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劳动品质发展水平问卷的编制及施测*
作者: 王一轩 宋占美 张辉昀
【摘要】为了提高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可操作性,本研究根据相关文献和政策编制测量中班幼儿劳动品质发展水平的问卷,包含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意志、劳动合作、劳动创新、劳动关怀6个因子。以106名中班幼儿为被试,对编制的初始问卷进行了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再以另外95名中班幼儿为被试,进行内部一致性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与结构效度均达到心理学测量要求,可以作为幼儿劳动品质发展水平的测量工具。同时,测验结果发现中班幼儿的劳动品质水平低于平均值,本研究据此提出相关教育建议。
【关键词】劳动品质;问卷编制;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23)10-0026-06
2023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指出,实施学前教育应“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幼儿园劳动教育作为国民劳动教育体系的筑基与启蒙阶段,其目的是从小培养幼儿热爱与尊重劳动的习惯,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培养劳动品质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2〕目前部分幼儿园存在将劳动教育等同于体力劳动的现象,将擦桌子、整理玩具等活动作为劳动教育的重点。重“劳动技能”轻“劳动精神”的现象依然存在,在目标、内容、实施等方面淡薄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忽视了劳动品质的建构和发展。
4—5岁的中班幼儿已经产生独立的自我意识,〔3〕不仅可以服务自我,也可以服务他人,如担任值日生、穿脱衣服、整理玩具等,其思维处于自我意识发展期,对于合作、交际、互相帮助有一定的经验,劳动品质已初具雏形。因此,本研究以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编制劳动品质发展水平测量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测量中班幼儿的劳动品质发展水平提供有效工具,同时运用该问卷了解当前中班幼儿劳动品质发展水平的现状。
一、中班幼儿劳动品质发展水平问卷的初步编制
(一)问卷的编制依据
1.基于积极心理学“三支柱”理论
积极心理学的“三支柱”是“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分别代表情感、性格以及人际关系,“三支柱”之间是互联、互动的关系。〔4〕与其相对应的是劳动品质发展强调“热爱劳动、积极劳动”的积极情感体验,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勤劳”“诚实”“创造”“节约”等积极的人格特质,并创设“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5〕因此,本研究将积极心理学“三支柱”理论作为编制劳动品质问卷的理论基础,同时将塞利格曼 (Seligman)和彼德森(Peterson)概括的6种积极心理核心品质(智慧和知识、勇气、人性、正义、节制、精神升华)和对应的性格优势〔6〕作为劳动品质问卷的内容体系。
2.基于重点文献和政策文件研究
在教育部官网、相关数字出版平台搜索劳动品质主题相关的政策文件、文献和部分书籍,对23份相关资料进行一级编码,梳理出130条节点,然后将节点归纳形成69条初始概念,对初始概念进行提炼和分析,最后共提炼出劳动创新、劳动安全、劳动精神、劳动合作、劳动自觉、劳动意志、劳动服务、劳动情怀和劳动能力9个轴心编码。参考王君的《小学生劳动品质养成现状调查问卷》,〔7〕进一步将劳动服务、劳动自觉和劳动安全归纳为劳动习惯维度,再根据积极心理学“三支柱”理论所对应的积极劳动品质内涵,最终形成了中班幼儿劳动品质发展水平的核心编码,分别为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意志、劳动合作、劳动创新、劳动关怀。
劳动精神是指幼儿的品德,如勤俭节约、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劳动习惯是指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劳动方式,如主动进行劳动、热爱劳动、有安全劳动的习惯。劳动意志是指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不轻易放弃、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品质。劳动合作是指幼儿在劳动中能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能有意识地与同伴合作并计划协商使劳动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品质。劳动创新重点在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指能主动发现劳动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利用师长提供的必要材料,积极动手进行创意性劳动的品质。劳动关怀包含认识劳模、尊重劳动成果以及平等看待职业。〔8〕各维度、子维度以及典型陈述句如表1所示。
(二)问卷的题项拟定
预测问卷包含6个维度,21个问题。由于中班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具有不可逆、刻板性的特点,对于5级程度词会产生混淆、误解等问题,因此每个问题采用3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不确定”到“完全同意”,依次计1—3分。
为了让幼儿更客观、直接地理解每一道题目以及3级程度词,研究者根据问卷的典型陈述句对10名幼儿进行访谈,选择回答频率最高的答案作为“非常不同意”“不确定”“完全同意”的替代语句并转换成幼儿容易理解的情境图片。所有图片均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绘画完成,如表2所示。
(三)问卷的填写
问卷由幼儿填写,教师进行辅助。由于幼儿无法看懂文字,教师解读题目辅助幼儿一对一进行作答。为了避免教师对题目的过度解读,对每一道题目设置统一的教师指导语。对于简单的问题,教师直接用语言进行提问;对于复杂的题目,教师创设情境并提供图片,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二、预测问卷的施测及分析
(一)被试
