堂改革而成绩不太理想的教师往往失去升上高年级的机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被迫中断,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三,高考选科的施行,学生选择增多,但每种组合学生基数变少,学生整体水平相差过大,结果性评价的准确性也大幅度下降,这种现象在县域高中尤其明显。第四,平时习惯于应试的学生由于背离高考改革方向而分数波动较大,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由此,构建教师过程性评价体系无疑是适应高考改革,体现教师能力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有益尝试。

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性评价的价值

过程性评价属于发展性评价的一种。过程性评价主张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教师,通过评价来控制教学的过程,从而达到修正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作用,进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霍桑实验证明:人们工作主动性的动力来自于自我实现的要求。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学校这样的特殊社会组织。尽管学校有统一的教育教学规范,但教师有一定自由职业者的特点: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有鲜明的个人烙印,所以应该鼓励教师在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时组织合适的教学方式。2013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改变过于强调甄别和简单分等定级的做法,改变单纯强调结果和忽视进步程度的倾向,推动中小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特色。”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师评价问题,发挥教师评价激励、引导调节和促进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合理、多元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性评价体系。

斯塔菲尔比姆是过程性评价体系的重要理论人物,他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过程性评价强调以教师自身作为主体,教师作为被评价的对象参与到评价中,在考虑个体特性的基础上,以民主参与的形式进行评价,推动教师职业进步和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参与者主要包括:评价对象(教师)、学生、专家以及教辅人员等。他们应以民主参与为前提,共同作为过程性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手段包括:教师的自我评测、与学生代表民主协商、随机调查、自我测评、专家听课等。在时间角度上来看,过程性评价更加强调多维度多次数的评价、评测标准动态修正式的评价。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性评价具有基本特性:首先,该体系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发展。其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被考察的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层面的全方位发展,最终实现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双赢。其次,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性评价体系的评价方向和高考改革的最终方向相一致,即面向人与社会未来的发展。这有利于教师在发扬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最终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再次,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内容多样。过程性评价充分尊重每一个被评价的个体,所以其评价标准必定是多元的、独特的。比如,音体美教师和文化课教师、文科类教师和理科类教师、新入职教师和经验丰富教师等都应区别对待。第四,过程性评价体系认为教师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次测评,不断修正评价指标,从而推动教师自身发展。

三、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性评价构建的必要性

2010年印发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指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13亿人口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源。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撑,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是中国政府始终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不懈推进的重大事业。”高考改革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县域高中承载我国半数以上的高中阶段学生,然而随着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未及时跟进的公共服务政策,县域高中教师流失严重,很多学校招聘条件一降再降,县域高中教育质量不断下滑,再加上高考改革的挑战,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提高迫在眉睫。而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是县域普通高中的最大短板,文化课的分数是评价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学校的管理往往会忽视科学性和人文性,很多学校的校长一味延长时间、苦教苦学、题海战术,学校教育缺乏效率;在这种教育机制下学生缺乏创新性、灵活性,可以说是与国家的高考改革理念背道而驰,更是与党和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南辕北辙。因此,我国县域高中振兴的首要目的应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解决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结合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表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性评价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帮助青年教师发展的重要工具。逐步推行过程性教师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适应高考改革,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性评价构建的可行性

县域高中推行过程性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第一,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认识到现行的唯分数论的结果性评价体系与高考最终目的背道而驰,其对学生培养、教师成长、学校发展方面的负面效应不断显现,因此其被过程性评价体系完全取代只是时间问题。第二,随着人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编制不断弱化,人事代理、聘任制比例不断提高,为过程性评价的建立和推行奠定了基础。学校越来越享有人事自主权,教师也有了更灵活的职业发展方向。学校可以通过人事调整的方式来获得更好的师资,教师也希望不断地获得自身发展从而提高自身实力。因此,以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为目的的过程性评价成为了最优选择。第三,高考改革步伐不断加大,县域高中与市域高中差距被不断拉大,提振县域高中刻不容缓,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需求更加迫切。过程性评价可以促使学校走向正轨,培养创新型人才,顺应高考改革的方向,学校肯定欢迎和支持这种更为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第四,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国家对创新性人才的迫切需求,就需要过程性教师评价体系的早日完善,从而培养出更多国家需要的英才。

过程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有几点问题需要注意。第一,过程性评价是多主体的评价,多渠道提供评价信息、避免评价的片面性是其优点,但也应该认识到不同评价主体权重分配的问题,这关系到过程性评价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第二,县域高中教学任务重,许多教师平时忙碌于教学工作,导致自我发展规划意识缺失,学校又没有良好的管理理念和发展目标。只有让教师认识到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才能使教师更积极地寻求个人发展,过程性评价才有其实施的意义。第三,作为一种评价机制,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利益、奖金、荣誉等因素,这是过程性评价的重大挑战。但发展与奖惩不是对立的关系,在过程性评价中,发展是目的,奖惩是强化物,要把奖惩当做一种诱因,使所有实现发展目标的教师都能获取一定的奖励。

过程性评价体系是一种更合理的评价制度,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对于县域中学的振兴有着重要意义,更加顺应高考改革的方向,更加满足党和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应该在县域高中大力推行。同时,过程性评价所需时间更长,内容更复杂,评价主体更多样,难度更大,我们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温   斌.过程性评价教学改革过程中关于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05):228~229.

[2]王子轶.中学美术教师在开展过程性评价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3):130~131.

[3]郭   晨. 专业化视域中的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

[4]严传业.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困境及破解思路[J].教育科学论坛,2022(04):22~24.

[5]陈彦婷.我国高校教师过程性评价初探[J].焦作大学学报,2013,27(03):84~8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J].中国人才,2010(22):6~1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12):51.

【责任编辑 刘梦薇】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县域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205067)研究成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