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纸张,大趣味

作者: 白静 黄颖

小纸张,大趣味0

关键词:特殊教育;孤独症;需求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10-0031-04

【活动背景】

近年来,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家长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关注也显著增加。培智学校的学生数量随之上升,其中以孤独症学生为主。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由大脑发育异常引起的疾病,属于发育障碍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语言障碍是孤独症学生的核心障碍之一,因此,提升语言沟通能力成为教育的重点。

许多学生因沟通障碍而引发情绪行为问题,这进一步凸显了提升需求表达能力的重要性。2016年《培智学校课程标准》将沟通与交往列为康复重点,但由于师资有限,学生多通过集体或小组教学形式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成为迫切需求。

实践表明,学生对游戏活动兴趣浓厚,游戏环境作为自然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需求表达能力是语言沟通的核心,部分学生因缺乏此能力而引发情绪问题。通过游戏化教学提升其需求表达能力成为当前的关键。

综上所述,培智学校需探索基于自然环境的游戏化教学,以集体或小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特别是需求表达能力,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并减少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

【活动依据】

(一)理论依据

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和安置计划(Verbal Behavior Milestones Assessment and Placement Program,VB-MAPP)(下文简称语言行为里程碑)由马克·桑德伯格编写,是一套针对孤独症及其他发展性障碍儿童的语言和社会能力发展设计的系统性评估工具。它以应用行为分析和斯金纳的语言行为理论为基础,用于呈现学生语言和其他相关技能的实际情况,跟踪学习进度,进行目标调整并提供效果量度。

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9项评估):0~18个月;第二阶段(12项评估):18~30个月;第三阶段(13项评估):30~48个月。

语言行为里程碑共包括16个领域:提要求、命名、视知觉感知和样本配对、听者反应等,用于衡量儿童当前的语言和社会能力发展阶段。其评估的机能包括:基础的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发声、独立游戏等。

语言行为里程碑各阶段内容如表1所示(以提要求里程碑为例)。

(二)实践依据

本节课的主题为“小纸张,大趣味”,利用纸的可塑性练习学生提要求的能力。通过撕纸、攒纸球、装饰纸球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要求训练中所用到的纸球是学生自己创造的,对于孤独症学生来说,感知和体验类的活动会加深他们对物品的印象,使用学生自己创造的纸球,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运用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纸球引导学生使用“我要××(名词)”或“我要××(形容词)的××”句式提要求,能够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更有效的训练。

在教学内容综合领域设计方面,语言行为里程碑中的提要求,即需求表达是其中一个领域,在活动中可以综合多个领域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更丰富,也可以达到多领域训练的效果。

【活动目标】

1.学生能够用“我要××(名词)”的句式提要求。

2.学生能够用“我要××(形容词)的××”的句式提要求。

3.学生能够自发地提出5种要求。

【活动重难点】

在课堂中吸引孤独症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提要求,以提升需求表达能力。

【活动方法】

自然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

【活动准备】

提前制作好的各种颜色和大小的纸球、彩色纸、即时贴、代币、强化物。

【活动对象】

二年级孤独症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调整身心,进入上课状态

教师播放上课铃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告知学生本节课为沟通与交往主题康复课,组织学生坐好,举行上课仪式。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起立向老师鞠躬问好。教师拿出一日安排板,组织学生朗读安排板上书写的本节课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并向学生讲解游戏规则、代币获取规则、强化物兑换规则以及本节课要达成的目标。

朗读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选择喜欢的强化物,将其写在纸上并记住。随后让学生双脚放平、双腿并拢、双手抱臂坐好。

设计意图:通过建立基本的课堂常规,帮助学生尽快调整身心,进入上课状态,培养学生具备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身体和行为的能力。

二、主题热身,调动参与积极性

师:同学们想要玩纸吗?

