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作者: 贾君君 贾贝贝

摘   要:教育质量的提升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同时,还需保障教育质量的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要构建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切实将教育质量决策系统、教育质量执行系统、教育质量督导与评价系统、教育质量资源保障系统、教育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五大系统进行协调,围绕幼儿园内部教育质量提升构建闭环体系,促进幼儿园内部教育质量可持续、有质量发展。

关键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30-0019-03

为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健康发展,国务院于2010年颁布《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社会参与办园,首次提到普惠性民办园的概念,强调重视民办幼儿园的公益性和普惠性。2022年2月,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全面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以构建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手段,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园质量为目标势在必行。

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

教育质量保障是保障主体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协调与联系,对教育系统进行督导、评估、提升等活动,旨在确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建立“内外结合型”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按照保障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外部保障体系和内部保障体系两大方面。外部保障体系主要是指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等对幼儿园实施的外部保障措施系统;内部保障体系主要是指以幼儿园为责任主体,对幼儿园保教质量开展的自我监督、自我评估、持续改进等一系列措施系统。外部保障体系对促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高质量发展起到间接作用,内部保障体系对促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高质量发展发挥直接作用。只有内外保障体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真正促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现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发展性、系统性的高质量发展。

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架构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统一整体,其中幼儿园是保障主体。幼儿园应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政策、社会期望、家长需求等,分阶段、分环节、有计划地实施决策、执行、监督与评估、诊断、反馈,构建科学的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内部教育质量保障框架主要由教育质量决策系统、教育质量执行系统、教育质量督导与评价系统、教育质量资源保障系统、教育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五部分构成。

(一)教育质量决策系统

此系统由园长、分管教学的副园长、保教主任等组成,主要任务是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国家、社会、家长需求,确定幼儿园教育管理目标,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发挥地域特色,制订决策性制度。

(二)教育质量执行系统

此系统主要是指教育工作科学有序运行的总和,是对教育质量决策系统的细化及执行,是内部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的执行主体是幼儿园所有员工,由主管教学的副园长及教导主任管理和督导。

(三)教育质量督导与评价系统

此系统由园长、教学副园长、幼教管理者或优秀专家,以及全体幼儿教师担任责任主体,主要任务是在教育活动实施中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改进。全员参与可以实现督查主体的多元性,保障幼儿园内部教育质量发展的科学性。

(四)教育质量资源保障系统

教育资源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条件。此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幼儿园投入的经费、玩教具材料、教师队伍建设、用房建设等;政府的相关投入、社会资源及家长资源等为教育质量提升创造条件和提供外部支持。

(五)教育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此系统由主管教学的副园长或教导主任负责,由全体教师为执行主体,主要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搜集、整理、分析并反馈幼儿园内部教育质量信息的过程,融合家庭、幼儿园、社会、政府多方信息,为决策系统提供全方位支持。此系统可加强教育决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系,宏观把控教育决策系统的有效运行,为教育决策系统提供真实信息,持续改进幼儿园内部教育质量。

在幼儿园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架构中,教育质量决策系统依据融合了幼儿发展需求,国家、社会、家长需求,参考教育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提供的有效信息,做出教育决策;教育质量执行系统在教育质量资源保障系统的支持下全面实施教育活动;教育质量督导与评价系统实时监控教育过程的质量,并进行指导,得出评估结果为教育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提供有效信息;教育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为教育质量决策系统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参考依据。五大系统构建良性互动的教育质量保障网络体系,不断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

三、构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内部教育保障体系的基本策略

(一)教育质量决策系统方面

1.明确幼儿园教育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幼儿园过程性质量目标与标准是幼儿园决策系统的核心。幼儿园要树立“以幼儿为本”的发展理念,教育决策系统将理念落实到教育制度的制订与实施过程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决策系统主要由园长、分管教学的副园长、保教主任等组成,“家族式”治理模式盛行,构建连贯一致的教育质量目标与标准可以规范幼儿园管理,科学提高幼儿园内部教育质量。

2.细化幼儿园财政使用与支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财政投入在获取合理利益的基础上,不应仅仅关注硬件设施方面的财政使用,更要重视幼儿园教育教学、教师工资与福利等方面。细化幼儿园财政的使用与支出,可为教育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提供真实数据,为教育决策系统修改章程提供依据,且经费的使用与支出结果可以通过教育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公布,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增强公众信心。

(二)教育质量执行系统方面

1.规范教师专业成长体系。幼儿园要规范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制度,建立教师职后专业成长体系,规定好教师培训周期及培训人员,有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此外,要为教师提供可以落地实施的实践知识,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保障教育教学的高质有效。

2.构建高质有效的师幼互动。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幼儿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尊重幼儿的想法,并通过开放性提问、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主动思考,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胆表达,支持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从而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

3.提高班级观察的有效性。聚焦班级观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在观察和反思中,有效提升幼儿园的内部教育质量。《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的师幼互动关键指标提出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行为并做好记录,寻求恰当的介入时机。要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质量,通过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观察记录、客观评价、师幼互动等,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三)教育质量督导与评价系统方面

1.组建多方参与的督查队伍。应组建由园长、主管教学副园长、教学主任、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以及幼儿专家、一线教师代表多方参与的督查队伍,优化督查队伍结构,组织开展幼儿园内部自我评估与督查活动,激发幼儿园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内生动力,使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内部教育质量得到稳步、螺旋式提高。

2.明确评估指标,丰富指导方式。应明确幼儿园内部教育质量评估指标,让评估更具操作性、科学性,重视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条件性评价的应用,是结果性评价的前提,要坚持以幼儿为主体的过程性评价。可通过“线上+线下”双重指导方式给教师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改进方向,提高教育质量。

(四)教育质量资源保障系统方面

1.挖掘本土资源,建设特色幼儿园。幼儿园可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发挥地区优势,创建特色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农村幼儿园,可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如根据四季变化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认识本地区的特色农作物等,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合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构建内部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除了社会资源,家庭和社区资源也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幼儿园要通过教育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向大众宣传与普及育儿知识,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同时,家长与社区可以参与幼儿园内部教育质量督查工作,家长与社区的参与可有效提高家园共育的科学性。幼儿园可多渠道建立家长参与的支持制度,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园教育水平。

(五)教育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方面

要搭建质量信息发布平台,贯彻持续改进的理念。幼儿园要根据教育质量督导与评价系统对教育质量执行系统的督查结果和评估建议,通过数据采集与反馈系统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大众媒体。质量信息发布平台不仅仅是提供评估结果和意见反馈,同时也开放专项窗口为家长及社会提供意见渠道,家长等通过专项窗口向幼儿园提出意见与建议,促使幼儿园树立不断改进、持续提升的教育思想。

【责任编辑 孙小梦】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河北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205438)研究成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