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每一个的独特魅力

作者: 吴晓玥

就像一年有四个季节,风伯伯家有四个女儿,东风姑娘温柔,南风姑娘热情,西风姑娘优雅,而北风姑娘呢?她是个急于证明自己却又常常不被理解的小妹妹,在挫折、迷惘、自我冲突中不断成长、蜕变。《北风姑娘》不仅是一个关于风的故事,更是一场关于自我认知、爱和成长的奇妙旅程,适合细细品读,感受图画与文字间的深意与温暖。

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作者以“姑娘”这一温柔的称呼赋予故事的主角“北风”以人性化的形象。看到画面内容,我们会发现这个小姑娘真是可爱呀,她有着蓬松的头发,扎着两根会跳舞的小辫子,大多数时候眼睛总是笑眯眯的,而鼻头呢,似乎被冻得红通通的。

不同的神态赋予小姑娘更多的灵性,也区别于温柔的东风、偶尔发脾气的南风以及具有艺术气息的西风。她仿佛是我们身边每一个孩子的缩影,经历着悲欢喜乐。

北风姑娘排在三个姐姐后面,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期待,踏上了属于她的季节之旅。然而,无论是与森林中的动物打招呼,还是尝试与城市中的孩子玩耍,她似乎总是碰壁,甚至被误解和嫌弃,这让她感到深深的失落。于是,她尝试着模仿南风姐姐唱歌,又努力用雪花装点世界,却依然没能赢得人们的喜爱,反而引起了一片混乱。她像是每一个努力却不得法的孩子,内心充满了困惑与委屈,她气得卷走了林间的树叶,一片不留。

看到这样的画面,孩子很容易就联想到北风姑娘就是那冰冷的冬天,吹着“呜呜”的北风,他们会告诉北风姑娘“你太冷了,大家会冻坏的”,也许他们会说“北风你吹得小一点、暖和一点吧”。如果这样,不妨和孩子一起思考:如果北风不冷了,冬天会变成什么样呢?孩子会警觉地意识到,随之而去的是看茫茫白雪、打雪仗、堆雪人的机会以及那些独属于冬季的快乐。

北风姑娘那么努力,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希望人们能喜欢她,可她忘了自己的特别之处——冷。模仿让她迷失了方向,遗忘了本身的价值。最终,有个小女孩希望湖水快快结冰的愿望,让北风姑娘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也恢复了往日的笑脸。

我们可以试着和孩子讨论“我是怎样的人”,说说外貌、性格特点、特长,从而更多地了解自己。明晰的自我认知有利于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并发挥自我优势,绽放自己独特的魅力。作为成人,在和孩子交流互动中,要尊重孩子的独特性,相信孩子作为独立的人而具有自己的光芒。

接纳不同,拥抱多彩

和孩子一起仔细观察绘本中风伯伯家的四个女儿,看看图画怎样用不同的色块、线条去展示四个姑娘的特点与四季的斑斓。不一样的发型、不一样的头饰、不一样的神态、不一样的服装,孩子会发现东风头上的蝴蝶快要飞起来啦,南风卷卷的头发,很“热情”,西风顶着五彩的丰收果,北风的鼻头被冻得红红的……

性格不一、特色鲜明的姑娘们让四季也变得鲜明多彩。我们要认识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要接纳他人的不同之处,正是这些不同,让每个人都能发光发热,找寻到自身存在的价值。细细品味,四个姑娘又仿佛是一个孩子的不同面,面对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他们也许会展现出不一样的特点。或者这也是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可能会呈现出的样貌,从如北风般直率的模样,到如东风般成熟、和煦。

我们总会以“别人家的孩子”的标准去评判自己的孩子,似乎忘了每一个孩子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魅力,就像北风姑娘一样。我们是否给了孩子绽放的机会?还是逼着他们磨平了棱角,向“别人家的孩子”的标准看齐?倘若都如别人家的孩子,又如何成就这五彩斑斓的世界……

每一本绘本都独蕴芬芳

绘本通过图画和文字的共同作用传达丰富的信息和深刻的内涵。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四个姑娘,如果只是简单的文字叙述,就无法如此鲜明、灵动地展现出她们的形象,无法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北风姑娘的可爱。同时,孩子具有对图画的敏感性,他们会敏感地接收到图画所展示的形象或场景,获得更加生动、具体的体验。

松居直认为绘本不是简简单单的“文+画”,而是“文×画”,图画在绘本中并不是文字的简单附属品或补充说明,而是与文字并列、相互补充、共同构成绘本完整意义的要素。在读《北风姑娘》的时候,倘若只是简单地和孩子们读一读文字,那么就极有可能发现不了北风姑娘生动的神态变化,无法体验到故事的情境。

图画的表达增加了绘本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能够让亲子共读有新的惊喜和感悟,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让我们怀着对图的好奇,共同打开《北风姑娘》一探究竟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