选择浙南地区有劳动品质课程实施经验的某幼儿园中班106名幼儿为被试,共发放106份问卷,回收106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男生54人,女生52人。
(二)项目分析
本研究使用皮尔逊积差相关法计算每个题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删除与总分相关系数不显著的项目A1-2、B1-4、B2-2、F1,以及专家建议不适当的项目A1-1,再计算余下的16个项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介于 0.413—0.686之间,均大于 0.30且相关性显著。
(三)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16道题目进行因子分析,样本显示取样适切性量数(KMO)为 0.766,巴特利特(Bartlett)球形检验近似(χ2)值为793.033,p<0.001,达到显著水平,比较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主要成分提取分析后,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6个,累积解释方差变异为77.529%(如表4所示),说明16个题目提取的6个因子对于原始数据的解释较为理想,同时根据旋转成分矩阵判断各个题目的因子归属。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劳动品质内容的阐释,将6类维度命名为:因子1——劳动习惯,包含5个项目;因子2——劳动意志,包含2个项目;因子3——劳动精神,包含3个项目;因子4——劳动创新,包含2个项目;因子5——劳动合作,包含2个项目;因子6——劳动关怀,包含2个项目,共16个项目。
三、中班幼儿劳动品质发展水平正式问卷的分析
(一)被试
在同一所幼儿园中另选不同班级的95名中班幼儿作为被试,进行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共发放95份问卷,回收95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男生52人,女生43人。
(二)信度检验
吴明隆在《SPSS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中提到,总量表的最佳信度系数应在 0.80 以上,分量表的最佳信度系数应在0.70以上。〔9〕根据以上标准,本问卷6个维度的克龙巴赫α系数范围在0.772—0.897之间,总问卷的克龙巴赫α系数是0.790,接近专家所推荐的范围,具有较好的信度。
(三)结构效度检验
本研究运用统计软件(Amos24.0)对问卷的结构进行验证性分析,如表5所示,卡方自由度比值(χ2/df)为 1.035,接近1;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为0.019,低于0.05;增值适配指数(IFI)为0.996,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96,塔克-刘易斯指数(TLI)为0.994,均大于0.9。各项拟合指标均符合要求,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四)中班幼儿劳动品质发展情况
根据正式问卷测验结果,该幼儿园的中班幼儿劳动品质总体水平的均值为1.9,低于3点计分的均值2(如表6所示)。
1.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维度主要从敬业奉献、诚实守信方面考察。在敬业奉献子维度,被问及是否“会在做值日的时候尽心尽力”时,46.3%的幼儿表示不确定,幼儿A说:“每天的值日是老师叫我去做的,我不知道选什么。”研究者了解到幼儿园每日会安排固定的值日生,但没有真正让他们了解劳动的性质和对待劳动的态度。在诚实守信子维度,被问及是否“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做到”时,29.5%的幼儿表示能做到,具有较好的诚实守信的态度,32.6%的幼儿不确定是否能做到。
2.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维度包括主动劳动的习惯、安全劳动的习惯以及热爱劳动的习惯等子维度,其中主动劳动的习惯子维度主要分为主动服务自我、主动服务他人、主动服务社会。在主动服务自我方面,29.5%的幼儿会自己整理书包,9.5%的幼儿会自己洗袜子和内衣。在安全劳动方面,36.8%的幼儿能明确认识到图片中幼儿的劳动行为不规范,有较好的安全防护意识。在热爱劳动方面,31.6%的幼儿表示在劳动后不会很开心。这表明大部分中班幼儿有一定的劳动安全意识,但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情感。
3.劳动意志
劳动意志维度测查了幼儿在劳动过程中能否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并且坚持不懈。在吃苦耐劳子维度,仅有18.9%的幼儿在看到别人很劳累的情况下仍会选择劳动,38.9%的幼儿明确表示不愿意辛苦劳动。当被问及“种植区的花枯萎了会怎么做”时,有23.3%的幼儿会选择克服困难继续浇水,但也有35.8%的幼儿会选择直接扔掉。坚持不懈子维度主要是通过幼儿以往的拔河游戏经验侧面反映出来,有26.3%的幼儿在感觉到拔河很累后就会立刻放弃。
4.劳动合作
劳动合作是指劳动过程中幼儿能主动与同伴合作,并且在合作过程中注意沟通、计划和协作。在这一维度上研究者为幼儿创设了搬运垫子的情境,发现虽然30.5%的幼儿能提出与他人合作,但主动去寻找他人合作并且能有计划、有协商地合作的幼儿比较少,占比仅为28.4%。
5.劳动创新
根据中班幼儿的创造力发展特点,这一维度主要考察他们能否进行简单的手工创作并且通过观察尝试解决问题,提问流程如图1所示。询问幼儿是否能做出图片中的小兔子时,29.5%的幼儿表示自己可以做出来并能说出小兔子的结构,36.8%的幼儿表示不会做;当看到图片中的小朋友哭闹时,有26.3%的幼儿可以观察到图片中出现的问题并表示可以通过工具来帮助他解决,但有45.3%的幼儿表示不确定,面对这种情况不知道怎么做。
6.劳动关怀
劳动关怀维度主要体现在幼儿能够平等看待所有职业以及认识劳模、学习劳模精神。在平等看待所有职业子维度,研究者出示不同环境下的两类职业(农民伯伯或白领),近40%的幼儿都是选择白领的工作,如幼儿C说:“我喜欢这个工作,因为有空调。”也有幼儿D说:“我喜欢农民伯伯,因为他们可以种‘饭’。”相较于幼儿C,幼儿D发现了职业背后的价值。选择两类职业都不重要(39.8%)的幼儿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选项中没有自己父母的职业;在认识劳模子维度,研究者提供了袁隆平、雷锋、钟南山三位不同时代影响较大的劳模图片,在介绍三人的姓名后,让幼儿勾选认识的劳模,然后继续询问“你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故事”,进一步确认幼儿是否真正认识。结果发现,32.6%的幼儿完全不认识他们,46.3%的幼儿认识1位或者2位,多是以雷锋为主,只有21.1%的幼儿认识所有劳模并知道他们的事迹。
四、讨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