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非遗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应用

作者: 宁玉梅

洋县皮影戏已有300多年历史,且于2009年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戏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具有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发展幼儿探究能力、培养幼儿探究精神的独特教育价值。因此,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皮影戏资源,在幼儿的识、探、玩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使幼儿萌发探究意识,感受非遗之趣,传承非遗文化。

作为陕西省的传统民间艺术,皮影传入洋县后,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洋县碗碗腔”。该地方剧种因角色、布景皆用上等牛皮刻制,故称“皮影”。一般在夜间用油灯、汽灯、电灯光反照特制透明细纱幕形成影像而观赏,俗称“灯影”。用小铜碗作为主要击节乐器伴奏。洋县皮影戏吸取了外地弦板、碗碗腔朴实柔和之长,不断完善自身曲调,其唱、白、吐字均以洋县方言为基础,结构完整,行装简单,成为具有鲜明地方风格的独特剧种。将皮影戏融入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既能拓宽幼儿视野、促进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究能力及探究精神。教师在皮影戏探究活动中可以通过识、探、玩路径支持幼儿的感知、观察、操作、实践,使幼儿切实感受到本土非遗文化的魅力。

一、皮影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一)使幼儿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在幼儿园深入开展皮影戏科学探究活动,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幼儿在领略本土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幼儿对家乡的认同感,使其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进而坚定文化自信。

(二)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皮影戏蕴含光影知识,在成像、重叠关系的持续探索中激发幼儿探究兴趣,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幼儿科学探究意识,进一步提升幼儿在观察、实践、操作、反思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幼儿科学素养。

(三)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在皮影戏相关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分工协作、经验分享及资源利用等,可以不断提升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帮助幼儿养成不怕困难、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二、皮影戏引入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路径

(一)识皮影,激发探究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幼儿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皮影戏的相关教育资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皮影戏进校园主题活动,幼儿通过近距离体验,在感知本地非遗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皮影的好奇心。例如,通过让幼儿观看皮影戏演出活动,引导他们探究皮影的来历、制作材料、成像、位置、重叠关系等,探索光影成像、彩色影子、会动关节等方面的秘密,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二)探皮影,发展探究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因此,教师应重视幼儿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并进行有力支持。

1.丰富材料,用多种形式支持幼儿深度探究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其提供丰富材料,支持他们利用多种感官享受探究过程。陈鹤琴在《活教育》中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既然大自然是我们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更应当多向它讨教了。因此,教师首先要利用好大自然这样的活教材引导幼儿了解皮影戏的成像要素——光与影之间的多种关系。例如,在户外开展比影子、找影子、量影子、画影子的游戏。教师也可以在室内创设光影角,并提供相关书籍、手电筒、灯具、幕布、皮影等多样材料,让幼儿基于自己掌握的光影知识进一步探索光影遮挡、探秘彩色影子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幼儿利用多种感官对皮影进行深度探索。教师还可以设计合适的调查活动,使幼儿在家长的支持下了解更多有关皮影的知识。组织幼儿参观皮影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幼儿了解皮影戏的历史,真正意义上做到家园社资源共享,为幼儿的下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聚焦问题,用多种方式支持幼儿积累经验

在皮影戏相关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式,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幼儿在了解过皮影的传统制作工艺后提出了想自己制作皮影的想法。但是制作皮影对幼儿来说存在一定难度,而且用传统的制作方法肯定不现实。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皮影的制作材料,通过与现有材料的比较,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利用现有材料制作皮影。

甜甜:我们可以用玻璃纸,它有颜色,还可以透光。

叶子:可是玻璃纸太脆了,容易皱,不太好。

辰辰:那我们可以在图画纸上画下来,然后再剪下来。

元宝:可是图画纸太薄了,容易破,而且立不起来啊。

曌曌:那可以用卡纸,卡纸比较硬。

歆悦:可是卡纸不透光,到时怎么看得到颜色呢?

教师:看来,我们需要硬一点、透明且能涂色的材料。

元宝:我知道了,你们看,老师的透明文件夹就是这个样子啊……我们可以试一试呀。

于是幼儿积极投入皮影的制作之中,但是在做好后却发现制作出来的皮影的关节没有办法活动。孩子们通过观察对比后发现,制作的皮影缺少了能够活动的关节,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幼儿上网查阅资料,然后再进行讨论和实验,以确定最后的制作方法。先在塑料纸上画出皮影人偶,如果想让皮影人偶的头动起来,那么画的时候就要注意把头和身体分开来画,如果不想让它动,那就可以连起来画,然后将皮影人偶的头、身体、四肢、头饰分别剪下来,再拼一拼、摆一摆,用双脚钉固定,最后在皮影人偶的背面用透明胶贴上吸管,皮影就制作好了。幼儿在不断观察、谈论、实验、操作、反思中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探究能力。

(三)玩皮影,培养学习品质

通过对皮影的持续探究,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将学到的内容灵活地运用于新的学习之中,逐渐提高了幼儿的学习能力,使其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在教师的协助下,幼儿多形式玩转皮影,如根据自编剧本,用自制皮影进行班级内的表演活动,后期又组成了皮影戏小分队,开展与其他班级的皮影戏表演联谊活动。幼儿在玩皮影的过程中,希望自己也能够像皮影传承人一样,有更大的表演舞台,为此,教师支持班级幼儿分工合作进行大型皮影戏演出活动的策划,全班幼儿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分为了宣传、道具、表演三个小组,宣传小组负责组织开展投票选剧目、海报制作、发送邀请函;表演小组负责剧目排练、演出;道具小组负责演出场地、道具、材料的收集、整理与摆放。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沟通协作,成功完成展演并获得一致好评。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不怕困难、积极主动、相互协作的良好品质。

皮影戏探究活动在幼儿园的有效开展,不仅有利于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对幼儿在科学领域的探究能力培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活动中一定要积极观察、思考及学习,发现和利用适宜的契机,支持幼儿的探究实践,将科学领域作为起点,并与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艺术领域进行整合。例如,在皮影制作中使幼儿了解身体关节的重要作用,在小调查分享、皮影戏演出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制作皮影的过程中提升幼儿艺术鉴赏能力,幼儿社会性发展也要贯穿活动始终,五大领域相互渗透与融合,共同帮助幼儿养成善于观察、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善于提问、用心思考、大胆尝试、乐于想象和勇于创造的学习品质与探究精神,培养幼儿科学思维,为他们后期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雷家巷幼儿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