教师拿起纸不断晃动,引起学生的关注,并引导学生看向晃动的纸。

学生眼睛看着纸,跟随纸的晃动进行视觉追踪训练。

师:谁想要纸?请说“我要××”。

生1:我要红色的纸。

生2:我要最大的纸。

教师向学生分发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纸,示范撕纸的动作。

师:请大家模仿我的动作,把纸撕碎。

教师播放音乐《拍蚊子》,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撕纸。活动过后,向学生发放代币并在代币板上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追踪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利用撕纸游戏作为导入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有趣的活动中激发表达需求。

三、多种游戏形式,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从学生的动机出发,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游戏活动本身提出要求,或提出与游戏活动相关的要求。

(一)制作纸球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体验了撕纸,请大家思考,纸还可以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教师将手中的纸攒成纸球,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制作纸球。随后,教师拿出红色的即时贴,将其贴在纸球上。

师:谁想要即时贴?请说“我要××”。

生3:我要绿色的即时贴。

生4:我要小的即时贴。

生5:我要即时贴。

教师向学生分发即时贴,让学生将其贴在自己的纸球上。

(二)好玩的纸球

1.示范

教师拿出制作好的红色纸球,向上抛出,引导学生关注纸球的运动轨迹。接着,教师把球传给其中一名学生,说:“我要红色的纸球。”并引导该学生将球传回。

2.提示—示范

教师呈现多种颜色、不同大小的纸球,并说:“这是大的纸球”“这是黄色的纸球”。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要求,将对应的纸球传给学生。

师:谁想要纸球?请说“我要××”。

生6:我要粉色的纸球。

生7:我要大的纸球。

生8:我要纸球。

3.拖延时间

教师拿起纸球,在学生眼前不断晃动,拖延2~3秒,等待学生自发提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要求,将对应的纸球传给学生。

生9:我要老师手中的纸球。

生10:我要绿色的纸球。

生11:我要纸球。

4.随机教学

教师呈现彩纸、纸球,学生自发提要求。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要求,将对应的纸球传给学生。

生12:我要彩色的纸球。

生13:我要纸球。

活动过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向学生发放代币并在代币板上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纸球的活动,增加学生对纸的感知。再通过好玩的纸球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物品的印象。在活动中使用学生自己制作的纸球,更有利于学生关注纸球。运用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纸球引导学生使用“我要××(名词)”或“我要××(形容词)的××”句式提要求,能够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有效的训练。

四、总结奖励,强化动机

教师总结学生的活动表现和课堂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利用手中的代币兑换奖励。教师给予学生相应的强化物,待所有学生兑换完奖励后,教师播放下课铃声,举行下课仪式。学生起立,鞠躬和老师说再见。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活动和消费代币兑换强化物,有利于激励学生下次更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运用自然情境教学法提升孤独症学生需求表达能力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提升学生的需求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活动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在固定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学活动可以根据学生需求进行内容上的转换,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在进行需求表达能力训练的康复课中,建议将语言行为里程碑能力处于同一阶段的学生分为同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学效果。

3. 对于个别因情绪行为问题或前备技能不足而无法安坐的学生,建议先对其进行情绪行为干预或前备技能训练,待其具备基本能力后再参与本节课的教学。

4. 教师应注重了解并掌握不同学生的偏好,努力依学生的偏好加强课堂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5.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探索出一套运用自然情境教学法进行提要求训练的上课模式,具体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活动准备(2分钟)。主要举行上课仪式和选择强化物的活动,帮助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

第二步:热身活动(4分钟)。通过律动操、节奏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积极性。

第三步:活动实施(20分钟)。运用自然情境教学法的策略,结合互动、游戏和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第四步:活动评价与总结(4分钟)。对活动进行评价,学生消费代币兑换强化物,并总结本课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本堂课的活动设计符合功能性的理念,与孤独症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几个游戏活动的组织由易到难,动静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彩纸和即时贴,均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但纸的材质过于单一,为了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与新鲜感,未来的教学可以尝试在课堂中加入瓦楞纸、皱纹纸、报纸、手纸等不同材质的纸,也会更加贴近生活,方便学生进行泛化学习。

此外,本节课主要是以师生互动为主,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因此,未来可以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加入生生互动,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同伴。

参考文献

[1]马克·桑德博格. VB-MAPP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及安置计划[M]. 黄伟合,李丹,译.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

编辑/李梓萌 终校/卫 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