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作者: 陈培浩

主持人语:

本期邀来评论家杨丹丹教授,我们从格非《登春台》和鬼子《买话》两部作品,聊及小说的审美结构和观念结构问题,相信有一些有趣的发现。谈及小说的结构,过去谈审美结构多,谈观念结构少。事实上,两者都值得重视。

小说的审美结构是指其内在的美学组织形式,约略等同于小说的叙事结构,包括情节的布局、人物的塑造、语言的运用以及主题的呈现。情节上,通过起承转合构建故事节奏;人物上,以性格、行动展现魅力;语言上,用修辞、风格营造氛围;主题上,以思想深度引发共鸣。这种结构对小说的故事内容作出叙事化、艺术化的安排,使小说井井有条或悬念迭起、扣人心弦,呈现出作家追求的艺术状态。

审美结构之外还有观念结构,这是不能忘的。若小说只有审美而没有观念,意味着小说家只懂艺术而不懂思想,终究不是第一等的艺术。小说的观念结构是作家复杂思想的多元构成,涵盖了作品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哲学思考、社会批判、人性洞察等多方面内容。这些观念通过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交织呈现,形成复杂的思想网络。小说的审美结构与观念结构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审美结构是小说外在的艺术形式,为观念的呈现提供了载体和路径。观念结构则是小说内在的思想内涵,它赋予小说深度和意义。审美结构是观念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观念结构则是审美结构的内在灵魂。没有观念的支撑,审美结构可能沦为形式主义;而缺乏审美形式的表达,观念结构也难以被读者感知和理解。

有思想的作家才能创造出有意味的观念结构。因为思想是观念的核心驱动力。作家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价值观,将对人性、社会、哲学等问题的见解融入作品。这种思想深度赋予小说多元且深刻的观念结构,从而让小说具有长久的审美与思想价值。但小说的观念结构并非只是小说家自身观念的结构。事实上,任何小说家必有一定之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必流露、投射于小说中。但之所以提出观念结构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小说家的观念,不应是单一的、刻板的思想或观念。好的小说家,不仅要写出自己的观念,也应写出不同人物的观念;不仅要写出一种观念,也要写出“一”与“一”所构成的观念喧哗,比如巴赫金谓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复调”,如此构成的观念结构才能进入人类思想的内部。

本期还有青年散文家庄越之带来对阿摩司·奥兹的解读。作者以独特的笔触,书写自己进入奥兹文学世界的多种路径,文字因共情而入心。

上一篇: 短歌行
下一篇: 从审美结构到观念结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