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图画书的艺术特点
作者: 赵霞赵霞,文学博士、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出版有学术著作《童年精神与文化救赎》《批评的体温——赵霞评论选》、散文集《燕子住哪儿去了》等。
针对幼儿读者的接受特征,在幼儿图画书的当代发展进程中,这一文体逐渐发展出了若干带有普遍性的艺术特点。
一、语言简白,结构分明
图画书的语言,既包括文字语言,也包括画面语言。考虑到幼儿读者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幼儿图画书的文字语言在词汇、句式、修辞表达等方面都比较简白,力求接近幼儿日常生活的表达水平和理解水平。其画面语言则与文字语言一样,大多构形清楚,色彩分明。比如《小蓝和小黄》(李欧·李奥尼),各页文字部分均为浅白的用词和简单的短句,如“这是小蓝”“小蓝有好多朋友”。对应的画面中,纯色布景上的大小色块,一下子就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也清晰地表明了相关角色的身份及其相互关系。
幼儿图画书的文本在整体上同样表现出清晰、简明的结构特征。它总是遵循明晰可辨的叙述线索,并形成若干稳定的、模式化的叙述结构。其中,句式、情节、构图等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是幼儿图画书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比如《和甘伯伯去游河》(约翰·伯宁罕),开场介绍了甘伯伯和他的船,紧接着便进入了幼儿图画书的一类典型叙述模式:孩子们想上船,甘伯伯答应了,提了一个要求;猫想上船,甘伯伯答应了,也提了一个要求;狗想上船,甘伯伯答应了,又提了一个要求……文字部分以有规律的语言持续推进情节,画面部分则以有规律的构图方式配合叙事,这样回环往复,逐渐叠加。与此同时,故事的气氛在不断上扬,情绪也在不断膨胀,从而生动地铺垫和烘托了那个“翻船”的结果。对于阅读图画书的幼儿来说,这就像看着一个不断吹胀的气球终于“砰”的一声,爆炸开来,它所带来的期待落实的快感和模式坍塌的欢乐,激发、迎合了幼儿独特的幽默感。
二、情感清浅,趣味单纯
幼儿图画书所表达的情感和趣味需要充分考虑幼儿感受力、理解力的水平。一般来说,幼儿图画书关注和处理的是幼儿的日常生活、心理与情感内容,其中常见的主题包括幼年时代的亲情、友情以及各种情绪体验,包括快乐、温暖等积极情绪以及孤独、害怕等负面情绪。它总是以幼儿读者易于理解的清浅方式得到表达,并且呈现为一种单纯的审美趣味。
比如图画书《猜猜我有多爱你》(山姆·麦克布雷尼/文,安妮塔·婕朗/图),书写的是幼儿文学中常见的亲子之爱主题。故事讲述了发生在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间的一场睡前对话,小兔子“发明”了各式各样的譬喻来表达他对大兔子的爱:“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大兔子也用同样的譬喻来回应小兔子的爱,当然,每次他总能胜过小兔子。在读者十分熟悉的回环有序的情节推进中,我们等来了那个最终的“惊喜”——小兔子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大兔子回答:“哦,这真是很远,非常非常的远。”原本齐整的对答模式看似被打破了,但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停顿。当小兔子安然睡去,大兔子继续轻语:“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爱是幼儿最熟悉的一种生活情感,也是他们学着感受和领会一切爱的情感的源头。不论在文字里还是画面中,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间的“竞争”都充满了温暖、欢乐的游戏色彩,透过他们的语言和动作,孩子们能够生动地体会到洋溢在父子间的那份浓烈的情感。
优秀的幼儿图画书总是善于从清浅的情感和单纯的趣味中发掘、建构属于幼儿文学的独特审美妙趣。比如《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五味太郎)所传递出的情感,就像这本图画书的总体色调一样,透着些许沉暗的气息。画面上那个怀揣忐忑,无奈地前往牙医诊所就诊的鳄鱼,在他的形象之上,寄托着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到的各类恐惧情绪。不过,在作者的安排设计下,这份恐惧在得到书写的同时,也被巧妙地喜剧化了。故事里,不但鳄鱼害怕看见牙医,牙医也害怕看见鳄鱼,两者的交会碰撞擦出了喜剧幽默的奇异火花。这本图画书在书写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消极情绪的同时,也以幽默特有的力量,教给了孩子面对这种情绪的勇气。
三、审美教育中的实用考虑
幼儿图画书作为幼儿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它的审美性质和审美功能。但与此同时,幼儿图画书的审美世界也常常与幼儿生活需要的实用考虑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同样是由幼儿读者的特性决定的。在这些以蹒跚的步态初入世界的孩子面前,许多看来简单的事情和习成的常规,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向前迈步的障碍,需要他们全力以赴地适应和学习。在这一现实需要面前,图文结合、生动有趣的幼儿图画书越来越成为帮助和指引幼儿应对各类生活实用问题的基本途径。比如《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在整个故事的情节已经收尾之后,作者又额外添上了一个画页。画面左侧,只见鳄鱼手持牙膏牙刷,面向小读者说道:“所以我一定不要忘记刷牙。”画面右侧,牙医伸出的手臂正指向鳄鱼,对应的文字写道:“所以你一定不要忘记刷牙。”尽管从故事本身的整体性看,这一尾页的添加似显累赘,但对于幼儿来说,这一明确的“提醒”恰能起到直接的生活教育和指导作用。我们必须承认,在幼儿的阅读生活中,这一基于审美表现的实用功能考虑,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许多幼儿图画书在探索图文合作的叙述艺术的同时,都有意于帮助幼儿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式“难题”。比如图画书《我要小马桶》(托尼·罗斯)中,小公主先是害怕小马桶,但在王后的指令下不得不学会用它,后来自己也喜欢上了小马桶,这就向许多处于同一生活学习阶段的幼儿树立了一个积极的榜样。当然,即便有了小马桶,有时也会发生“来不及”的情况,就像小公主一样,那虽然叫人害羞,却也十分正常。这也是这本图画书想要传递给孩子的一种舒展的生活观念和态度。在幼儿的成长道路上,这种观念和态度会帮助他们越过心理和情感上的许多障碍。再如图画书《你睡不着吗?》(马丁·韦德尔/文,芭芭拉·弗斯/图),处理的是很多幼儿在特定的发展阶段都会经历的“入睡”难题。故事里的大熊耐心地陪伴着“晚安”过后却仍然“睡不着”的小熊,一一打消他心里的不安。最后,小熊在大熊温暖而安全的怀抱中睡着了。除了故事角色所提供的认同与模仿之外,这本图画书所传递的温情和暖意,也是抚慰幼儿入睡的最好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